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在社交狂歡的時代里,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熱點事件發生,不管願不願意,每個人都會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遇上這些熱點事件。這不,今年國慶又出現了一波朋友圈刷屏案例,這是一場屬於全民的社交狂歡,是一場社交媒體的行為藝術,是一場網際網路時代的心理史學。
文 | 公關之家 作者 | 發條褐
在社交狂歡的時代里,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熱點事件發生,不管願不願意,每個人都會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遇上這些熱點事件。這不,今年國慶又出現了一波朋友圈刷屏案例,這是一場屬於全民的社交狂歡,是一場社交媒體的行為藝術。
9月24日,朋友圈又被清一色刷屏了。@微信官方再一次被玩壞了,朋友圈的人都紛紛在線索要國旗頭像。網友們並不滿足向微信官方索要一面國旗,「獅子大開口」腦洞大開地提出各種各樣的需求,微信官方瞬間變成了一個許願池,要房要車求對象,暴富是天馬行空的網友提出的最「樸素」願望,沒有網友們不敢許的願望....
網友的熱情騰訊新聞官方一時間也難以「招架」,換國旗頭像的H5頁面出現短暫無法登陸的頁面,雖然換頭像的熱潮暫緩,但是網友們@微信官方的熱潮反倒越演越烈,明明是祖國的生日,但是大家卻借著祖國生日的名義光明正大地許願。
這波屬於全民的社交狂歡有多猛,以致於出現了一些公眾號利用「微信國旗頭像」教程誘導關注、賣貨、做推廣等等,甚至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出現了這樣的一則朋友圈文案「我是微信官方的工作人員,目前想要小國旗的用戶過多,需要等待的時間很長,現在只要給我轉帳多少元就可以提前給你們設置頭像里的小國旗。」對此看似調皮實際雞賊的借勢熱點,微信公關負責任張軍也在朋友圈表示:「玩歸玩,藉機騙人就不好了。謹防上當。」
有網友一不小心道出了真相,被套路的還是同一群人。
許多年前,小學生們轉發QQ信息「今天是馬化騰生日,只要複製轉發此信息,就可以獲得一個月QQ會員」。現在,大家轉發朋友圈「請給我一面國旗@微信官方」重點是,上當還是這群人。
隨後#微信國旗頭像#話題立馬成為微博「爆掉」的熱搜,這一波換頭像操作略微有些熟悉感。在2017年聖誕節前夕,朋友圈也颳起了一波換頭像潮流,人們紛紛@微信官方求換聖誕帽,最後發現這其實是一波騰訊旗下的天天P圖軟體的推廣。
上過一次「當」的網友緣何還會再被套路,明知是「騙局」卻還是樂在其中。
撬動朋友圈的力量是什麼呢?
l 網際網路時代的心理史學
一、跟風,追熱點,從眾心理
祖國70周年紀念日,舉國歡慶的氛圍也提升了用戶參與「請給我一面國旗」的機會,畢竟每個人都想趕上時代的列車,追上熱點,這樣才顯得自己時髦。
微信「國民社交」的優越性,加之朋友圈天然的傳播土壤,轉發一旦在朋友圈形成刷屏現象,跟風就是遲早的事情,天生的從眾心理趨勢下,人們紛紛開始@微信官方,都想要在自己的頭像上加一面國旗,當朋友圈@微信官方的願望開始變得越來越迷思的時候,人們也都紛紛加入了這場許願迷思大戰。
二、愛國主義情懷
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不再講述大英雄的故事,而是把鏡頭對準時代浪潮中的小人物,這些小人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者,充滿了人性的瑕疵,但他們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首發在1985年,原唱是老一輩們耳熟能詳的李谷一老師,百度給這首歌的定義是「愛國主義歌曲」。
越來越懂年輕人的祖國請來「老少通吃」的華語流行樂壇天后王菲翻唱《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把「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樣的愛國情懷歌詞傳唱進了年輕人的心中,在這首歌的評論底下,不乏「這是我第一次和這首歌產生共情」、「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單曲循環一首紅歌」這樣的評論。
或許正是這樣以微觀角度敘述愛國主義的電影更容易激中普羅大眾,愛國,似乎成為年輕人中的一種「潮流」,甚至引發了把中國稱呼為「阿中哥哥」的粉圈愛國行為。
「這盛世如你所願」的國之驕傲和國之動容,令成長於新時代的年輕人也感覺到了一份強烈的愛國之心。
三、大眾的愛國情緒急需一個出口
就像優衣庫kaws聯名T恤遭瘋搶事件,藝術家KAWS本人曾經表示希望每一個熱愛這個形象的人都能買得起一隻KAWS玩偶,但是大型活動中推出的KAWS玩偶基本上與普通人沒什麼關係,限量的玩法加高昂的價格,KAWS粉絲積壓在心底多年的消費欲此次終於在優衣庫實現了。
UNIQLO&KAWS系列親民的價格使KAWS粉絲積壓多年的消費欲找到一個出口,所以說,要玩轉營銷,還是要先了解營銷心理學。此次微信官方@請給我一面國旗事件正值70周年國慶之前,公眾的情緒高漲,急需找到一個出口爆發。
為什麼優衣庫和kaws聯名就可以造成瘋搶事件,為什麼一個多年之前的梗重回社交媒體還是可以造成刷屏事件,其實這就跟「風口上的豬」理論相似,站對了風口,大象都能飛起來。
四、參與門檻低
只要點進H5頁面,就可以立即擁有一張帶有國旗的新頭像,這種簡易的H5傳播,降低了微信換國旗頭像的社交狂歡的技術門檻。
對於在朋友圈第一批@微信官方要求換頭像的用戶來說,當自己的頭像還是沒有「致敬」國慶之時,就應該已經意識到了這是個騙局,但是很多人確是樂在其中,把朋友圈的好友「把玩」一番的滋味比頭像上真的多一面國旗的滋味好多了,帶來了心理上的滿足感。
超低的技術門檻加上迎合大眾,並且也不會給自身帶來什麼現實利益的損失,用戶權衡之下決定加入這場「國慶社交狂歡」,追熱點、愛國,這就是微信官方@請給我換頭像的傳播受眾心理,無論是很久之前的「今天是馬化騰生日,轉發這條說說,便可以獲得一個月的QQ會員,」還是兩年前的微信頭像戴聖誕帽的社交媒體狂歡,創意只要找到合適的時機,便可以適用,依舊是好創意。
• 結語 •
無論是社交狂歡也好,還是各種年輕化的愛國方式也罷,打著擦邊球的營銷方式問題是很大的,國旗是不能用於營銷和廣告素材中的,愛國情懷也不是非要通過一些表現形式表現出來才能證明。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