隨著直播平台的興起
「孩子偷偷打賞主播」的新聞層出不窮
近日,佛山一個家庭便中招了
僅僅半個月的時間
陳女士13歲的兒子偷偷打賞某平台主播59次
共花費17518元
而平台卻認為是成年人所為,不予退款
半個月打賞1.75萬,家長:主播誘導兒子開通免密支付
陳女士的兒子小偉(化名)今年13歲,剛剛小學畢業。
7月中旬,陳女士列印了微信帳單流水,發現自6月29日至7月15日,自己的帳戶通過微信陸續在一家短視頻平台消費59次,共計17518元,單筆最少6元,最多達1688元。消費多發生於晚上九點半至十一點半期間。
被打賞主播首頁
陳女士隨即查詢自己在該平台的帳號,發現了和一位主播的聊天記錄。經詢問,小偉承認是自己所為,趁陳女士睡覺期間,偷偷用她的手機觀看直播視頻,並對主播進行打賞。
陳女士表示自己從未告訴孩子支付密碼,不知道錢怎麼轉出去的。經追問,孩子才說出自己是從主播那裡得知並開通免密支付。
陳女士稱,該主播有意引導孩子刪除手機中的微信轉帳記錄和銀行信息提醒,還添加了小偉的QQ,與他聊天溝通感情,有誘導打賞的嫌疑。
主播與小偉聊天記錄。受訪者提供
陳女士表示,更令她頭疼的是,據孩子所述,事發後主播進一步讓孩子刪除了平台私信與QQ里的聊天記錄,後續取證難度加大。
平台回應:無法證明是未成年人操作,如情況屬實將處理違規主播
陳女士說,事發後她多次聯繫該短視頻平台,希望對方退還已充值金額。
按照該平台要求,陳女士提供了相應證據包括帳號基本信息、戶口本和身份證照片、微信支付流水、打賞截圖等,並填寫了相關證明,但被平台告知,孩子與主播的聊天記錄中提到「要去開會」,平台方認為是成年人在操作,因此無法退款。
陳女士表示,據孩子所述,聊天內容中有些是主播讓他說的,有的是為了隱瞞自己身份說的。她難以接受這個結果。
7月29日,客服人員表示:「平台有專門關於兒童打賞的專員,會有特殊的算法進行信息核實,只要能提供相應的信息,我們就能幫您判定到底是不是小孩子玩的。」如有異議,可以繼續申訴。
針對主播誘導打賞的行為,客服表示添加微信、QQ引導未成年進行打賞涉嫌違反平台社區管理規定,會派相應處理人員介入主播的帳戶進行核實,如情況屬實會按照相應條例進行嚴肅處理。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們如何有效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
01 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金錢教育
很多孩子大手大腳地打賞,多數是因為對金錢沒有概念。何況在手機里,孩子可能只把它們當成一個數字。
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給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教育,並不是引導孩子「一切向錢看」,而是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比如,東西需要用錢來購買、錢是通過勞動換取來的、不是「想要」就可以馬上得到。
02 手機如何設置?
關閉小額免密支付:
不少軟體會開通小額免密支付,連密碼都不用輸了。然而,熊孩子玩手機遊戲遇到付費時,一般每次都只需支付幾十元,剛好在免密限額內,給孩子支付個幾十次的話也傷不起!
取消小額免密支付,多輸個密碼會麻煩點,但能更穩妥地保住帳戶里的鈔票。
開通支付簡訊通知
開通支付簡訊通知,孩子消費也能及時發現,及時採取相關措施。
不要告訴孩子支付密碼
這個不用花寶多說了吧?
第二點的方法防不住?
當一個孩子知道你的密碼
知道如何刪除支付記錄……
那麼,請家長好好思考
最重要的第一點,你真的做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