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商業,是真的不行,還是假的不行?

2019-08-26   無念地產觀

全國各商場每年的實際銷售額情況,都會形成一個全國商場銷售額排行榜。經過2017年零售行業的積極回暖,蓬勃發展之後,2018年下半年受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消費市場似乎呈現出增長乏力的態勢。我們先來看看排名前十的商場的城市分布:

1、北京SKP

2、南京德基廣場

3、北京國貿商城

4、深圳萬象城

5、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

6、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

7、成都IFS

8、廣州天河城

9、成都遠洋太古里

10、鄭州丹尼斯大衛城

其中北京SKP銷售額到達135億元,妥妥的排在第一位,南京德基廣場銷售額也達到了100億,北京國貿商城和深圳萬象城銷售額在80-100億之間。從城市上來看,北京有三座商城銷售額排在前十位,成都有兩座,作為全國最有發展潛力城市的深圳,銷售額最多的商城深圳萬象城有85億元,上海商場營業額排名第一的是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2018年銷售額為45.48億元,排在第11位。

單體商場動輒四五十億元至百億的銷售額,不禁讓人驚嘆其強大的消費能力,從城市性質來看,前十名基本上被北廣深及省會城市所壟斷。商業傳統發達的上海即使受商業體分散的影響,也能排到11名。

那麼,作為GDP排名前七,中國最強市的蘇州,在這一榜單上表現又如何呢?

拉過三十名,再拉過五十名,終於在67名發現了蘇州商場的身影:

龍湖蘇州獅山天街,以13萬方的營業面積及12.5億元的銷售額名列第67位。杭州、瀋陽、廈門、福州、武漢等一眾GDP不如蘇州的城市,商場的銷售額卻遠遠的跑在了蘇州的前面。更為悲慘的是,對照2015年美羅、泰華、久光的強勢上榜,蘇州的商場似乎越來越弱了。

由於新開業原因,蘇州中心尚不在此榜單內,它到2019年能在哪個位置占得一席之地,值得期待。

蘇州的商業,就如此不堪嗎?

回頭想來,蘇州的商業氛圍不足,消費能力差,這座城市的人們早有感覺。頂著全國最強地級市的名頭,高端品牌進入蘇州卻往往鎩羽而歸,甚至落得撤櫃的下場,大眾品牌又競爭激烈,獲利微薄,大型商業綜合體在蘇州門口羅雀的並不在少數。從大眾的親身體會來講,蘇州整體的消費能力,似乎較經濟遠不如自己的無錫、常州都要差上一兩個檔次。

但這就是事實了嗎?從第一財經報道列出的中國消費型城市榜單中,我們又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蘇州:



在這份榜單中,我們看到蘇州以7.4%的增速,5746.9億元的消費總額殺進了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榜單的前十。排在它前面的,要麼是北上廣深,要麼是強勢的省會,連杭州,蘇州都妥妥的壓一頭。

即使考慮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居民消費並不完全重合,它還計入了批發和商貿企業的營業收入,但也足以說明蘇州的消費能力,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弱。

雖然找藉口不好,但蘇州市區商業差,也確實有些客觀理由。公認的主要有:

1、保護古城

因為保護古城,蘇州傳統的中心城區無法誕生高樓密布的大型商圈。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蘇州必須付出、也不會後悔的代價。

2、上海輻射

與強大的上海做鄰居,蘇州獲得不少好處,但在商業領域,也不可避免的難以逃脫輻射。

3、縣市強大

蘇州市區商業,沒得到多少縣市的好處。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都有不錯的商業設施,基本消費本地就可以滿足。比如早在2015年,崑山商廈就以15.8億元的銷售額,超過了當年蘇州市區銷冠美羅!

4、蘇州中心城區的格局

蘇州的商業,整體是呈分散化的「蜂窩結構」,蘇州市區(不含吳江區)的商業網點布局規劃,是「三核兩副」的結構,這種情況下,難以產生類似南京新街口的超大商業中心。

還有人說蘇州本質上是個工業城市,第三產業還需要時間的沉澱,而北上廣早幾十年前就是消費中心城市了,還有凝聚了全省消費力的省會城市,蘇州哪裡會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更有可能的原因是,現在的蘇州人整體還是偏年輕化,雖然收入高,但是家底還是比較薄弱,oldmaney還是較北上廣差了幾個層次,再加上近幾年房價高,壓力大,賺到錢之後,首先想到的也是如何投資增值,而並不是消費享樂。

我們以2017年各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排名和人均存款做比較,也許更能說明這一問題:

2017年全國35個主要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

No.1 上海—城鎮居民人均收入62596元。

No.2 北京—城鎮居民人均收入62406元。

No.3 蘇州—城鎮居民人均收入58806元。

No.4 杭州—城鎮居民人均收入56276元。

No.5 寧波—城鎮居民人均收入55656元。

No.6 廣州—城鎮居民人均收入55400元。

No.7 南京—城鎮居民人均收入54538元。

No.8 深圳—城鎮居民人均收入52938元。

No.9 無錫—城鎮居民人均收入52659元。

No.10 溫州—城鎮居民人均收入51866元。

在人均收入這方面,蘇州一騎絕塵,僅僅次於北京上海,把杭州廣州深圳等都遠遠的拋在了後面,這說明蘇州作為一個地級市,其賺錢能力,全國獨此一份。

而2017年蘇州人的存款,又是什麼一種情況呢?



從這份榜單上可以看出蘇州人的人均住戶存款,僅僅只有7.6萬元,排名第10,遠遠低於北上廣深,甚至西安、太原也大幅度超過了蘇州。

蘇州截止到2018年6月份的住戶存款總額,已經達到了8812億元,住戶貸款,卻上升到了9475億元,槓桿率高達108%,較2017年101%的數值,整整上升了7%!

一般來說,居民貸款額度和槓桿率越高,說明人們願意把錢花在投資上。蘇州向來是一個投資氛圍比較濃厚的城市,除了實業者們願意將收入進行再投資以外,居民對股票、基金、房地產的接受度持續升高,投資意願較高。

當然,換個角度看問題,蘇州人更願意把錢拿去投資,而不是消費,也不見得是壞事。對年輕人來說,學會投資,比學會消費重要得多。

以上為正文,是無念地產觀狒狒的原創文章,歡迎轉發。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經授權轉載,必須在文首清楚表明文章轉自:無念地產觀(wx18061935103),否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