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生智慧:睡前愛做這10件事?怪不得你經常失眠,還越睡越困

2019-11-09     93分生活

睡覺一直都是生命健康的大事。良好的睡眠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其實這一點,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了這個道理。

清代文人李漁曾感嘆:「養生之訣,當以睡眠為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腎,睡能堅骨強筋」 。我們今天就來從古人的養生智慧中,來學習如何睡得一個好覺。

古人養生智慧:《睡眠「十忌」》

睡眠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充足的睡眠是人體產生和儲備能量的基礎,充足的睡眠可以使人體受損細胞得到修復,延緩衰老,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

良好的睡眠會受到時間、環境、姿勢等因素的影響,古人在研究睡眠養生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並總結了睡眠「十忌」,你睡不好的原因,可能就在這裡……

一、睡眠不可憂思

古人云:「寤則神棲於目,寐則神棲於心,心靜無欲則能入睡,心情煩躁,雜念紛紜,常常難以入睡」。

意思是睡醒的時候精神在於眼目,睡覺時精神安於心,只有內心平靜,不煩躁,沒有雜念,才能安睡。

人的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心神安靜才能入睡,心神波動人就會醒。因此,人們在睡覺前,因放下心中的一切雜念,最好是大腦放空,這樣可以更快入睡。

二、睡前不可惱怒

《素問·舉痛論》中記載:「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思則氣結」。情緒的改變對人體內分泌的平衡和氣血的平穩都有一定的影響。

帶著不良情緒入睡,會導致失眠,或會導致多夢,降低睡眠質量,從而影響到健康。

三、睡眠不可仰臥

《道藏·混元經》中記載:「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側曲。」《千金要方·養性》曰: 「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

古代養生著作中都提到,人們睡覺的姿勢應為側臥,不建議大家仰面而睡,認為,仰面睡耗損人體精氣。幾百年後的今天,眾多研究也逐漸證明了古人的智慧。

相關科學表明,右側臥睡有利於心臟健康和人體的血液循環,並有利於人體消化系統的工作。

四、睡前不可進食

《彭祖攝生養性論》說:「飽食偃臥則氣傷」 。古人認為,睡前吃得太飽,會影響人體氣血的運行。《養生延命錄》中也記載說:「飽食即臥生百病」。

現代研究也發現,吃得太飽入睡,會影響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太多的食物擠壓在腸胃中,人體需要向腸胃疏鬆大量的血液來幫助腸胃消化,既加重了腸胃的負擔,也影響了人體的正常休眠。

因此,建議大家,睡覺前兩小時不要進食。但是如果太過於飢餓,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食物,只是不可成為習慣。

五、睡眠不可過短

古人對睡眠時間也是很有要求的,認為:「一不得睡,則血耗而生病矣」。不按時睡覺,睡眠時間過短,人會生病。

同時要求人們早起不宜在雞鳴前,晚起不應在日出之後。睡得晚或者起得晚,都是對於健康來說不可取的。

六、睡臥不可言語

古人認為,肺為五臟華蓋,主出聲音。睡前說話太多會耗損肺氣。同時睡前說話還會使人精神興奮,思維跳躍,令人難以入睡,從而影響睡眠,甚至導致失眠的出現。

因此建議大家睡覺之前,要少話說,儘量不說話,可以選擇安靜地看會書,或者聽一聽安靜的音樂,有助於睡眠。

七、睡臥不可對燈

睡眠的環境與睡眠質量也有著密切的關係。《養生延命錄》中記載:「凡臥訖頭邊勿安燈,令人六神不安」。睡臥時床邊有光亮,會影響人的心神,使人六神無主,令人難以入睡,就算睡著了也會影響人的睡眠質量。

現代研究也發現,在昏暗的光線中,人體會分泌出一種褪黑素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使人更快地進入睡眠,還有一定的延緩衰老的作用。但是如果在光亮的環境中,人體就難以分泌這種物質,也會影響到人們的睡眠。

八、睡時不可掩面

古人認為:「夜臥不覆首」。意思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要把頭蓋住。有些朋友睡覺的時候,喜歡用被子把頭給蒙上睡。這樣的睡眠方式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被窩中氧氣不足,蒙頭睡會使人吸入過多的二氧化碳,降低人體供氧量,使大腦和血液中缺氧,影響器官運行,還會使人醒來時頭腦昏沉。

九、臥處不可擋風

宋代養生大家溫革在《瑣碎錄》中記載:「臥處不可當風,恐患頭風,背受風嗽,肩受風則臂疼。」人在睡眠時,身體的循環減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如果睡覺時開著窗戶或大門,對著吹,就很容易受風寒,關節也容易受寒氣入侵出現疼痛等不適感。

十、頭不可對火爐

《瑣碎錄》中還記載:「臥處不可以首近火,恐傷腦」。意思是睡覺時,不可以將頭部對著火,會傷大腦。冬季寒冷季節,大家家中可能會有一些取暖的設備,應注意不可睡覺時,將這些設備對著頭部。因為,頭部附近溫度過高會影響睡眠,還會使人容易掀被受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XuhUW4BMH2_cNUgEM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