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父母警惕:如果孩子有3個表現,說明很自卑

2020-06-09     洪蘭談育兒腦心理

原標題:高情商父母警惕:如果孩子有3個表現,說明很自卑

心理學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提到:自卑感從嬰兒期就存在,這源於弱小的孩子對成年人的天然依賴。但若隨著成長發展到某種程度,也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高情商父母警惕:如果孩子有3個表現,說明很自卑!

1、刻意掩飾缺點

我小時候,總覺自己腿粗+羅圈腿。怕別的同學嘲笑,所以在總是在夏天穿長裙子、冬天穿長大衣。可是越掩飾,別人就越是關注。

後來同學聚會,依舊有人會叫我「羅圈腿女孩」。怕自己個子矮,就悄悄墊上增高鞋墊。怕別人不重視自己,就在說話時不停地打手勢用表情。

所有刻意的言行背後,都有一種必須特別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如果覺得自己的腿不好看,那就想辦法去鍛鍊它。同時別忘了,腿不直並不影響你跑得比別人快。

2、常用眼淚和道歉,來博取同情與原諒

與用憤怒、掩飾、害怕相反,有的孩子顯得特別柔弱。

長輩對其說話聲音大一點,就開始抽泣。做錯了事情,還沒怎麼說她呢,立馬就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樣哇哇大哭。這樣的孩子,往往會更惹人關注。

即是出於關照、也是出於憐愛。憤怒、眼淚和道歉一樣,可能都是自卑感的表現。

父母除了關注孩子內心的真實需要,也要明確孩子內心的真實目的。

3、喜歡評論與批評別人

喜歡評價他人的孩子,往往生活在經常「被評價」的環境當中。刻意嘲諷他人,源於自卑的自我評價。

父母對孩子是接納的、認可的,孩子的內心就會啟動正面的評價體系。

父母若習慣對孩子挑剔與苛刻,孩子學會的也就是挑剔與嘲諷。

一個孩子,如果懷著自卑的心理長大,那麼必然會出現性格以及心理上的缺陷。

因為自卑的心理,容易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對孩子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

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並且幫助孩子糾正過來,讓孩子長期沉浸在自卑和孤獨的心理狀態中,那麼自卑,必然成為孩子心理特徵的一部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FQllXIBd4Bm1__Ycp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