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淼導演執導,大鵬、柳岩等主演的喜劇電影《大贏家》從3月20日起,在西瓜視頻等多個位元組跳動所屬的平台進行了首映,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眾所周知,電影《大贏家》是改編自日本小說《永不結束的遊戲》(1991年),不僅如此,2007年的時候韓國就已經根據這部小說改編過電影《率性而活》。那麼,在面對經典小說原著以及已有前作改編的情況下,於淼導演如何把《大贏家》拍得出彩呢?
我們姑且將這種改編戲稱為「抄作業」,本文接下來就將以「抄作業」設喻,更通俗易懂地和大家談談電影《大贏家》可圈可點的改編所在。【按:我們不提倡抄作業,只是設喻,學生朋友們請認真做作業哦】
首先,無論如何,抄作業最重要的,當然是抄到重點,不能抄了半天,只抄得個大概外形,而失去最重要的看點衝突和演繹邏輯。《永不結束的遊戲》也好,《率性而活》也罷,其中的重點是什麼呢?細究而來就會發現,重點就是其中主角人物的「內在障礙」和環境的「外在障礙」之間的衝突矛盾,構成了整部作品的笑點所在、以及推動了整部作品的發展線路。其中,無論是人物的「內在障礙」,還是環境的「外在障礙」,缺一不可。
這麼講,有點玄乎,舉一些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1、何為人物的「內在障礙」:
作為一部喜劇作品,電影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不完美的,這種不完美就是人物的「內在障礙」。低俗化一點的喜劇,會將這種不完美的「內在障礙」設置在人物的軀體上,比如過度肥胖、瘸子、獨眼龍等等。而更好的喜劇作品,則是會將這種「內在障礙」設置在人物的內心精神世界中,比如過於偏執、執念太深、或者偶爾的喜歡貪財好色等等。這方面典型的如周星馳2004年的喜劇電影《功夫》中,周星馳所飾演的小混混「阿星」,便有著對於功夫不切實際的執念幻想;再如陳思誠在2015年的喜劇懸疑電影《唐人街探案》中,王寶強所飾演的猥瑣大叔唐仁,猥瑣得很……
2、何為環境的「外在障礙」:
環境的「外在障礙」是相較於人物的「內在障礙」而言的,通常是指外部環境的突變、或者外部環境的不能融洽。形象一點的例子,比如2015年艾倫和馬麗主演的喜劇電影《羞羞的鐵拳》中,艾倫和馬麗飾演的角色因為雷擊而交換了身體,男變女,女變男,這就是外部環境的突變。還比如2017年韓寒的賀歲電影《乘風破浪》中,鄧超所飾演的徐太浪,陰差陽錯地穿越回了和父母同一個時代,與自己的父親稱兄道弟起來。這也是外部障礙。
那麼,大贏家有沒有「抄」好這份作業的重點呢?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大贏家》是如何設置人物的內部障礙和環境的外部障礙的呢?
一方面,主人公嚴謹(大鵬 飾)有著強大的內在「障礙」,就是所謂的「軸」,這是整個故事敘述的開始,也正是在這個「軸」的內在障礙下,才有後來引發一系列笑點的可能。
我要去搶銀行了……其實搶也可以,就是帶著跑太麻煩了,打車容易堵,公交站站停,地鐵還擠不上,還是得跑。嗯,這是個體力活。——嚴謹(大鵬 飾)
如果沒有嚴謹在「搶銀行」前做了如此縝密的規劃和設計,如果沒有他在面對所有人「過家家」一樣心態下的一絲不苟,整部電影或許10分鐘就結束了。而所有的這些,都是由於嚴謹內心的「認真嚴謹」,也就是他人看來的「軸」。這是電影主人公的內在障礙,不可或缺。
同時,這個內在障礙不僅推著情節向前,還與現實世界中外在的障礙並行,延續著電影的講述。內外障礙同行,構成了電影最大的戲劇衝突點。這一點,更值得稱道。
《大贏家》中的外部「障礙」是什麼?就是除去「嚴謹」之外,這次演習中所有漫不經心的人所構成的外圍世界。這個是「嚴謹」作為電影主角所需要面對的最大外在「障礙」,也是他試圖去融洽的所在。而《大贏家》中的這個外在「障礙」並沒有像一些不成功的喜劇電影一樣可有可無,而是最直接的矛盾衝突點。民警老姚也好,抑或是孟鶴堂飾演的大堂經理,還有包括銀行職員、特警隊、銀行行長等等,輪番與大鵬飾演的嚴謹進行對抗,從而產生了大量笑料。同時,這些外在障礙的人物又各具特色,不雷同,有層次,都不可或缺。
由此,《大贏家》通過主人公「嚴謹」內在的「障礙」構起整個故事講述的基礎,又加以外圍世界的「障礙」搭建情節骨架,兩種「障礙」牢牢編織,緊密互動,實為這部電影的一大成功點所在。從這一點上來說,《大贏家》「抄」到了重點,並不辜負原著的內容。
對於抄作業這件事而言,在抄得了原著中的重要內容和展開邏輯之後,還得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自己的思考和修改才可以,畢竟不是所有的步驟和答案都符合你的實際能力和所處環境。有的人全盤照抄則大機率會被唾棄,有的人雖然沒有全盤照抄,但卻改得面目全非,那還不如不抄。
