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小短片,裡面扮演兒子的演員,坐在父親的旁邊,父親正在認真看報紙,兒子突然開口問,自己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呢?剛開始,父親雖然聽到了兒子的問題,但他卻選擇假裝沒聽到,但在兒子的再三追問下,父親終於放下了手中的報紙,拿起面前桌子上的一隻碗,還有一瓶牛奶。
父親做了一個這樣的比喻,他把瓶子中的牛奶倒進了碗里,表示碗就相當於是媽媽,而倒進去的牛奶,是屬於爸爸的一部分,當牛奶倒進了碗里之後,兒子就這樣被創造了出來。這樣的解釋,也許兒子還是會有點迷茫,但他已經接觸了最基本的東西,如果是在我們小時候,或許得到的就不是這樣的回答。
有人說,記得自己以前就問過這樣的問題,但大人的回答是胳肢窩,這讓他迷茫了很久,也有人說,大人以前說,要是跟異性朋友有了那樣的行為,就會死掉,或者是很多人都得到一個答覆,是從什麼什麼地方撿回來的。這樣的回答是很多人熟悉的,但在國外,比如法國,他們在「性」這方面的教育,是從娃娃時期開始的。
在他們的課堂上,可以聽到老師坦白地講解,男孩子的這種行為叫做什麼名稱,有哪些安全措施,也會坦然提問班裡的同學,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並沒有因此而表現出多麼羞恥,而是像在學習其他課程時,一樣認真聽講,認真回答。他們對於這種教育,也有著自己的看法,有一個男生是這樣說的。
他說,學了之後,可以讓他早一點知道以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了解自己和異性的身體,他認為是必要的。還有老師講到,15歲是一個界點,在這之前,你可以去喜歡別人,可以交往,但不能有這樣的行為,但過了15歲之後,這種行為也不是必須的,有可能你很愛一個人,但你並不想有這樣的行為。
另外,老師還描述了這樣的行為,在第一次時怎樣才算是好的,這個過程不能只是向對方索要,還要有付出,這樣是美妙的。法國的老師,就這樣用自己的語言,讓孩子明白「它」是怎麼回事,「它」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和道德什麼都沒有關係,接受「它」,這一點大概也體現在了他們的浪漫上。
這一點,跟我們的觀念似乎有著不小的差別,在學校時,僅有的接觸,大概就是講生理結構這方面的課上,其中的內容也被講得很含糊,甚至有的老師直接跳過了這裡。學校不講,家裡的大人不說,有些人可能是從別的地方了解到了這方面的知識,也有些人可能一直到成年之後才明白。
還有一些偏見是,似乎認為這樣的行為是不堪的,丟人的,這會讓有些人不能正確面對這種行為,或者不懂得怎麼去保護自己,過火了之後,認為這是羞恥的,萬一有了意外,不敢去告訴別人,也不知道怎麼求助。不過如今有很多地方開始有了變化,當問到了這個問題,大人開始去想更好的答覆。
還有一些這方面的書籍出來了,在裡面,有專業的人士把性行為用可愛的畫展示出來,讓他們能更好去理解,避免讓「它」被營造出來的神秘的紗,害他們走到不正確的方向。而且如今的「新」爸媽,也有了新的想法,認可把「它」教育給孩子的必要,其中的差別,一定會逐漸縮小。(作者:lml15)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