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親改造330m²大宅子,住下30個親戚不成問題

2020-04-04     歲友空間



辭職待業在家的建築師劉九三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按照父親的要求重新設計建造老家的宅子。第一次給這位「真甲方爸爸」做設計,原以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沒想到卻遇到了很多分歧。然而房子還是在一片「這輩子沒見過」的質疑聲中建成了,更加重要的是,因為父母的離異,設計建造房子這件事成了父子二人重新了解彼此的機會。

「怕不是有錢人的傻兒子在這裡搞得耍啊!」


房子還沒建成,村子裡就流傳著一個「笑談」。辭職後,一直待業在家的劉九三接到爸爸安排的任務,把自家的老宅重新設計。


它不是村子裡傳統四合院的模樣,也不是村裡人追求的城裡小別墅造型。


從建造開始到完成,村裡老人上門勸說的、嘲笑的都有,用他們的話說「活了一輩子也沒見過房子這麼修法」。



重新設計修建老宅是九三爸爸的想法,作為「真・甲方爸爸」,別的要求沒有,只有籠統的兩點,一是要有高大氣派的外觀,二是要有儘量多的露台,將來可以歡迎鄉鄰作客。


完成後,這個占地330㎡的房子,你從遠處看是一個巨大的斜坡,一直延伸到二樓,足夠氣派。


另一面是層層疊疊的5個露台,依次串聯起各個空間,有大把的空間留給客人休息玩耍。春節家裡聚會,住下30個人也不成問題。


替父親改造330m²大宅子,住下30個親戚不成問題


最重要的是,因為修房子這件事,讓人生前二十多年少有接觸的九三和爸爸,真正有了一次溝通的機會:「以前爸爸就像難以企及的山,這次卻讓我看到更遠。」


對於從小在縣城出生的九三來說,老房子是一個陌生的存在。


大概在兩三歲的時候,去過那裡一次。


那裡有山、樹林、農田……只是老家房子具體的模樣早就模糊不清,只依稀記得那天還差點把路上的羊屎當成豆豉吃了進去。



5歲那年父母離婚,九三從此跟母親生活。一直到念大學,才重新開始跟爸爸有一點接觸。


這些年爸爸一直在城裡務工,早幾年的時候決定重建老家的房屋,作為奶奶返鄉後的住所,逢年過節的時候還能接待親友小住。


剛好那個時候,九三因為不適應設計院按時交圖的節奏,辭掉了工作待業在家。於是,這事兒就落到了學建築專業的九三頭上。


替父親改造330m²大宅子,住下30個親戚不成問題


從前九三的爸爸覺得他學的專業差不多就是工地搞工程的,辭職後還好心推薦他去朋友那裡守工地,要麼去搞市政管道。


被九三一一拒絕後,設計修建老房子成了兩人共同的話題,也成了兩人頻繁溝通的契機。


老宅的設計最終是一個內低外高的單坡屋面,加上順應地勢設計的層層疊疊的露台。


既保留有傳統四合院屋頂的外形,也融入了現代的居住環境。



你從老宅的背面看,一個內低外高的單坡屋面,呼應群山並不會不突兀,還是過去當地傳統四合院老宅的味道。


房子兩邊是鬱鬱蔥蔥的山林,前方有農田、遠山。傍晚,老宅暖黃色的燈光亮起,炊煙也飄散了起來。



另一邊,斜坡屋面支撐起來的空間順應著山坡的地勢,設計了高低錯落的露台。


巧妙的是,因為露台高低差的存在,這麼大的房子其實是沒有圍牆存在的,你只需要沿著入口的台階,一步步走進來就可以。


雖然是大宅子,但卻沒有把人用高牆拒之門外。用九三爸爸的話說,他喜歡的就是這種鄰里鄉親熟悉、親密的關係。



斜坡屋面下的空間,不同功能性的空間盒子錯落有致的排列開。


依著山勢,形成了大大小小5個露台,這些露台可以留給家人聚會的時候使用,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互不打擾,怡然自樂。



