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穴有個「匡山西遊」文化築夢者

2019-07-25     廣濟印象

在武穴市文化旅遊戰線,就活躍著一位新時代的追夢人、一位勤奮工作樂於奉獻的退役軍人:他紮根地方14載,以無私無畏的革命軍人本色,服務武穴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打造「匡山西遊」文化品牌,使世界名著與武穴旅遊成功聯姻,為「《西遊記》成書背景地」這塊金子招牌誕生武穴、叫響湖北、走向全國,做出了積極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文化研究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他就是武穴市橫崗山旅遊風景區管理處副主任朱志勇,「立志獻身匡山西遊,奮勇攀登文旅高峰」是他矢志不渝的座右銘。

「門外漢」史海泛舟「覓西遊」

2005年12月,朱志勇從海軍東海艦隊某部轉業後,被分配至武穴市廣播電視局工作。全新的環境,陌生的崗位,深深考驗著這位而立之年的退役軍人。可他沒有被折服,而是埋頭鑽研新聞業務知識,工作半年後,順利通過了「全國新聞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由一個新聞「門外漢」變成了「職業記者」,之後他又轉戰多個崗位,最終成為一名文化旅遊工作者。



朱志勇與文學名著《西遊記》結緣,始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並自此沉浸於浩瀚的西遊文化海洋之中。2012年,一篇題為《花果山原型是太平山,孫悟空是湖北武穴人》的網文,深深地觸動了他。作為土生土長的山裡人,朱志勇的第一直覺是:太平山可能與《西遊記》中的花果山有某種內在聯繫。於是,他不斷搜尋《西遊記》作者吳承恩與武穴太平山的關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與太平山地域十分接近的證據,這就是:「《西遊記》的成書地在湖北蘄春,吳承恩晚年曾在蘄州荊王府擔任過紀善。」得出這個結論的人,是蘄春縣文化館副研究員鄭伯成,國內眾多專家也對此表示認可。這一重大發現,讓朱志勇興奮不已。

說干就干!一個烈日當空的正午,朱志勇在蘄春縣城西一隅找到了這位年逾六旬的鄭伯成,因為研究西遊文化,兩個年齡相差一輩的人竟成了「學術知己」。通過與鄭老先生相識以及他的牽線搭橋,朱志勇獲得了一些研究知識,如:「《西遊記》與古蘄州」「荊王府與玉華宮」「四祖傳法與菩提祖師傳道」「李時珍看病與孫悟空懸線診脈」等民間傳說和風俗掌故,還有國內外西遊記專家的研究成果與最新動態。

他認為,既然眾多指向表明,《西遊記》與古蘄州、佛教禪宗淵源深厚;那麼,武穴(原廣濟)作為蘄州府下轄的「蘄、黃、廣、浠、羅」五縣之一,又與蘄春近鄰,且廣濟曾有「千廟之縣」「天下佛國」之稱,自然與《西遊記》密不可分。朱志勇查閱《隋唐高僧傳》得知:禪宗四祖道信誕生於蘄州廣濟梅川鎮,開創了農禪並舉的修行方式。而《中國禪宗典籍叢刊》所載四祖道信度化五祖弘忍的典故,則完全被《西遊記》中「菩提老祖給美猴王取名」的故事所借用。




朱志勇在艱苦的史海覓蹤中發現,吳承恩曾任浙江長興縣丞,期間因一莊征糧「冤案」獲罪,出獄後即赴蘄州(今蘄春縣蘄州鎮)任荊王府「紀善」(八品官員,掌講授之責), 《淮安府志》《射陽先生存稿跋》對此均有記載。正是這個時期,吳承恩寫成了《西遊記》。現收藏於江蘇淮安吳承恩紀念館的半截棺頭板,上面亦有「荊府紀善」字樣。這些史證和物證,說明吳承恩晚年確實在蘄州工作生活過。吳承恩辭世後,他的老友——淮安知府陳文燭,將其詩文風格與南朝文學家鮑照(淮安同鄉)相提並論,而位於武穴太平一尖的鮑照讀書台至今猶存。從某種意義上說,吳承恩任「荊府紀善」之餘,到轄內廣濟遊覽採風,登讀書台憑弔古人,為創作《西遊記》搜集文化素材,應是情理之中的事。

