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肆虐的疫情讓諸多社會公共服務幾乎停擺,但以5G、無人機、機器人、3D列印等為代表的「黑科技」,在醫療、配送、巡檢等方面大顯身手,屢建奇功。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當此之時,《中國企業報》記者觀察到,「新基建」從信息通信領域開始,迅速刷屏。
「目前參與『新基建』最多的是央企,效率比較好的股份制企業。」3月21日,在一場以「新基建、新動力、新機遇」為主題的視頻直播中,華為中國5G創新部部長王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李季等與會嘉賓認為,這些企業一直走在技術運用前端,一直接受新的管理思路,在構建未來社會新的「循環系統」中,早規劃、早研發、早投入、早建設的企業,一定蓄勢更足、動能更強。
推動新業態
其實,「新基建」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主要包含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
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20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再提「新基建」。這次疫情防控有關新技術的應用,無疑又為「新基建」發展按下「快進鍵」。
「國家此時重點提出加快發展『新基建』,不僅能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推動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還將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打下堅實基礎。」有專家表示,隨著5G網絡的逐步完善,「基礎應用+X」的模式,將繼續在工業、交通、教育、旅遊等行業快速複製,形成龐大的5G行業應用矩陣,推動眾多新業態形成。
比如,江浙滬皖長三角地區,已經啟動打通基於支付寶上健康碼的互認,實現經濟帶內安全的數字化的人員往來;河南企業通過釘釘,實現了安全有序的復工復產;江西政府通過支付寶上的「贛服通」平台,讓數字工具成為疫情期間民生服務的主渠道;海南則活用淘寶直播,市縣區幹部上陣,幫助銷售滯銷農產品。
記者通過梳理髮現,就這次投入抗「疫」一線的服務機器人來說,大多由原用於公共場所的服務機器人改造而來。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的服務機器人,參與抗「疫」前,已在中國二十多個省份的公共場所投用。由此,集中體現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其潛力之大,難以想像。對此,最近更新的IDC《全球機器人及無人機支出指南》顯示,中國機器人和無人機及相關服務的支出額持續高速增長,到2022年將達到805.2億美元,2018—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7%。該指南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預計到2022年將占全球總量的38%以上。
考慮到疫情衝擊宏觀經濟,加之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下一步,基建穩投資、穩增長將成為先手棋,而「新基建」發力也順理成章。其中的特高壓,作為「新基建」七大典型的產業之一,不僅明示了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提質振興的方向,而且,在業態建設上,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綜合效益好等諸多優勢。
央企領銜大格局
毫無疑問,特高壓作為「新基建」的重點建設項目,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3月11日,在一次視頻調研會上,國家電網強調:發揮特高壓產業帶動力,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據國家電網基建部最新口徑,國家電網全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繼特高壓後,國家電網還將加快另一「新基建」領域——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速度。
目前,國家電網的特高壓技術和產品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特高壓建設技術含量高,投資巨大,商業化市場也很大。該公司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已經輸出到巴西、巴基斯坦等國家。在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全國將形成1.02萬億元的市場。
如果說特高壓是「新基建」的典型領域,那麼5G是「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公開信息顯示,以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巨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簡稱「中國電子」)等為代表的科技型央企,近年均在大幅投資「新基建」項目。
中國電子作為中國唯一一家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為主營業務的大型骨幹央企,核心業務分布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電子信息產業領域,是中國網信領域的支柱力量,今年2月正式推出國產化PKS體系移動辦公平台,為許多機構提供了靈活便捷、安全合規的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2020年計劃建成30萬個5G基站。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共同建網,今年計劃前三個季度完成25萬個5G基站的建設。
據了解,到2020年底,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和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將累計建成60萬個5G基站。
除了針對特高壓、5G在加緊研發、投資和建設,在這次疫情中凸顯的數字化需求,也在「新基建」中有體現,如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這也是建設能源網際網路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央企在「新基建」中將會有更多的表現,更好地服務於高質量工業化、高質量城鎮化,服務於我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注重產業鏈協同
目前,在整個中國基建投資中,國家統計局、工信部等方面尚未公布關於「新基建」投資的統計。不少專家認為,儘管目前「新基建」投資規模較小,不足以撐起穩投資、穩增長的重任,但這並不影響「新基建」成為2020年中國經濟的熱門話題。
「原因在於『新基建』不但更注重於硬核科技,對上下游產業鏈來說,還帶來很多機遇。」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室主任伍聲宇表示,發力「新基建」時,一定要注意促進電網本身和經濟社會的雙重進步。
以「新基建」對國家電網的上下游產業鏈作用為例,伍聲宇認為「新基建」既能夠縱向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賦能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整體優化;又能橫向打通各基礎設施、各能源品種的壁壘,實現融通增效;更能帶動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所以,從產業鏈協同角度來看,與特高壓相關的,包括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產業鏈,各產業之間在發展上環環相扣,彼此之間的帶動力極強。
「『新基建』不是簡單的硬體投資,而是有產業化應用前景的體系承載。」王法以5G為例分析認為,5G產業鏈覆蓋更廣,上游產業主要包括晶片、光器件、射頻器件,中游產業主要包括基站、傳輸設備、基站天線,下游產業主要包括運營商市場和終端設備市場,尤其是5G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的結合,帶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比如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物聯網、智能醫療等,將給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由此可見,「新基建」對各行業的利好,不只是項目本身,它還是不少新興產業的依託,不久的將來,全社會的產業鏈條或將在此無縫銜接。對此,《中國企業報》記者通過梳理相關信息,發現中國31個省區市中,有25個省區市在最新公開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表中,都提及「新基建」。
由於「新基建」項目的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高、投資風險較大等個性化的特點,部分國資專家認為,短期內,全國性的「新基建」項目主要由央企承擔,地方性的「新基建」項目由地方國企承擔,部分央企和大型地方國企將成為後「疫」時代的「新基建」主力軍、產業鏈協同主導者。
中國企業報獨家首發:
宋志平,講述人生和做企業的三個基點——學習、創新、責任。
共3.5萬字,十次連載。
敬請持續關注。
·關於開展「全國企業防疫攻堅戰優秀故事展播」活動的通知
·關於開展全國企業防疫法律知識競賽的通知
·關於開展「全國防疫攻堅戰最佳惠企金融機構」評選的通知
為了進一步貫徹中央的新指示新要求,更好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推出《企業抗疫復產典型事跡》專欄,系列宣傳報道抗疫復產中企業和企業家的突出貢獻,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的優秀事跡,展現他們的決心與勇氣、作為與擔當。
本文系《中國企業報》原創,編輯:米果。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如您需要修改獲取授權,歡迎後台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