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宇服裝廠隔離衣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緊張製衣。
疫情之下,醫療防護物資緊缺,不少企業紛紛轉產,包括一些服裝企業。從生產服裝到生產隔離衣,看似區別不大,實際大不相同。設備、資質、原材料、資金、用工、防疫,每個環節都要逐個解決,分秒必爭。
《工人日報》 余嘉熙
2月18日,經過切割、分揀、縫紉等流程,河南信陽市潢川縣聖宇服飾生產線上第一批一次性使用隔離衣下線。
這家位於山區的小服裝廠,在不到12天時間裡,轉產成為一家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目前,企業一次性使用隔離衣日產能達到3000件,口罩生產線也正在籌備。
連日來,守在生產線旁的全國勞模、河南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黃久生直言:「太難了,來之不易啊!」
沒資質、缺設備不能生產
近10萬人從湖北返鄉、8萬人從武漢返鄉,醫療防護物資緊缺,與湖北武漢一山之隔的河南信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目前,信陽市中心醫院N95口罩、全面型呼吸防護器,庫存分別為88個和39個,全面告急!」「全市醫用連體防護服、護目鏡和隔離衣的庫存,尚不夠兩日消耗量,請在外有能力的老鄉想辦法給予幫助」…… 在信陽當地的媒體和朋友圈上,各種求助醫療物資的信息被轉發。
這也讓關心家鄉疫情的黃久生坐臥難安。從大年初一開始,黃久生四處求購,將買到的防護物資分別捐給家鄉和武漢。
2月6日晚,負責採購醫療物資的工作人員發給黃久生一個生產隔離衣廠家的備案表。黃久生意外發現,表上竟然有一家服裝廠。他頓時靈光一閃,想到了自己家鄉的服裝廠。
黃久生當即打電話諮詢信陽潢川縣聖宇服裝廠經理馬登雲,對方告訴他生產隔離衣需要具備醫療器械生產資質,而自己不僅沒有資質,現有設施設備也不符合相關生產規定。
轉產的每個環節都要分秒必爭
2月7日,又有外地服裝廠快速改造生產線轉產隔離衣的消息傳來,這讓黃久生和馬登雲打定主意:轉產!
從生產服裝到生產隔離衣,看似區別不大,實際大不相同。因是緊急轉產,改造生產線、調整設備、尋找面輔料、協調印花資源、工人到崗,每個環節都要逐個解決,分秒必爭。
馬登雲召集公司技術骨幹,組建隔離衣生產工作小組,制定改造方案,將服裝生產線改造成為一次性使用隔離衣生產線;購買20台專業生產機械並安裝。
設備這一關過了,還得有資質,得有工人。馬登雲向市場監管部門提出營業執照擴展生產項目申請。潢川縣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成立了備案專業指導小組,啟用了「馬上辦」登記註冊快速通道。一方面指導企業完善各項變更經營範圍的審核備案材料,另一方面對改造情況進行現場審核,幫助組織員工培訓,在最短時間內為他們審批辦理了《一類醫療器械備案證》。
與此同時,馬登雲聯繫工人返崗,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摸排工人接觸史,檢查其健康狀況,出具復工證明,30名熟練工人第一時間迅速返崗。截至2月18日,已有52名工人經過健康檢查後到達生產一線。聖宇服裝廠邊生產、邊檢驗,迅速投入到批量生產中去。
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做好防疫工作,也是馬登雲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在縣裡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廠區由專業人員進行消殺隔離,達到疫情防控下的生產標準;工人吃住在廠,原本容納百人就餐的餐廳,員工10人一批分批次就餐;每天兩次定時量體溫;穿隔離衣、戴口罩進廠區上生產線。」馬登雲說。
聖宇服裝廠能夠順利轉產,也得益於黃久生對馬登雲的承諾:「原料我出錢買,產品我包銷。期間,廠里設備、電費、人員工資、利潤等各種費用我全部預付。」目前,黃久生已對聖宇服裝廠注資投入200萬元,分批次購買的18噸一類達標復合無紡布原料和隔離衣所需拉鏈等輔料都全部到位。
多方合力助轉產
2月19日,記者走進聖宇服裝廠隔離衣生產線看到,「全副武裝」的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在裁剪區,兩人操控一台進口裁剪機器,輸入數據自動裁剪成型。包裝車間內,工人將成品隔離衣按型號包裝入袋、打包、裝箱出廠。每件隔離衣上,都印著「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醒目字樣。
「工人給力,政府支持,就沒有幹不成的事!」看著已經開始生產的車間,黃久生說,從自己有這個想法,到轉產成功,不到兩周時間,這是多方合力的結果。服裝廠購置的口罩機也即將到位,投產後民用口罩日產量能達5萬~7萬個。
據悉,為保障防控物資供應,河南相關政府部門紛紛為企業提供便利,幫助企業擴大產能、增加產量,支持相關企業轉產醫療物資,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用工、原材料、資金、運輸等困難和問題,並宣布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
此外,河南省服裝協會、鄭州市服裝協會等提出倡議,號召有條件的服裝企業投入到防護服和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生產中。目前,鄭州婭麗達服飾、逸陽服飾、領秀服飾等一批知名服裝企業積極響應倡議,申請轉產醫用防護服。
來源:浙江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