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大省陝西,近十年陝圖借出最多次的是穿越小說

2019-11-01     貞觀

1909年陝西省圖書館建館,到今年,已經走過了110年的歲月。這一百多年裡,隨著識字率的提升,中國人的閱讀習慣也在慢慢養成,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2018年中國成年人的閱讀率達到了80.8% 。

那麼人們都在讀什麼?我們身邊的西安人都在讀什麼?這次,我們聯合陝西省圖書館,抽取出了自陝圖數字化後陝西人的讀書數據。從數據中,可以看到陝西人閱讀趣味的變遷,當然,也能看到變遷背後,我們和我們所組成的社會是什麼樣子,人們當時都在關注著些什麼。

1

我們將陝圖2010-2018年每年借閱量top10的書籍羅列出來,從書單的變化中,可以看到陝西人跟大部分中國人一樣熱愛讀小說。

陝圖2010-2018年借閱量前十榜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2010年,陝圖借出圖書次數最多的前三名里,只有一本是我們熟悉的作者——借出量第三名的《謎蹤之國. Ⅰ 霧隱佔婆》,作者是盜墓小說的鼻祖天下霸唱。借出量第一二名分別為《穿越泰姬陵》和《醜女皇后》,是大部分人都沒聽說過的網絡小說。在這一年中,不只是第一二名借出量的書籍我們沒有聽過,其他受歡迎書籍也多是沒人聽過的網絡小說。

盜墓小說的崛起,源自於天下霸唱在天涯論壇連載的《鬼吹燈》,帖子一出,立馬成為了熱門紅帖。後來《鬼吹燈》轉到起點中文網連載,又經過新浪讀書和起點中文的大力推廣,《鬼吹燈》在網絡小說讀者中一炮而紅。傳奇盜墓小說作者南派三叔,剛開始只是在《鬼吹燈》貼吧連載同人小說,後來以此為開篇的《盜墓筆記》,也在起點開始連載。《盜墓筆記》的連載,讓盜墓小說正式成為了當年人們的閱讀潮流。

到了2011年,陝圖借閱量最大的書是一本我們都沒聽過的《錯嫁良緣 洗冤錄》。這本融合了穿越、懸疑、探案等多重元素的網絡言情小說,將會從2011年開始,直到2014年,連續五年位於陝圖借閱書籍榜第一名。這五年中,《錯嫁良緣 洗冤錄》一共被借閱了677次,借閱次數甚至超越了《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儘管2012年10月,莫言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陝圖內的閱讀榜單中,仍然沒有莫言的文學作品。嚴肅文學閱讀首次登榜,是2013年賈平凹的《古爐》。當年閱讀榜單中,《古爐》從一眾網絡文學殺出一條血路,排在了當年借閱榜的第二名。

陝西人網文閱讀的愛好會一直持續到2014年。2014年,陝圖借閱前十排行榜中,終於出現了諸如村上春樹、東野圭吾等嚴格意義上作家的作品。村上春樹自從《挪威的森林》出版後,成為了現象級作家,可能也是國人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村上的那本《當我跑步的時候我在談什麼》,標題句式甚至成為了當年媒體愛用的推送標題句式。

到了2015年,阿萊的《塵埃落定》登上了借出榜第一名,第二名是兒童類繪本圖書《勇氣》,第三名是金庸的《連城訣》。在整體榜單中,賈平凹和金庸的作品屢次上榜,嚴歌苓、錢鍾書、楊絳等也出現在了榜單作者中。這一年內,網絡文學的借閱量突然降低,本地人的閱讀書目出現了巨大轉向。

張嘉譯、何冰、秦海璐等人主演的《白鹿原》電視劇2016年播出,這一年裡,《白鹿原》的借閱量成為全年第一。陝西人的文學閱讀傾向,從這幾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天然受到陝西作家群的吸引,二是跟隨著時代流行進行閱讀,但是追逐的腳步有點滯後,比如莫言2012年得獎後,陝圖莫言的作品借出量也沒上榜,村上春樹自2000年漢譯本發行後引發的閱讀流行,陝圖內的借出量同樣不算多。

從2017年開始,東野圭吾將成為陝西人借閱榜中的常客,甚至橫掃館內借閱書目。東野圭吾書寫的偵探小說,往往有著社會學視角,又因為日本和中國同屬於亞洲文化,他在作品中暗含的各類家庭倫理、校園欺凌等問題,中國讀者普遍具有很強的同理心。

當然還有各類東野圭吾小說的改編電影電視劇,近有國內17年翻拍不太成功的《解憂雜貨鋪》,遠有06年綾瀨遙主演的《白夜行》,影視化改編和原著交錯,讓更多人了解到了東野圭吾的作品。

陝西人也不能免俗,陝圖借出排行榜從2017年開始到2018年,陝圖的借閱榜單中,幾乎能看見東野圭吾所有的作品。當陝西人沉迷於東野圭吾的時候,上海圖書館2018年借閱排行榜中,第一名是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第二名是《平凡的世界》,第三名是網絡小說《盛世醫妃》,第四名之後的閱讀書籍大部分為網絡小說和金庸的作品。