至於一個個露台下的空間,九三奢侈地將空間的窗戶儘可能地開到最大。


這是劉爸爸想要的,因為想跟外界靠得更近一點,不想因為換了個大房子,就像是住進了大城市的公寓里一樣。


替父親改造330m²大宅子,住下30個親戚不成問題


也還是為了讓房子跟外界結合得更緊密一些,九三為整個房子特意留了一條半開放的室外路徑,將所有的露台全都串聯起來。


這條連接前後院的路徑,讓在家裡也有了一種逛古典園林的感覺。



非常有心的是,過去家裡使用過的鋤頭、老舊的長木凳這些老物件九三沒有丟。


在這些串聯各個空間的走廊過道上還能夠看見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這個大家庭曾經的記憶。


左滑查看更多


沿著台階進入一樓,房子主要的功能空間都集中在這一層。未來專門接待鄰里親戚的客廳、為奶奶定製的臥室,家裡的廚房、餐廳在這一層依次排開。


以前,九三的爸爸每次回老家的時候沒有落腳點,老宅子又年久失修。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兄弟姐妹挨家串門,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


現在好了,回老家完全不用擔心住的地方,哪怕一大家人長住也不是問題。



還記得九三想讓30個人住進這個房子的想法嗎?


「30」這個數字還真不是一拍腦袋決定的,是九三和爸爸仔細數了數家裡的親戚,按照春節期間全員都到齊的規格設計的。


所以,一樓的下面巧妙地利用斜坡下的空間設計了「大通鋪」。


到那時這裡可以容納一大家子的人,這種一家人一整天聚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的感覺,可能只有父輩幾十年前才有過的體驗。



甚至在二樓的朝南的房間,還暗藏了一張可以可以收納摺疊的翻板床。


真要是家裡來人實在住不下了,這裡想用的時候,只要平鋪下來就又是一張床位。


替父親改造330m²大宅子,住下30個親戚不成問題


這間房是整個房子視野最好的室內空間,所以九三還在這裡設計了一個鏤空吊床。


不管是躺著還是坐著,幾乎可以想像,這裡會是侄子侄女們喜歡的地方。



房子是九三的爸爸這些年的一個心愿。


想著那麼多年在外久了,將來有一天還能再次回到家鄉。有了這樣一個大房子,住著一大家子人,一家人其樂融融。


過去爸爸不會和他說這些,但造房子的這幾年他也漸漸讀懂了爸爸的心思。


起初,給爸爸造房子這件事,九三自認為是相對容易的。畢竟給自家造房子,很多事情好說好量的。


但真當自己做了乙方後,才逐漸感覺到自己面對的不止爸爸一個甲方,還有親戚、鄰居。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家裡人就更加不客氣,「小屁孩懂什麼!」


往往這個時候,九三的爸爸都是選擇不作聲,親戚鄰居的花式建議、嘲笑他一個人收下。只是有時實在承受不住壓力,才向九三吐露兩句。



九三心裡也明白,爸爸這個時候選擇不響,就是另一種對自己的支持。造這座房子從頭到尾爸爸都沒有作太多的評價,只是一直盡全力默默支持。


因為造房子這件事,也算是生疏的父子多年來第一次有的了解彼此的機會。



現在,九三的奶奶已經搬進了新房子裡生活,嫂子跟著一起照顧她。而其他人則把這個重新建造完的老宅當作的新的「據點」,周末只要有空就會回來。


至於房子本身,九三說還是留有遺憾。因為每個人想要的都不一樣,他還是沒有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但是因為房子的存在,一家人又能夠重新回到同一屋檐下。


一家人,在一起。



在這之前九三隻是覺得自己個普通人,貪玩、懶惰、胸無大志,很長一段時間只想著有一份清閒,能勉強養活自己的工作。這麼些年下來才發現,不管是父母、戀人、朋友都希望你擁有更好的生活。


也是因為這段時間和父親的朝夕相處,那些深邃心底里的空蕩聲音,從此便有了力氣,讓他找到了拼盡全力也要去做的事情。


用九三的話說:「以前爸爸就像難以企及的山,這次卻讓我看到更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RcWVHEBfwtFQPkdsK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