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修成正果,俄羅斯蘇-57戰鬥機計劃正式投產,首批產量12架

2020-11-24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終於修成正果,俄羅斯蘇-57戰鬥機計劃正式投產,首批產量12架

蘇-57戰鬥機是俄羅斯聯合飛機集團下轄的蘇霍伊公司研製的一款先進戰鬥機。俄方稱其為最好的第五代戰鬥機。該機由俄羅斯"PAK-FA"計劃發展而來,最初設計目標就是研製開發一款足以和美國F-22戰鬥機相抗衡的五代戰鬥機。蘇-57戰鬥機於2000年正式立項,試驗代號為T-50,該機於2018年正式定型,是目前全球定型最晚的一款五代戰鬥機。

美國的F-22、F-35,中國的殲-20等戰鬥機都是全新設計的氣動外型,但是蘇-57不同,蘇-57的氣動讓人一看就會聯想到俄羅斯的經典四代戰鬥機——蘇-27戰鬥機。根據蘇霍伊公司自己的介紹也承認,蘇-57在氣動的方面曾經大量參考了蘇-27的設計,這是由於蘇聯解體後,原先成套的航空動力學科研體系崩潰,俄羅斯如今已經很難像蘇聯那樣進行大規模航空動力學測試和技術研究,所以使用現成可靠的氣動就是目前的最優選擇。

蘇-57的氣動採用了和蘇-27一樣的中央升力體結構,兩個發動機短艙弔掛在機身下,這雖然會削弱機身強度,但是卻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升力,進而提升飛機的機動性。蘇-57還沿用了蘇-27的翼身融合技術,飛機的機翼和機身之間呈非常光滑的過渡,沒有大的折角,機翼構型採用了類似於大三角翼的構型,並帶有襟翼,可以說,設計師在設計時一直把飛機機動能力作為第一要務,這也是俄系戰鬥機一貫的特點。同時為了確保超音速飛行時的機動性能,蘇-57採用了類似於F-22的設計,其配置的水平尾翼採用了嵌入主翼的設計方案,由此確保在超音速飛行時,戰鬥機的機動性有保障。

航電是俄羅斯戰鬥機一直的"軟肋",但是蘇-57戰鬥機使用了俄羅斯最新式的"雪豹-E"型無源相控陣雷達,這是繼米格-31之後,俄羅斯第二款使用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由於相控陣雷達採用電掃模式,和傳統的機械掃描平板縫隙雷達相比,搜索效率和探測精度都有大幅提升。配合俄羅斯先進的R-77中程空空飛彈,具備很強的空戰能力,在理論上和美軍的F-22可以說不相上下。

在蘇-57定型量產值錢,俄羅斯從90年代至今,曾經搞過三種五代機的驗證機,第一款為S-37"金雕",該機採用獨特的前掠翼設計,雖然機動性能堪稱逆天,但是因為前掠翼設計導致其無法隱身,最終被放棄。隨後俄羅斯又開發了米格1.44技術驗證機,不過該機僅試飛數次就被打入冷宮,原因不得而知。T-50/蘇-57已經是俄羅斯測試的第三款五代機原型。但是從其氣動設計上看,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架"打扁"的蘇-27戰鬥機。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今年5月14日視察了位於阿赫圖賓斯克的俄羅斯國防部國家試飛中心,期間蘇霍伊公司派出7架蘇-57戰鬥機為普京的專機護航,這一幕深深震撼了普京總統。因為在目前,美國的F-35正在以每年100架的速度量產,F-22甚至乾脆已經停產,而俄羅斯目前蘇-57戰鬥機勉強典型,距離形成戰鬥力至少還有數年時間,這對於俄羅斯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因為俄軍目前無論是蘇-27、蘇-30還是蘇-35戰鬥機,都無法有效對抗F-22和F-35,必需加快五代機的量產速度。所以在視察國家試飛中心的第二天,普京總統就批准了76架蘇-57戰鬥機的採購合同,無論蘇-57戰鬥機真實性能如何,俄羅斯都必需採購,因為其他戰鬥機在如今的美軍面前,都已經至少有半代的技術差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Mjn-XUBxV5JH8q_IG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