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你不知道的蘇州園林里什麼都只有一半

2019-07-27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在一座城市旅行,很多時候都會覺得慕名而來的遊歷,總不如萍水相逢的驚喜

蘇州園林盛名在外,只有處在金字塔尖的那幾家最受人們矚目,但大多遊客不知道的是,這座古城之所以被稱為園林城市,可不只是因為那些名揚海內的大園林,更是因為這裡還有許多低調、內斂,藏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小眾園林,最妙的是,那裡沒有多少旁觀的遊人。

對於好景色,我們就該自私點。

北半園,也叫陸氏半園,坐落在蘇州古城東北部,就在遊人如織的平江路一側,不過大多數人只會匆匆路過這裡,奔向更有名的拙政園和獅子林。

北半園很小,不過1000多平,最早是蘇州人沈世奕(清順治十二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在乾隆年間修建的,當時取名叫做「止園」。西安與常州也有各有一個止園,尤其是西安那個作為楊虎城的別墅已成為西安事變的舊址,自然名氣最響。

到了咸豐年間,當時的江蘇道台安徽人陸解眉在這裡擴建了園林,取「知足不求全」之意,把這裡命名為「半園」

既然有北半園,自然也就有南半園。南半園在蘇州城南的倉米巷,曾是清代樸學大師俞樾的故居,後來他搬到人民路旁的馬醫科巷裡建了曲園,就把南半園轉手給了一戶姓史的人家,所以也被成為史氏半園。

兩個半園其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造園者心意相通,都追求「半」的意境。

這種意境其實不難理解,當年俞樾為追求老子所說的「曲則全」,才有了曲園,而陸解眉則是為了「不求全」才有的半園

所以半園的一切只有一半,這也是遊人頭一回到這裡最鮮明的感受,亭、廊、舫……連橋上的護欄都只有一半,蘇州園林常見的構造在這裡似乎都被抹去了半邊。

北半園整體是以一個狹長的水池為中心,四周是船廳、四面廳、水榭、半亭,以「五曲半廊」相連、無不精緻巧妙。

東南角的亭子建在假山之上,靠牆角而建,只建一半,但玲瓏精巧,翼角飛揚,取名「懷雲亭」。「懷雲亭」正對著北半園正中間的四面廳「知足軒」。「知足軒」又隔著水池,對著西南面的「至樂齋」

園子東北角有一個「二層半」的藏書樓(其實是三層),在眾多蘇州園林里獨樹一幟。

中國古人都講究謙遜、不求圓滿,「滿招損,謙受益」的思想早已深入骨髓,於是待人處事總會給自己留有餘地。

從這點上看來說外來的陸解眉倒是與蘇州人秉性相近,在省里身居高位的他在史書上留下的不過是隻言片語,大概一輩子平穩順當,無功無過,躲在自家的半園裡舒服的過完一輩子,誰能說這不也是一種人生追求呢?

到了光緒年間,陸家人的鄰居周家花錢買了官,自然被同樣住在附近的真正的大家族貴潘家看不起,於是坊間就有這樣的諺語「五湖四海夾條溝,彭宋潘韓夾個周,虎豹熊獅夾條狗」

其實說的是清代蘇州四大姓彭、宋、潘、韓四姓,都是名門大族,唯獨住在一個圈子裡的周家沒有底蘊,是典型的「暴發戶」,所以就有這樣的譏諷。

這可就苦了夾在幾戶人家中的陸家人,幫誰都不合適,更不能輕易站隊,怎麼辦呢?索性大門一關,躲在自家半園內,不趟渾水,無為而無不為

也有人說半園的意思太過直白,境界不高遠,同樣是講「知足」,其實曲園的「曲」味道更深厚些,這話自然是有道理的,只是人生百態,許多事本沒有必要分個高低,你有你的哲學,他有他的智慧,好好生活才是最要緊的事。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浮生若夢,也許只需一半也就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NlQOGwB8g2yegNDIf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