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沿70號州際公路橫穿美國,否則你可能很難想到,美國約40%的土地是農業用地。不論是個體農場主,還是農業企業集團,要弄清這些土地的事都格外複雜,而要明白如何改善,就更難了。
在埃及托什卡的一處玉米、穀物和飼料作物產地,一片農田上燃起了火
也正因此,作為陶氏杜邦(DowDuPont)農業部門下屬的農業軟體業務,Granular與衛星圖像公司Planet簽訂了一份協議。Planet擁有約200顆人造地球衛星,時時刻刻觀測著地球,以及地面上發生的種種。該協議為期三年,價值數百萬美元,Granular將有權訪問每日更新的全球圖像,以及Planet在六年間拍攝的地球圖片資料庫。Granular可以將圖片饋入自己的農業數據分析工具,進而將有用的發現傳遞給農場主。
今時不同往日,隨著四季氣候的變遷,以及旱情的延續,耕作實踐也得與時俱進。再加上其他種種原因,到2025年,Granular所在的行業規模預計將增長約17%,達到42.2億美元。農場主可以使用Granular,制定農作物與農田規劃,分配耕作任務,跟蹤庫存,以及預測收入和產量。憑藉與Planet的新協議,Granular將獲取每日更新的地球圖像,將其饋入自己的軟體,收集有關農作物的數據,而這也許是有史以來最為豐富的農作物數據了。
「說到這筆交易,我就想起了溫德爾·貝瑞(Wendell Berry)的文字。」Granular數據科學副總裁克里斯·塞弗特(Chris Seifert)說。貝瑞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環保主義者,他常提到「眼球/土地面積比」,即一平方碼面積內的管理者數量。但塞弗特口中的「眼球」指的是衛星。「這筆交易意味著,在每一個晴朗無雲的日子,每一英畝土地上都有我們的觀測之眼。」塞弗特說。
Granular可以從農業圖像中,識別出大範圍的規律性模式。其員工曾用噴氣發動機吹玉米地,以弄清玉米地倒伏所呈現的樣貌。他們知道當灌溉頭髮生堵塞時,農田會是什麼樣子。眼下,他們正在研究受到病蟲害侵襲的農田是何種樣貌。通過去年與Planet合作展開的研發,高空俯視圖讓他們對上述狀況有了更加細緻的了解。憑藉Planet的更多圖像,Granular的軟體將能增強並拓展相關結論。另外,農場主也可以提供信息,比如「45號田沒有問題,你的軟體錯了。」這類反饋也會使軟體更加智能。
對於將新數據運用到耕作中,農場主們一直頗感興趣。當前,Granular的產品參與管理了美國36個州和加拿大四個省的200萬英畝的農田。「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農場主是排斥科技的。」Granular聯合創始人兼CEO希德·戈勒姆(Sid Gorham)說,「我覺得他們是對科技沒有耐心,對缺乏價值的無聊玩意兒沒有耐心。」
當然,在戈勒姆看來,Granular的洞察可不無聊。「把皮卡往路邊一停,你就能通過智慧型手機,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說。杜邦也認同這一觀點。2017年8月,這家集生物技術、農業與材料科學於一身的企業集團收購了Granular,一個月後與陶氏兼并。
有的農場主並不想輕易把太多的作物信息交給農業巨頭,這也可以理解。「一提到隱私和地面傳感器,我就顧慮重重。」堪薩斯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特里·格里芬(Terry Griffin)說。舉個例子,農業數據市場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向農場主推銷產品,或以差異化的價格銷售種子。
為此,美國農業聯合會制定了《農場數據隱私與安全準則》,簽署方承諾將採用最優方法,並儘量減少危害。Granular、陶氏化學和杜邦在合併之前,都分別簽署過該準則。針對農場主非聚合個體數據的使用,Granular也有公開規定:可以用它們來提高軟體智能水平,但不能賣給第三方;財務數據,即便是聚合形式,也不能賣給第三方;不允許陶氏杜邦利用相關數據來給種子定價;可以使用這些數據,「將相關產品與服務信息告知農場主,」但農場主可以選擇不接收此類信息。
綠地與農田環繞著巴西和巴拉圭邊界的伊泰普水庫。溫暖的熱帶氣候使這裡成為了甘蔗、咖啡、茶葉和棉花的理想種植地。
不過,衛星圖像的運作方式不同於那些直接來自農場主的數據,比如灌溉進度或土壤數據。因為不言而喻,衛星圖像來自衛星。從技術層面上講,從地球軌道上拍攝農田圖像,以及對圖像進行解讀,都不需要農場主提供任何東西。不論Granular買與不買,Planet的圖像都在那裡。「這東西就在那兒,每天都在被拍攝。」塞弗特說。他表示,對於這個概念,農場主們已經很熟悉了。「地球有一個監測系統,時刻觀察著事情的變化。」他說,「而觀察對象之一,就是他們的農田。」
就戶外農作物的俯瞰觀測而言,格里芬表示,「指望享有隱私,是行不通的。」這一點農場主想必可以理解。來自飛機和衛星的數據已經存在了幾十年。「我們駕車行駛在鄉村土路上,同時可以了解到路的另一邊發生了什麼。」他說,「衛星圖像跟這差不多。」
對數據農業這個產業整體而言,更大的問題也許是:用戶獲得的好處是否能與農業數據公司一樣多。
「數字農業領域中,在農場這一級別,農場主獲得的好處非常有限。」格里芬說,「大部分的價值將流向控制數據流的集團,以及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
格里芬認為,談到農場主所能獲得的好處時,一些數字農業公司基本上是在忽悠人。「我認為,Granular比眼下很多公司都更合情合理。」他說。
也許,藉助更多來自Planet的圖像,格里芬的說法會愈加貼近現實。視覺圖像,即便是來自太空的,也已經存在多時,但農場主們此前並不買帳。然而,當時的圖片質量、更新頻率、分析能力以及應用水平跟現在已不可同日而語。
「科學正在企及我們期望的那個高度,真正造福於農場主。」格里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