陝西人的圖書館借閱書籍水準,和上海比好了不少。

2

除了每年書籍的借閱前十榜,我們還搜集整理出了陝圖每年的各類書籍的借閱量。陝圖的全部圖書分為四大類:自然科學、文學、社會科學和少兒類。其中,文學類讀書借閱量最大,少兒類緊跟其後。往往文學類書籍閱讀量第四十名的借閱數,都比自然科學第一名借閱數多一倍有餘。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陝西人最愛讀的自然科學類書籍,有《富爸爸窮爸爸》這種通俗理財讀物,這本1997年出版的通俗理財讀物,曾經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六年,而在未來幾年中它也頻繁出現於陝西省圖書館的自然科學書籍前四十名榜單內。也有《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這種博文集合書,這本書的豆瓣評分8.2,但是最有趣的短評是一條五分好評。



2018年,自然科學類書籍中和python有關的書目雖然沒進借閱量前三,但是它們幾乎占據了借出榜的第八名到第四十名左右。Python適用於人工智慧中的機器學習,可以用做大數據分析。其實在2016年的時候,陝西人的計算機入門書籍還集中在Java領域,2018年Python強勢登陸,這背後代表著人工智慧方向已經是現今計算機學習中最熱門的領域,以及大數據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

兒童類圖書中,從2010年開始到2018年,最受歡迎的童書作者應該是楊紅櫻和沈石溪。楊紅櫻的現象級作品《馬小跳》系列,《笑貓日記》等,沈石溪的《斑羚飛渡》、《最後一頭戰象》等,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兒童成長。90後記憶中,經常有一個同學帶了一本楊紅櫻的小說,整個班級傳閱過一遍後,再也找不到自己書的經歷。

2014年的時候,兒童類書籍的閱讀也出現了轉變,少兒讀書繪本的借閱量會逐年增加,甚至有和文字類圖書平分秋色的趨勢。

從2015年到2018年中,陝圖社科類里的《蔡康永說話之道》已經連續四年上榜。教人如何說話和如何成功書籍的流行原因背後是相似的理由:人們渴求「成功」。

3

如果我們將陝西省圖書館中的借閱讀者按照年齡分開,可以看到2018年一年內,我們的老年人和孩子都在看什麼書。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少兒讀書類型不出意料,基本都是繪本,孩子們從關注動物開始關注外星人和科學。老年人關注的圖書也在意料之中。《後院》是典型的官場小說,《風流》是作者描寫了上海郊區南匯從1990年到今天的變化。《纏中說禪: 教你炒股票》廣受老年人的歡迎很好理解,畢竟「纏論」已經在知乎里擁有了自己的詞條解釋,這是一種在炒股人群中非常有名的教學理論。我試圖看了一下這本書,但沒有看明白他在說什麼。

4

從以上榜單中,我們能清晰的看出2010-2018年九年中陝西人的閱讀脈絡。

2014年之前,陝西人閱讀的書籍多為網絡文學。以穿越宮斗、架空歷史為主,其中夾雜了起點文學男頻小說《斗羅大陸》《斗破蒼穹》等。網絡文學雖然此時已經不是質量上的黃金時代,但是兩年以後,2016年3月《斗羅大陸》作者唐家三少成為首位年度收入過億的作者,四次蟬聯網絡作家富豪榜冠軍。網絡小說,確實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可忽視文學類別。

陝西人的閱讀轉向出現於2014年到2015年。2014年時,陝圖圖書借出量前四十名大部分仍然為網絡小說,2015年突然出現了嚴肅文學和大眾通俗文學。這很可能和移動網際網路大量普及有關,2013年到2014年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增長了183.8%,2014年到2015年增長了72.2%。移動互聯的增長,改變了陝西人閱讀網絡小說的媒介形式,人們從看出版紙質的網絡小說轉變為通過手機網站追文。

另一個閱讀趣味的轉變出現於2017年前後,陝西人開始青睞日本推理小說,尤其是東野圭吾的作品。這種閱讀潮流,可能受到影視劇影響,也可能受到日本推理小說流派演變的影響。日本推理小說從早年間偏向浪漫敘述的本格派推理,到後來松本清張探究「犯罪者的動機和如何看待犯罪」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的演變,社會性逐漸加強。如今我們最關注的日本推理小說可能正是在回應我們對某些社會問題的疑惑。尤其面對極端社會事件時,我們更願意抽絲剝繭的發掘事件發生的原因,就像生病後,追問醫生「為什麼會生病」一樣。

這樣看來,每一次的群體閱讀選擇,就是當時人們的目光所及的方向。

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因為國人對西方新興學科的無限渴望,各大出版社想方設法地出版了大量翻譯介紹國外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論著,有四川出版社的「走向未來叢書」、三聯書店的「文化:中國與世界」論叢、上海文藝出版社的「五角叢書」、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學科叢書」等。《陝西日報》就曾經發表過一篇報道,記錄了1987年二月二十八日的一個普通的下午,「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一時半,記者去申辦借書證時發現,離開館還有半小時,等候借書的人已成群結隊」。我們知道,那是一個渴望知識的年代。

再過十年後,我們將如何回憶自己現在所處的時代?也許正是要藉由當今當下我們手上閱讀的書籍和閱讀潮流,繼而刻畫出一個完整的時代精神光譜。

  • 感謝陝西省圖書館的數據支持。

作者:鐺鐺

貞觀作者

版式設計:宅餅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UPzLW4BMH2_cNUgYH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