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浩蕩東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是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題中之義。在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過程中,湖北、湖南、江西堅持民生為本,推動百姓富和生態美實現有機統一。
江上的橋、橋上的人,岸上的景、景里的歡笑,構成一幅新時代的美麗畫卷。長江,正成為一條物阜民安的幸福長江。
良好的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
湖北是長江幹線流經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三峽水庫和丹江口水庫兩口潤澤中國的「大水缸」坐落於此,守護著一江清水東流、一泓凈水北上。近年來,湖北紮實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三篇文章」,集中力量打好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等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增強沿江人民獲得感、幸福感。
「往長江里排污,就等於向別人鍋里投毒。」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說,要以河湖連通、截污治污、水清岸美為重點,擦亮「靈動荊州」城市新名片。
近年來,荊州堅持鐵腕截污治污,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明顯,被列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與咸寧、襄陽共獲得中央補助資金13億元。荊州城內越來越多的河水清澈蕩漾,一改往日黑色面龐。
2018年10月,荊州率先在湖北省內探索設置長江岸線管理員,加強長江岸線涉河建築物、固體廢物、河道采砂、岸線綠化、洲灘禁牧禁漁以及長江水體情況的巡查等工作。已經從事20餘年固堤防洪工作的王昌海,如今有了長江岸線管理員的新職責。在他看來,長江大保護實施後,長江水更清,岸更綠,環境越來越好,每天在堤上巡堤,就像在公園裡工作一樣,越來越舒適。
洞庭水碧長江清。湖南作為長江中游重要省份,雖然長江流經河段僅長163公里,卻有大大小小5000多條河流匯聚湘、資、沅、澧「四水」,「四水」匯聚洞庭、由城陵磯匯入長江,守護好「一湖四水」,正是讓「一江清水東流」的重要保障。湖南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以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為突破口,促進「一湖四水」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保護與治理。
2016年以來,湖南沿著長江大堤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在長江大堤外岸的裸露灘頭、大堤內垸的宜林地植樹種草,對沿長江可視範圍內的宜林地、礦區和裸露山體進行復綠,給長江岸線穿上了一件堅固的「綠色盔甲」。
岳陽市林業局造林種苗科科長歐玉林介紹,自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以來,岳陽段長江岸線復綠總面積達1.3萬畝,洲灘、關停碼頭復綠率100%。
「沙塵少了,綠樹多了,水質在一天天改善,環境在一天天變美。」岳陽市民許國明是當地的老居民,他眼中的變化,是許多居民的共同感受。
在發展保護中持續改善民生
「政府給的地、畫的圖紙,我自己施工,合下來才800多元一平方米。」在湖南嶽陽華容縣三封寺鎮墨山鋪村,村民李茂坤帳算了一筆「明白帳」,他家新建的這套近300平方米的聯排小別墅算下來只花了40萬元左右。「和以前的危舊平房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李茂坤笑著說。
自2017年開始,岳陽市規定一線防洪大堤50米範圍內不能建房,李茂坤從以前華容河大堤旁的老房子裡搬了出來,拿著政府給的補助,自己添錢建了這棟小別墅。
「自來水入戶、智能化的家居、現代化的污水處理池、前庭後院小花園,好多城裡人都羨慕我們呢。」李茂坤告訴記者,就在他們這個片區,像他一樣的住戶有46戶,都是村裡拆除「空心房」統一搬遷到這裡的。
「我們村民幸福指數很高,住著小別墅,每戶還配了一分地可以種菜,沒事繞著這片走走,就像逛花園一樣。」三封寺鎮黨委書記張哲君介紹,鎮里還統一發展芥菜規模種植,現在已經遠銷國外。
在發展保護中持續改善民生,是建設民生長江的必由之路。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湖北、湖南、江西聚焦民生改善重點問題,紮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湖北宜昌仙女鎮桃店村過去一直使用堰塘水、淺層井水,政府多方論證、安裝管網,盡力讓老百姓吃上放心水、自來水。通水時,村裡一位老人喜不自禁地說:「好清亮的水啊,可以直接喝。」
江西九江彭澤縣太泊湖農業綜合開發區埠頭村是一個長江邊的小村子,村莊過去髒、亂、差。近年來,這個村著力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實施了「村莊美化、道路硬化、庭院綠化、村組亮化、水源凈化」等「五化」工程,面貌煥然一新,走上了農旅融合的路子,15戶外出務工村民回家從事農家樂,生意紅火。
按照「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要求,江西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在全面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八大行動的同時,深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城鄉垃圾一體化收運處理體系全面建立,村莊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7.6%,農戶改廁率達83.3%。如今,「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的景象在江西處處可見。
本報記者 龍軍 胡曉軍 夏靜 張銳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