「泥腿子」跋山涉水「探西遊」

生在山區,長在農家。朱志勇自小就聽說過山里流傳的零星西遊神話故事,比如:他的老家就叫「桃樹嶺」,傳說是王母娘娘的人間「蟠桃園」;附近的太平橋村有個「仙人洞」,傳說菩提老祖在洞中打坐修煉;一尖山上有個「八卦頂」,傳說是太上老君的煉丹之地等等……這些應該不只是巧合吧?「如獲重寶」的他,思忖著有一天能夠實地去考證一番。



2013年初,武穴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匡山旅遊風景區規劃建設,太平山就在匡山景區之內,朱志勇覺得時機終於成熟。國慶長假第一天,他就激動地拉著電視台記者劉偉進直奔深山,將「神猴廟」「白馬寺」「黃牛院」「藏秘洞」「桃樹嶺」等與《西遊記》相吻合的地名、景物一股腦兒拍攝了下來。10月8日,一條爆炸性的新聞——《武穴驚現<西遊記>中花果山原型》在武穴電視台、黃岡電視台同步播出。一時間,「武穴太平山是《西遊記》發源地」的消息不脛而走。人民網、新華網、荊楚網,《黃岡日報》《鄂東晚報》等全國數十家新聞媒體紛紛轉載。

自此,「泥腿子」出生的他,仿佛是著了魔,不停地翻山越嶺、攀岩探洞、踏石讀碑……他的所有實地考證,全部在節假日裡進行,從未占用過一天工作時間。他又一邊研讀《西遊記》著作原文,一邊探訪匡山自然景物和民間傳說,努力從紛繁的方誌、廟志、族譜等資料中捕捉與西遊文化相關的蛛絲馬跡。

為了充實研究素材,朱志勇先後50餘次深入到匡山景區的山山嶺嶺、村村落落,遍訪各類廟宇宮觀和歷史遺蹟。其後,他又將考察範圍擴大到周邊黃梅縣的紫雲山、老祖寺,蘄春縣的雲丹山、荊王府、昭化寺等等,他發現古蘄州下轄各縣的諸多山水名謂與《西遊記》故事中的地名確實十分接近,其地形地貌與書中所描寫的也極其相似。例如:《西遊記》中記載「唐太宗地府還魂」,匡山東嶽廟就有十八層地獄;《西遊記》描寫豬八戒在高老莊強娶民女,而匡山一尖一直流傳豬八戒投胎,「豬頭山、野豬欄、高老莊」等地名基本吻合。



既然吳承恩出任荊府紀善,目前在史學界已成定論;他在荊府任紀善期間,到蘄州轄地匡山一帶採訪民間故事以作《西遊記》的寫作素材,也已無異議。那麼,吳承恩出荊王府到蘄州所轄各縣的出行路線該怎麼走呢?朱志勇依據明清時期的地理地形和鄭伯成先生的研究資料,找出了一條吳承恩出荊王府採風的主要線路,即:從蘄州——菩提(蘄春)——四望(武穴)——匡山地區(橫崗山、東沖山、雙峰山)——雲丹山(蘄春)——苦竹(黃梅),然後再從古角(蘄春、黃梅交界處)——仙人台(蘄春),此線路始終是沿著蘄春、黃梅、武穴交界的山川而上。因此,匡山地區的許多景點與《西遊記》的景物相似,有許多傳說的故事核都與《西遊記》中的某些情節相同,而這些相似的景點和相同的情節幾乎都集中在吳承恩出行的線路之上,這就更加證實了吳承恩到過匡山。

「土專家」另闢蹊徑「話西遊」

常言道:「真三國、假西遊、半真半假是水滸。」曾幾何時,武穴與《西遊記》的關係鮮有人知,即便偶有民間流傳或者見諸報端,仍然不被認可,甚至許多人覺得這是個風馬牛不相及、毫無真實性的學術偽命題。但是,朱志勇卻不這麼想。他不光看到了其中的玄機,更認識到研究挖掘西遊文化資源,對於促進武穴這座工業城市綠色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於是,他把宣傳推介「匡山西遊」,當成是一種「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崇高政治意識。他說:「我是一名有著23年黨齡的中共黨員,扛過槍桿、拿過筆桿,干過記者、寫過報道,從事旅遊、熟知文化。對此,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以文學名著推介旅遊名片。」經過深思熟慮,2014年元月,由朱志勇發起的「武穴市匡山西遊記文化研究會」正式掛牌,並成為宣傳推介「匡山西遊」文化、連接全國《西遊記》研究專家的重要平台。研究機構成立大會由時任武穴市委書記吳美景親自批准,武穴市政協原主席胡曉青親自擔綱榮譽會長並主持會議。70歲的非遺民間文學傳承人陳良感慨,這個民間社團規格之高,開創了武穴文化研究的先河;69歲的退休老人陳繼承聞訊強烈要求加入這個工作機構;52歲的鄉村教師吳學書帶領兒子吳鑫鵬積極參與調查研究。

