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榜上有一個問題:結婚後男人工資該不該上交?
有人說,肯把工資交給你的男人,不一定愛你;但不願意把工資上交的男人,一定不愛你,因為男人的錢在哪裡,心就在哪裡。
但也有人認為,即便是夫妻,也是相互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金錢觀不一樣,不必強求,最重要的是,這不該是誰管錢的問題,而應該是誰會管錢的問題。
那麼,結婚後,男人的工資該不該上交呢?
01
婚姻的安全感,離不開金錢的支撐
網上有一個很流行的段子:
一個好老公的錢包里應該有老婆的照片,對不對?
這是錯的,一個好老公就不該有自己的錢包。
其實,婚姻中的安全感幾乎都少不了金錢的支撐。
曾經在一檔節目中,有人問張智霖:假設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時,那你會做些什麼,又會對袁詠儀說些什麼呢?
張智霖的回答令人感動,他說:
「袁詠儀,如果我真的離開的時候,你錢夠不夠用呢?你說夠了,那我就安心了。」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對彼此最樸素,但卻最動人的一句關心,莫過於「錢還夠花嗎?」
就像我們長大離開父母很久時,當距離成了阻礙,他們無法在身旁照顧我們,怕你吃得不好,穿得不好,可能會受委屈,萬般牽掛下,只能通過電話,問出最在意的這句話。
只要你錢夠用,過得好,我就放心了。
可以說,「你錢還夠花嗎」是關於我愛你最高級的一種表達。
朋友小晴和老公在結婚前也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異地戀。
每次發工資,除了留下自己的生活費,剩下的他都會轉給小晴。
「別人家的女朋友有男朋友在身邊陪著,我們家的沒有,但我會盡我所能把最好的都給你。」
當小晴說不害怕她把錢都捲走時,他回了一句:
「我怕,但我更怕你一個小姑娘在外面過得不好。」
是的,對一個人有所保留是本能,但因為愛你,會讓我甘願賭這一把。
02
夫妻之間最大的幸福,是彼此信任
前段時間,後台收到一條私信。
有個姑娘向我們傾訴說,懷疑老公根本不愛自己。
原來,她和老公是大學同學,而且都很有能力,兩個人的工資水平都差不多。
剛開始結婚時,她根本不在意老公的工資,家庭開支幾乎是AA制。
但最近她懷孕了,只能停下工作,在家養胎。
失去收入來源的她,忽然變得惶恐不安,可當她提出老公能不能把工資卡交給她時,卻遭到了拒絕。
「他說用不著這麼麻煩,原本我懷孕了,家裡開銷都是他負責,幹嘛非要多此一舉,搞得好像我懷疑他一樣,可我就是慌,就是怕啊。既然我們已經是一家人了,為什麼你還不願意把工資卡給我?」
無獨有偶,當初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穎兒和付辛博這對夫妻也是節目中唯一一對AA制的夫妻,穎兒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懷孕時因不能拍戲而失去經濟來源,雖然付辛博負責了家中的開銷,但她依舊焦慮。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婚姻對於女性而言,確實意味著更高的風險,因為生育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是不可再生資源。
薛兆豐教授說過:
「結婚就是一起辦家庭企業,但男女雙方給出的資源包不同。傳統上通常是女性早一點付出,男性的作用比較晚。所以當雙方進入關係的時候,女性向男性要一點抵押,要一點保護,這並沒有錯。」
看過一句話:
這世上有三種男人,一種是心甘情願把工資卡上交老婆的,一種是渴望財務自由被逼無奈上交給老婆的,還有一種是既沒工資卡也沒老婆的。
夫妻之間最大的幸福就是彼此信任,而財務透明化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是彼此尊重、相愛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03
真正的感情,經得起談錢
我們常常覺得談錢是庸俗的,沒有人情味的。
事實上,真正好的感情,是經得起談錢的。
與其在「錢」的事情上,用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互相猜忌、暗地裡算計……還不如一開始就坦誠布公地說清楚。
畢竟,權衡利弊,深思熟慮過的婚姻,要比避而不談,粉飾太平的婚姻來得長遠、穩固。
在婚姻里,我們應該怎麼談錢?
最有效的方法叫「責任共擔」, 即雙方可以把各自工資按照比例存進聯名帳戶中。
責任共擔是一個非常好的認知轉移,把男人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和把錢存起來划上一個等號可以存在聯名帳號裡面。
陸琪老師說過,從一貫的經驗來看,女性管錢的家庭,穩定性要高很多。因為男人自己管錢,往往會管到別人口袋裡去,而姑娘管錢,絕大多數會站在家庭的角度考慮。
生活中我看到很多女孩子,沒談戀愛時,可以小手一揮,買自己喜歡的口紅包包,可一旦談了戀愛,結了婚,尤其是在掌管家裡財政大權的時候,會對自己格外吝嗇。
小晴也是這樣的女孩子,她對我們說過:
「結婚前,一個人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但有了家,他還把錢都給你的時候,你反而不敢花錢了,因為你愛他,會心疼他,而且往後需要用錢的地方有很多,我要為我們共同的家打算。」
是的,當我們在談論「錢」的時候,本質上還是在談「愛」。
正如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說的那樣:
「無論你給一個女人什麼,你都會得到更多回報。你給她一個精子,她給你一個孩子;你給她一個房子,她給你一個家;你給她一堆食材,她給你一頓美餐;你給她一個微笑,她會給你整顆心。」
願我們都能有幸相愛,回饋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