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哈……」2月15日18點30分,延慶區氣象局的會議室內,張曼、常晨、白雪濤、閆巍、伍永學、高猛、宋楠、賈良定定地坐在椅子上,凍得說不上話。人手捧著一盒熱氣騰騰的泡麵,卻顧不上吃,而是先用來取暖。
5個小時前,他們正在冬奧延慶賽區的小海陀山上,頂著寒風,維修自動氣象站。
北京從13日夜間開始迎來雨雪天氣,小海陀山出現暴雪。14日一早,冬奧氣象服務團隊發現延慶賽區的風速數據缺失。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可能是受降雪及低溫影響,風杯被凍住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本應該在2月15日到16日舉行的2019-2020國際雪聯高山滑雪世界盃延慶站比賽取消,而為了服務保障此次比賽,從去年10月便入駐延慶開展冬訓的冬奧氣象服務團隊,雖然也於1月30日從延慶撤離,但冬訓通過遠程方式繼續開展,並計劃模擬高山滑雪賽事預報服務。如果數據缺失,這項工作將無法繼續。
了解到這一情況,北京市氣象探測中心與延慶區氣象局覺得不能耽誤,決定15日周六一早趕緊上山,維修自動氣象站。
15日9點,市氣象探測中心和延慶區氣象局的8人出發前往小海陀山。與此同時,困難也接二連三的出現。
「目前正是疫情防控關鍵期,又因遇到降雪,為了安全考慮,去往賽區的路本來是封閉的。」延慶區氣象局副局長伍永學說,冬奧延慶賽區場館運行團隊秘書長柳千訓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支持氣象工作,立即幫忙協調上山,並全程與大家並肩作戰。
因為前一晚的降雪,有些路段新增積雪深度平均20厘米,直接覆蓋小腿。本來高低不平的雪面,由於「風吹雪」現象,從肉眼看上去好像在一個水平面上。延慶區氣象局局長閆巍從車上下來,想去探探路,卻一腳踩空,陷到雪裡。好在,柳千訓幫忙協調清雪作業車,大家才順利前往賽區。
好不容易到了賽區山腳下,卻又遇到上山的困難:風太大,纜車無法運行。閆巍趕緊聯繫北控集團,但也只能調用3輛雪地摩托車送大家上山。「一輛雪地摩托車除了駕駛人員,只能再搭載一個人。上去一趟要20分鐘,我們8個人要分3趟才能全部上去。」伍永學說。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柳千訓站出來,「我來開一輛!這樣就有4輛,大家兩趟就能上去了。」
雪後,本來平整的技術道路上,多出了一個又一個雪包,最高的雪包有1米多。這時,閆巍又站出來,準備幫大家探探路。可是由於雪面不平,駕駛雪地摩托車的工作人員和閆巍一不小心就翻車摔了出去。
而這些困難還只是前奏。到達氣象站點後,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問題,比預想的要麻煩的多,但唯有逆流而上。
「整個風杆被凍得嚴嚴實實,裹上了1公分厚的冰層,風杯完全無法轉動。」伍永學說,「沒辦法,本來用來拆卸的工具,只能先用來鏟冰。」
而固定風杆的縴繩底部,也是一層厚厚的積雪。山上的風太大,有時候想站穩都很困難。有的人想也沒想,就直接趴在冰冷的雪地上,把雪刨開。
擔心維修自動氣象站不成功,無法觀測到氣象數據,氣象探測中心和延慶區氣象局還帶了一套可攜式自動氣象站,安裝到原本的自動氣象站附近。有的人,因為大風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卻根本不在意,爬起來又趕緊忙活;有的人,幹活的時候沒在意,忙完了以後發現腳已經被凍得發木,行走困難,甚至回到了單位都還沒緩過來;有的人,為了拍一些視頻和照片用來記錄工作存檔,雙手摘下手套後卻被冰冷刺透,凍到麻木。有的人,髮絲、眼睫毛、口罩、圍巾都結出了一層厚厚的霜,這些都是風雪留給他們的印跡。
就這樣,花費了3個多小時,自動氣象站終於維修完畢並繼續為冬奧氣象工作提供氣象數據,可攜式氣象站也進入正常運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 葉芳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JeNUHABjYh_GJGVMg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