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太空人成了「最後一位蘇聯公民」

2019-10-26     返樸

當太空人克里卡廖夫正在進行自己的第二次太空之旅時,蘇聯解體,他被「遺忘」在太空,成為了「最後的蘇聯公民」。然而,儘管世事變化,回到地球的他仍然投身於自己熱愛的航天事業。

撰文 | 寧馨兒

10月11日,俄羅斯宇航局發布聲明,太空行走第一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5歲。列昂諾夫是太空時代最早的太空人之一,曾兩次獲得蘇聯英雄的稱號。

來源:俄羅斯宇航局


1965年3月18日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可謂「有驚無險」,當時列昂諾夫發現因太空衣膨脹無法返回艙內,在這危急時刻,他打開了太空衣中的一個閥門以釋放氣壓,最終得以返回艙門。正因為他的冒險,人類才有了後來一系列的太空艙外活動。在那短短二十幾年之後,另外一位蘇聯人謝爾蓋·康斯坦丁諾維奇·克里卡廖夫,追隨著航天前輩的步伐也開啟了自己的太空之旅。當身處太空,大概就連太空人自己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吧。列昂諾夫遭遇無法回艙的「意外」,而克里卡廖夫沒想到會遭遇無法回國的「意外」——這讓他不得不繼續「漂泊」太空。

《星際救援》劇照

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科幻電影《星際救援》裡面有一句台詞:我期盼著某天能終結我的孤獨,回到我的家。對於這句話,大概被「拋棄」在外太空的前蘇聯太空人謝爾蓋·康斯坦丁諾維奇·克里卡廖夫最能感同身受了吧。

說了這麼久,到底謝爾蓋·康斯坦丁諾維奇·克里卡廖夫何許人也?



謝爾蓋·康斯坦丁諾維奇·克里卡廖夫 | 圖片來源:wikipedia


1958年8月27日,克里卡廖夫出生於列寧格勒,1981年從列寧格勒機械學院(即今天的俄羅斯波羅的海國立技術大學)畢業後,進入科羅廖夫能源航天集團工作。1985年,克里卡廖夫被選為蘇聯太空人,並開始各項訓練。

第一次太空之旅

1988年11月26日至1989年4月27日,克里卡廖夫圓滿完成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這次在太空停留了151天11小時10分。他的任務是為和平號空間站安裝新的模塊,並進行多項試驗,這次的同事是另一位蘇聯太空人亞歷山大·沃爾科夫。

太空人亞歷山大·沃爾科夫和克里卡廖夫在和平號空間站工作

第二次太空之旅:成了「最後的蘇聯公民」

1991年5月18日,33歲的克里卡廖夫再次前往「和平」號空間站,這次一起執行任務的同事還是沃爾科夫,任務期限是五個月。

1991年夏天,蘇聯國內情況進一步惡化,掌握著蘇聯近乎全部航天發射基地的哈薩克也提出獨立,為了安撫哈薩克國內的民族分裂分子,蘇聯政府用一名沒有經驗的哈薩克太空人換掉了本來準備去接替克里卡廖夫的太空人,因此,作為空間站上最有經驗的太空人,克里卡廖夫得到了上級新的指令:讓他在五個月工期結束後留在空間站上待命。此時的他,並不知道這將是他歷時最長的一次任務。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此時曾經的蘇聯早已分裂為15個獨立國家,克里卡廖夫的家鄉列寧格勒也已更名為聖彼得堡。還飄在外太空的克里卡廖夫和沃爾科夫萬萬沒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跟送自己上天的「祖國媽媽」說再見,想必內心很不是滋味吧。他們的國家在分崩離析,而他們仍舊保留著蘇聯人的身份,孤獨地「流浪」,期盼著哪一天能回到自己的祖國。在此之前,和平號空間站就是他們唯一的家了。

不可否認的是,蘇聯解體使得太空計劃的未來岌岌可危。維持太空計劃需要的巨額費用從何而來?太空項目是否還能繼續走下去?這些都是問題。然而此時,對於飄在太空的他們來說,蘇聯的突然解體還不算最壞的,最壞的是,他們似乎被「遺忘」了。東方巨獸解體,局勢震盪,似乎沒人記得在外太空還有「最後的蘇聯人」在期盼著回到自己的國家。

