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老人輸液死亡!皮試真的沒有用嗎?

2019-07-22   快檢知了

又一例老人輸液不治死亡案例!皮試沒反應不一定就不會出事,基層輸液還需慎之又慎,沒有條件的別再碰了!!

又一例輸液死亡


據死者家屬馬先生反映,其母親因洗澡時受涼,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所在地市人民醫院就診,病歷上顯示診斷結果為:

「1.嘔吐原因待查,上呼吸道感染,顱腦疾患? 2.高血壓,腦出血後遺症」。

之後醫生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並在輸液前做了皮試,家屬稱在輸液進行到第3瓶沒多久,老人突然不適,隨後被送進急救室,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醫院做的書面回復,其中稱患者既往體質一般,20年前患「腦出血、高血壓」治療後留有右側肢體無力、言語稍不清的後遺症,平素生活不能自理。

當日下午5時54分入院,10時10分值班醫師巡迴病房詢問患者,患者訴無不適現象,10時23分突然出現意識不清,顏面、口唇發紺,呈嘆息樣呼吸。立即停止輸液並轉入搶救室搶救……

次日凌晨4時05分,患者仍無自主呼吸、心跳,家屬同意停止搶救。根據以上病情發展,經科內討論,患者死亡原因多考慮「心源性猝死、過敏性休克」,確切原因須待進一步鑑定。

皮試正常不一定就相安無事


輸液之前明明做了皮試,卻還是發生了這樣的悲劇。這是為什麼?

臨床上有種現象叫「嚴重遲發過敏反應」,潛伏半個小時甚至幾天後才發生,輕則表現為皮疹、哮喘、發熱;重則發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藥物皮試結果存在假陰性和假陽性,即便是藥物皮試結果出來了,其真實性依舊有待商榷,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藥物原因

皮試前服用了抗過敏藥物或含有抗過敏成分的感冒藥,就可能掩蓋皮膚發癢、紅腫等過敏現象,出現皮試假陰性。此時如給予正常劑量藥物,有可能出現皮疹、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所以,服用抗過敏藥的患者應停藥一段時間後再做皮試,以確保皮試結果的準確性。

2. 消毒劑的影響

用安爾碘對皮膚進行消毒,可能使部分患者局部皮膚受到刺激,從而影響皮試結果的判斷。

3. 皮試液的配置時間

皮試液要現用現配,存放的時間過長,可能導致過敏原的含量增高或有效成分分解,影響皮試結果。

4. 皮試液的濃度

皮試液濃度不準確,是導致皮試結果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

5.患者自身因素對皮試結果有影響

有些患者心急,不到觀察皮試結果的時間,就要求護士查看結果。同時,患者空腹、飢餓、心情緊張、情緒低落或皮試前飲酒等因素,均會影響皮試的結果。

尤其是老年人皮膚變薄、疏鬆,對物理或化學刺激敏感性減低,皮試局部不易發紅;老年人皮膚含水量少,注入的藥液不能形成皮丘,或形成皮丘後很快又滲入周圍組織,都不利於皮試結果的判斷。

輸液有風險 臨床須謹慎


輸液治療長期以來是臨床診療過程中極為常見的治療方法,所以要多加註意,才能儘量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以青黴素輸液為例:

1、使用藥物前必須詢問過敏史;

2、用藥前需做過敏試驗

(1)無過敏史注射青黴素前,已知過敏者忌作皮試。

(2)對接受青黴素治療停藥三天(72小時)以上必須重新做過敏試驗。

(3)青黴素使用過程中如藥物批號更換需重作過敏試驗後方可用藥。

3、皮試結果陰性方可給藥,陽性者禁用青黴素,並在醫囑單·體溫單·病歷卡·床頭卡·門診卡·注射卡上醒目註明青黴素皮試陽性反應,並告知家屬。

4、青黴素水溶液必須現配現用。

5、嚴格「三查」「七對」制度,並與注射青黴素前做好急救準備工作,如:備用鹽酸腎上腺素,氧氣等。病人注射完畢後必須觀察30分鐘以上方可離開,以防遲緩反應的發生。

6、對於頭孢類抗生素,建議皮試後再輸液,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在輸液過程中,要根據臨床應急預案,按照搶救流程操作救治,避免情況惡化。

學會拒絕,對生命負責


對生命負責,沒有急救設備堅決不輸液、不代輸。一句話,沒有搶救設備、搶救能力的情況下,就要不要輸液了。對患者負責,也對自己負責。基層醫師千萬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而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