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吟:家鄉的那些方言土語

2019-12-28     最憶是巢州

作者:顏惠雲

方言土語是我國漢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標準的漢語言文字,方言土語更鮮活生動、更受人們喜愛。有方言土語才有全國各地異彩紛呈的地方戲和其它藝術形式。方言土語(家鄉人叫土話)體現一定區域內人們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交流方式,其中蘊含了不少普通百姓的生存智慧。用方言土語,言簡意賅,一言中的,一針見血,叫人一聽就懂。



找尋撒落的方言土語,弘揚其精華,對於豐富語言藝術、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無疑是有補益的。前些年以趙本山為代表的東北籍藝人在小品、相聲、電視劇等文藝作品中大量運用東北方言,使其作品大為增色,廣受觀眾喜愛。其中"忽悠"、"得瑟"等東北話遠播海內外。我覺得家鄉巢湖方言也頗有特色。


我記憶中的方言土語大都耒自我的奶奶。奶奶是一九oo年生人,雖不認字但其一生飽經蒼桑,閱歷豐富,性格堅強、明事理、通世故。在我童年、少年時,村裡時有小夫妻吵架、婆媳不和的,常來找奶奶評理。奶奶作為長輩,不偏不倚、義正詞嚴,一番說道,來人怨消氣散,稱謝而去。奶奶說話中常有土語,漸漸的我便記住了。奶奶也用一些土語告誡我們孫輩們。奶奶還是一位鄉村接生員,一生義務為村裡和鄰村的婦女接生,直到八十多歲還繼續這一善事。奶奶早巳逝去,但她常說的話至今言猶在耳。



多年來,我在外地工作生活,沒有說家鄉話的語言環境。但時而也有一些家鄉方言土語不自禁地從腦子裡冒出來,默默地為我觀察思考周圍的人和事作參照。一些家鄉話則成為我為人做事之準則。今天靜靜回想,少兒時記取的一些方言土語並沒有忘卻,而是印在心底。這大概就是鄉音難改、鄉愁難忘吧!方言土語是一種根植普通百姓心中的文化,是很有生命力的。一些土話可謂話粗理不粗,大土近雅。方言土語也是可以永流傳的。


在家鄉的方言土語中,記憶深刻的、也是使用頻率較高的是幾個評判人的方言。例如"不清頭"、(指思路不清、或水平較低、但不是呆)″不頂龍"(不夠聰明能幹、不堪大用、但也不全傻)、"不一當"(或好或壞)、"不弄"(思維混亂、好比紡紗織布時紗線絞結理不清)、"夾石"(不明事理或強詞奪理)。這幾個方言有貶人之意、但與普通漢語中的同類詞如"呆"、"傻"、"笨、"糊塗蛋"等比較,後者顯得生硬直白,前者則要柔和含蓄些,說話留有餘地,給人留點面子。如若熟悉朋友之間互相戲言開玩笑,運用這幾個方言不僅不覺得很傷人貶人,反而憑添幾分親切感。



在我回憶家鄉方言過程中,隱約地感覺到,在家鄉諸多方言中,以評價判斷人物、描畫人物的方言為多,且語意豐富,形象逼真。這可能是其特色所在。為此我建議家鄉的方言學者、語言愛好者們,在搜集整理方言中注意這一現象,讓這一特色更彰顯出耒。如若能在文藝作品中和其它適當場合多加運用,那是更好了。


方言土語是家鄉人共有的一種文化資源,我們應把它傳承下去,運用好。現面將我憶起的方言土語羅列如下,與家鄉人交流。錯誤不妥之處望老鄉們指正,也希望拋磚引玉,引發出更多、更精美的方言土語。



一、評判人物、描畫人物:


" 不清頭"、"不頂龍"、"不一當"、"不弄"、"不弄打球"、"夾石(舌)"、"夾石呆乖"、"沒燒熟"" "夾生飯""、"缺心眼"。


"厚道人",善良、實在人;"過勁",能幹、有過人之處。


"停當人":會做事;"一當人":會做人。


清清秀秀的女人,五大三粗的男人。


"尖頭巴西":滑頭;"腫頭巴西":魯莽。


"朧現樣子"、"鬼花孑"、"神頭鬼臉"、"小氣巴拉"、「滑得象泥鰍一樣"、"三花臉當皇帝一一沒正相"。


"睡著了比人醒著都聰明":有時隱喻人過於算計、聰明過頭。


"有橫無直的人"、"你這整心果子的人";"吃魚要吃鯤子、交人要交棍子(漢子)"。


"來、我倆刮刮","刮什麼」、"刮閒淡"。


" 打腫臉沖胖子、 "吃柿子先捏軟的"、 "上樑不正下樑歪"。


"扶不起來的豬大腸"、 "牆頭草風吹兩邊倒"。


穿戴漂亮叫"擺"(找不到准音字且用其代替)。



二、其它:


" 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吃上頓、沒下頓"、"揭不開鍋"。


" 瘦田、丑妻、破棉襖、窮人的三件寶"。


"東家戲樓子,西家玩猴子」(閒扯)。


"從前三百年說到後五百年」(囉嗦)。


"白天周遊走四方,半夜點燈補褲襠"(做事不著要領)。


"說了一大簸箕,昌昌可有一小撮子"(廢話多)。


"不聽人話聽鬼話"、"鬼話連篇"。


三代不念書、好比一圈豬。


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


滿罈子穩當、半罈子亂晃。


有力無謀、累的精慫。


人能瞎吃,不能瞎講。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主雅客來勤;飯菜好備、主人難當;衣服新的好、朋友舊的好。


外行不買、內行不賣;外行不幹、內行不丟。


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


有吃有喝是夫妻,沒吃沒喝是怨家。家有百口、主事一人。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東家長、西家短。


是人就把他當人待、是豬就把他當豬待。


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轉河西。


不聽老人言、吃虧 在眼前。


最憶是巢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BMHTG8BMH2_cNUgL_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