1992年2月7日,《華盛頓郵報》還報道了克里卡廖夫想吃蜂蜜卻無法被滿足。報道中還說預計下月就是克里卡廖夫的歸國之期,但還是有可能最後被取消。

事實上,克里卡廖夫是有機會離開的。在和平號上有一個返回艙,專門用於返回地球。但如果他選擇回到地球,那麼空間站任務就會中斷,因為沒人可以照顧它。若選擇不回去,太空人長期執行太空任務有肌肉萎縮、輻射、癌症風險等風險,他不知道他的身體狀況還能撐多久,畢竟此前他從來沒有在太空停留那麼久。

Cumberland Times News Newspaper Archives(1992年3月26號的報道)


萬幸的是,經過漫長的等待又等待、期盼又期盼,1992年3月17日,克里卡廖夫終於盼來了聯盟TM-13號飛船,隨即返回地球,降落於哈薩克的阿爾卡雷克,他在升空時還是蘇聯公民,回到地球時國籍已然變成了俄羅斯。而他在太空中逗留的時間是原計劃的兩倍——足足度過了10個月,311天20小時。這在當時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雖然這根本是無意中創造的。

剛從返回艙中出來的克里卡廖夫,臉色蒼白,可以看到他的太空衣上繡的還是蘇聯國旗

繼續活躍在航天領域,繼續太空生涯

回到地球後,克里卡廖夫仍舊無法忘記自己熱愛的航天事業。1994年2月3日,克里卡列夫乘坐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再次飛往太空,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在軌道上會合,在太空飛行8天,於2月11日返回地面,成為第一位乘美國太空梭進入太空飛行的俄羅斯航天員。

1998年12月4日,克里卡廖夫又乘坐「奮進」號太空梭進行國際空間站組裝任務。

2000年11月31日,克里卡廖夫搭乘聯盟TM-31號飛船國際空間站,成為了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常駐人員,並協助安裝了新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命運號實驗艙。克里卡廖夫的這次任務持續了142天,他在2001年3月21日搭乘美國「發現」號太空梭返回地球。

2005年4月15日,克里卡廖夫作為聯盟TMA-6號飛船的指令長從起飛拜科努爾起飛,開始了他的最後一次太空之旅,4月16日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克里卡廖夫開始擔任國際空間站第11任站長。在任務期間,克里卡廖夫完成兩次太空行走,為國際空間站安裝了新的氣閥。2005年8月16日,克里卡廖夫正式打破了另一位俄羅斯太空人創造的謝爾蓋·阿夫傑耶夫保持的747天14小時14分11秒的太空累計停留時間的紀錄。2005年10月10日,克里卡廖夫乘坐聯盟TMA-6飛船返回地球,結束了他的太空生涯,自此他的太空累計停留時間保持在了803天9小時39分,此記錄至今無人打破。原記錄是他的同胞謝爾蓋·阿夫傑耶夫創造的,為747天14小時14分11秒。

克里卡廖夫的飛行記錄


克里卡廖夫在完成了他的第六次太空飛行後正式退休,但他沒有離開航天事業,而是繼續參與各類航天活動。2007年2月,克里卡廖夫被任命為科羅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副總裁,同時擔任加加林太空人培訓中心主管。

克里卡廖夫


克里卡廖夫作為蘇聯人時只執行過兩次太空飛行任務,其中第二次特殊的太空經歷讓他被迫成為最後一個「蘇聯人」,最後回到一個叫做俄羅斯的國家,心中或許也會些許感慨的吧。但他早已不再是那個被祖國拋棄在遙遠太空的孤獨「太空人」,而是俄羅斯受萬人敬仰的英雄。

參考資料

[1] https://www.space.com/cosmonaut-alexei-leonov-first-spacewalker-dies-at-85.html

[2]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謝爾蓋·康斯坦丁諾維奇·克里卡廖夫

[3] 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92-02-07-vw-1502-story.html

[4] https://newspaperarchive.com/cumberland-times-news-mar-26-1992-p-1/

[5] http://www.spacefacts.de/bios/cosmonauts/english/krikalyov_sergei.htm

[6]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22023302/http://www.cast.cn/CastCn/Show.asp?ArticleID=11019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開通了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台。

《返樸》,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共同出任總編輯,與數十位不同領域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關注《返樸》(微信號:fanpu2019)參與更多討論。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wHaCm4BMH2_cNUgP-U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