這些,在電影敘事學中的專業術語被稱為「解構和重塑」。一部好的改編作品,如果沒有解構,那就是完完全全的抄襲,但如果解構後沒有重塑,那就是在惡搞作品。
解構與重塑的經典之作,1994年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唐僧從一個德高望重的高僧變成了一個婆婆媽媽的中年老男人形象,這就是解構。但同時,周星馳又賦予了作品全新的秩序,在唐僧之側,結合孫悟空、紫霞仙子等人的故事,將愛情變為了新的主題所在,這就是重塑。所謂有破有立,便是此意。
而《大贏家》與《大話西遊》異曲同工,不僅對原著和前作做了解構,同時又賦予了自己新的內容。也就是說,在抄作業的時候,還有自己的思考與修改。
破——解構何在:
原著《永不結束的遊戲》中,一如韓國版《率性而活》中演繹的一樣,演習中扮演劫匪的是一名警察,他由於收集了市長犯罪的證據,而被下放到了交警隊執勤。到了交警隊之後,又鐵面無私地給警察局長的車貼了罰單,從而被處處刁難和排擠、參加了這次演習,扮演不討好的「劫匪」。另外,韓國版《率性而活》中,舉行這次演習活動的主要原因是近階段該地區發生了太多的搶劫案而不得已的行為,一來是鍛鍊隊伍的需要,二來是為了向市民們展示警隊的實力。
而《大贏家》中對這些則是做出了一定的修改,使之更符合中國當下的國情與實際。扮演劫匪的「嚴謹」並不是警員而是一位普通的銀行職員,也並沒有什麼市長的犯罪證據被他所收集,平時只是有點「軸」而已。對於舉辦這次演習活動的原因,老警察局長說過:山上沒兔子獵人就不擦槍了?——更多是為了防患未然,並不是因為搶劫案的頻繁發生。
韓國版《率性而活》劫匪扮演者——巡警鄭度滿
立——重塑何在:
那麼,《大贏家》中有沒有自己新思考的加入呢?顯然是有的。導演於淼淼和編劇在講述這個喜劇故事的時候,結合了當下人們快速化生活中的無奈,表達和呼籲了一種人文關懷,用正確的價值觀評判人、引導人,肯定人性中的真善美,否定假惡丑。這一點,在喜劇電影中其實也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喜劇電影就淪為了一場鬧劇。影片的最後,主人公「嚴謹」借著攝像機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其實我所經歷的事情,很多人都經歷著,被家人冷落、被領導誤會、被同事排擠,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生活都不會有起色,於是開始抱怨,想要不勞而獲……希望你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嚴謹
電影藉此表達了對於平凡人的關切以及對於想要不勞而獲行為的否定、倡導認真嚴謹的生活態度。這些就是《大贏家》的重塑,這種重塑並不是對於原著的不尊重,而是基於我們當下的時代特點和社會環境而言的,是合理的。要知道,韓國版《率性而活》以及日本原著,都是有著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所在的,彼時韓國社會動盪,導演藉此批判政府的不作為。中國版的《大贏家》並不需要表達這些。
當然,抄作業的時候,為了獲得更好的分數,還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小算盤」,比如老師喜歡什麼樣顏色的筆、喜歡什麼樣的字體、喜歡什麼樣格式的書寫排布……這些「小算盤」無傷大雅,又能讓自己有更好的分數,何樂而不為呢?
電影《大贏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在作品中的體現就是一些商業化元素的考量。
一方面,相較於原著黑色幽默的手法,《大贏家》更注重喜劇內容的呈現,更迎合觀眾的觀看需求,特別是後來用網絡的呈現方式之後,就更突出。
另一方面,比如在使用演員的考量上,影片請來了德雲社的人氣相聲演員孟鶴堂,他在影片中飾演大堂經理一角,憑藉出色而搞笑的表演能力為影片本身增添了不少色彩,同時也吸引來了很多德雲社的粉絲觀眾。不僅如此,更讓人驚喜的是,著名歌唱家、中央民族歌舞團副團長騰格爾老師也被邀請來飾演主角嚴謹的父親,日常生活中不苟言笑的騰格爾老師和影片中的忍俊不禁形成反差,也是一度成為話題。
這些都是商業化元素的「小算盤」,但無傷大雅,又讓這份「作業」抄得更接地氣、更具有商業化價值,獲得了更高的「分數」。
結語:在沿襲原著的重點所在之後,又加以自己的解構重塑,再輔之以商業化元素的考量,讓於淼淼導演的這部《大贏家》能夠獲得不錯的口碑,這份「作業」抄得巧妙,不知道你對這部影片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