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角一路和湛山二路的交叉路口,一幢在高樹掩映間的紅頂石砌小樓,時隱時現。走進敞開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四光手書「地質之光」四個大字。
這裡就是位於湛山二路一號的青島地質之光展覽館。
它通身由花崗岩組成,色澤青灰,質地粗糲,低調,古樸、厚重。在花草與樹木團簇中,更加襯托出這座建築的浪漫與腔調。
青島地質之光展覽館始建於1931年,是由德國建築師尤力甫、中國建築師唐靄如等設計修建的。這座小樓因其後來兩位主人的入住聲名顯赫。一位是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另一位是現代詩人、曾經組建了著名的文學社團「南社」的柳亞子。
青島地質之光展覽館為李四光和柳亞子開設了兩個展廳,其中李四光和他的地質學成為整個展覽館的核心部分。展廳的絕大多數展品來自李四光的孫女鄒宗平女士和李四光生前工作的中國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捐贈,著名的「彎曲的礫石」,直徑約只有兩公分,依託高成本的3D列印技術得以復原,這塊讓第四紀冰川的存在成為定論的珍貴石質標本也在展廳呈現。除了地質學方面的功績展示,李四光的小創造也讓展品變得更加豐富有趣,造字——(蟲+筳),也就是紡錘蟲,頗有來歷;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是李四光1919年在巴黎所作。據考證,這應當是中國人寫作的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詩人柳亞子也在地質之光展覽館留下不少痕跡,在地質之光展覽館,我們能讀到柳亞子對青島的風物吟詠,更加真切的感受青島的風貌之美。
歲月沉澱後芳華依舊的青島,承載名人巨作的青島地質之光展覽館,在陽光和枝丫的交相輝映下,獨得一份恬靜與閒適。
袋小鼠趣活動-青島爆款門票,優質親子活動。發現孩子興趣,探索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