「西遊記研究會」成立六年來,朱志勇先後在匡山地區發現與《西遊記》原著相吻合的景物100多處,民間傳說80多個,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可以說,從西遊神話故事的起點「猴王出世」,到取經終點「小西天靈山」,都能在匡山找到一一對應的原型。但他深深體會到,一個基層民間機構,要想取得讓全世界公認的研究成果,沒有國家社科項目支持,沒有研究經費保障,談何容易?



如何能讓「匡山西遊」既「上接天線」,又「下接地氣」?他日思夜想:必須另闢蹊徑找出路,借勢借力上高台。2014年3月,武穴舉行」油菜花節「文化推介座談會,湖北衛視對西遊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5月份,攝製組走進武穴匡山,根據朱志勇的研究素材,圍繞尋找「石猴」,拍攝了一檔長達20分鐘的情景劇《尋訪》之《揭秘西遊》,在《湖北衛視》《新華網》熱播。

節目播出了,但是「石猴」還是傳說中的「寶貝」,這個「石猴」是不是真實存在,它到底在哪裡?朱志勇對此又較上了勁。

在向來被認為是「孫悟空」出生地的太平橋村,朱志勇前後花費三個多月,終於用誠心打動了供奉神猴的「西來古寺」廟主,使這一隱藏半個世紀的「文革遺物」重見天日。「石猴」找到了,一塊酷似神猴出世的大石頭也在此時被發現。7月28日,一篇《武穴發現<西遊記>中「猴王出世」石型 》的報道,先後被荊楚網、鳳凰網、人民網等國內數百家媒體刊發或轉載。自此,各路專家學者、西遊文化愛好者紛至沓來,與之相關的西遊文化景點隨之火爆。



六年時間,2100 多個日日夜夜,朱志勇一直在刻苦鑽研、激情追夢,並為之付出研究費用三萬餘元。令人欣慰的是,「匡山西遊」正在成為武穴叫響全省、全國的文化名片。國內知名《西遊記》專家蔡鐵鷹、竺洪波、徐習軍,江蘇吳承恩紀念館館長徐朝紅等眾多專家學者紛紛造訪,朱志勇也已成為全國西遊文化領域小有名氣的「土專家」。2014年12月,武穴召開「匡山與西遊記文化研討會」,實至名歸的獲得了「《西遊記》成書背景地」;2015年5月,中國郵政集團在匡山景區舉行《西遊記》特種郵票首發式;2016年元月,朱志勇的研究成果《匡山西遊文化專輯》集結出版;2017年3月,著名導演張紀中慕名考察匡山通天河景區;2018年6月,他又以專家身份赴江蘇淮安出席「全國《西遊記》高端論壇」;今年4月,武穴匡山「民間大聖習俗」入選國家重點社科成果《﹤西遊記﹥成書的田野考察報告》一書。



這些年,為了實現「匡山西遊」夢,朱志勇受盡委屈、吃盡了苦:家人的不理解、行政界的質疑、「反匡派」的攻擊……一次為了給前來考察的外地西遊記專家帶路,他不慎跌入5米深的涵洞,險些丟了性命!但看著「通天河」「仙人湖」「蟠桃園」「小西天」等一個個西遊文化項目遍地開花,西遊文化旅遊項目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的心裡又樂開了花,他實現了一個退役軍人價值追求。

朱志勇說:「40年前,連雲港沒有『花果山』,後來出了一個研究《西遊記》的李洪甫,如今「花果山景區」早已譽滿全球;相信不遠的將來,『匡山西遊』一定也會走向世界!」

消息來源:武穴文聯 作者:吳為民(武穴市政協文史委)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dHkL2wB8g2yegNDCDgy.html



雨後小山村

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