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學會在自卑中不斷成長,你才能變得越來越自信

2019-11-27   唐若心學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一個人要想變得越來越自信,或許我們要明白這樣的事實,自卑與自信是相輔相成的。從來沒有天生的自信,所有自信的人都是克服自卑,慢慢變得強大起來。

俞敏洪曾講述自己以前非常的自卑,他來自農村,從小沒有學過英語,講的英語經常被人笑,這都讓他非常的自卑。

但是他並沒有被自卑所打倒,相反,他通過後天持續學習,不斷超越自己的自卑,慢慢變得自信與強大起來。

一、每個人都會有自卑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卑,自卑和自信都是人身上一種強烈的情緒。自卑來自我們和環境的比較, 融入的一種不適應感。

我們要想變得自信,我們首先就要學會接納自己身上的自卑,接納自卑的前提是承認差異性與差距,是意識到自我與他人的差異,也是意識到自我與環境融合的差異性。

自卑並不一定完全是壞事,自卑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許多長足的空間需要去成長, 需要去克服,需要去適應。

我們不要被別人身上的自信所震懾,你需要相信的是的自信也是通過後天的學習與持續訓練才達成的。

面對自卑的時候,我們要給自己制定長遠成長計劃, 詢問自己想要做什麼,通過制定自我成長的目標,你就不會總是停留在自卑情緒上,而是專注自己的成長。

每個人或許需要明白的是,當你在成長的時候, 某些時候,你的自卑就會慢慢消失,自信就會起來。因為你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厲害,更看到自己的潛力。

化解自卑最好的方法是去成長,學會和時間做朋友。而不是總是停留在自怨自艾的情緒中, 這對於我們自我塑造沒有一點好處。

更多關於自我成長與自我成就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心態,思維,習慣以及認知等多維度幫助你提升為最好的自己。

二、用成長型思維面對自己

其二,我們要想變得自信,還需要學會用成長型思維去塑造自己。很多自卑的人會變得越來越自卑,他們是被自我思維所限制了。

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辦法改變現狀,或者總是固執地認為別人的家境好,別人聰明,天生就有優勢。

當你這樣持續認為的時候,你的自信與潛能就會一直壓抑。真正自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你的自卑所打敗。

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成長型思維的關鍵就是:自卑是我們不適應某個環境,發現了自己的差距。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不斷減少這種差距,甚至超越這種差距。

當你願意這樣持續去面對的時候,自卑就不會變得那麼可怕了。這就像愚公移山一樣,自卑可能就是橫亘在我們面前的大山,我們要有愚公的精神,相信可以搬開他,他就不再是阻力,而是變成動力成為我們成長重要目標。

在自卑的時候,千萬不要被自己的自卑所嚇倒,而是用科學方法制定自我成長目標,你就會變得內心越來越強大。

三、真正告別自卑,激發自己的潛能

自卑某些時候就是我們的影子,一直和我們成長如影隨形。即使很多曾經功成名就的人,在日後變得很厲害的時候,他可能依然無法忘記曾經自卑所帶給他的生命影響。

一個人如果過於自卑,往往會讓我們變得非常的敏感,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甚至限制我們幸福的權利,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是學會告別自卑。

許多人的自卑往往是與別人的比較中產生的。告別自卑就是告訴自己我是獨一無二的人,我的生命是綻放自己,而不是完全效仿與追隨別人。

往往我們越比較,越會產生一種無力的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停止比較與批判自己,而是去相信自己的潛能,用自我潛能帶領自己朝著成長的目標奔去。

我們要知道,現在自卑的我,並不代表我們未來永遠是這樣。你需要是深入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天賦與價值,然後告訴自己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你需要制定相應可行計劃,相信通過持續的努力和拼搏你一定能做到。

這樣你就能慢慢告別自卑,用新的成長體系代替了自我的精進與完善。我們可以承認自己不夠完美,但是我們不要放棄自我精進,學會和時間做朋友,不斷反思,讓自己為人處事都處於一種圓融開放的狀態,從而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密碼。

今日話題:你是否認為自信需要學會從自卑中成長,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