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為什麼手裡拿著一罐屎?億萬富翁關注的那些屎尿事

2019-11-19     邊城碼頭青年

老粉都知道,以前我的號叫「馬桶閱讀」,後來改成「碼頭青年」。所以,我和廁所有著不解之緣。今天是世界廁所日,我想談談廁所和屎尿那些事兒。

01

1932年,上海《東方雜誌》策劃了一次徵求「新年的夢想」活動,包括魯迅、胡適、林語堂等名人在內的140 余位國人,發表了 244 個「夢想」。

其中,暨南大學教授周谷城的夢想最接地氣——「我夢想中的未來中國首要之條件便是:人人有機會坐在抽水馬桶上大便。」

周教授的這個夢想,雖然簡單,但直到五十多年後,起碼在中國農村,是沒有得到實現的。

八十年代,在我生活的北方農村,上廁所是件很隨意的事,內急時隨便找個隱蔽地方解決即可。沒帶紙也沒關係,樹葉、土坷垃、瓦塊都能派上用場,鄉間大地,一片沃土。

後來搬到縣城讀書,如廁條件也沒什麼根本改觀。公共廁所里,一排蹲坑,一溜光屁股,一水兒熟人,互相遞煙,其樂融融。冬天還好點,夏天上廁所,那是需要毅力和勇氣的。

當時大城市也沒好到哪裡去。聽說有些地方還發行過「廁票」,類似糧票、布票,每人每天可以憑票上廁所五次。

最佩服上海人的創意。有的人家在逼仄的臥室中用木板打一個小隔間,外面看就像衣櫃,裡面放一個老式的馬桶,就成了一個簡易的衛生間,當然裡面並無沖水裝置。

這些窘迫的情景,在今天中國的大小城市,基本都不復存在,家家戶戶都有了衛生間。從這點上看,這幾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最乾淨的時代。

但在中國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廁所還是個老大難問題。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觀念問題。

所以就有了2015年領導人提倡的「廁所革命」。

02

2018年11月7日,美國人比爾蓋茨在北京出席一個會議時,拿了一罐北京土產的糞便作為演講道具。這不是一坨隨隨便便的便便。它能出現在比爾蓋茨手上,過程可不簡單。專家團隊從北京郊區和北科大學生宿舍取樣,貨比三家,最後花落這坨。

比爾蓋茨演講時手裡拿著一罐子屎

他右手舉起這個罐子時,台下的人一時不知道裡面裝的時什麼。當蓋茨揭曉答案時,很多人都在笑。

比爾蓋茨跟人握手時,講究得很,不管是和總統握手,還是和其他巨富握手,他有一隻手永遠插在褲兜里。但這次,他卻願意親手抓著一坨屎。因為這坨屎里包含的數字遠遠多過他的美元數。 「這麼點兒糞便,就能攜帶兩百萬億個輪狀病毒、兩百億個賀氏菌和十萬個寄生蟲卵。」這些病毒細菌如果不加控制,不知道會害死多少人。

蓋茨在台上演講時,新加坡人沈銳華也在台下想著一樁「懸案」——印度某地6人突發急性腹瀉死亡,兇手是誰呢?原來是連日暴雨導致水源被糞便和垃圾污染,抵抗力弱的兒童紛紛中招,急性腹瀉造成多人死亡。

在印度,大約6億人在露天排便。過去數年,腹瀉成為印度經水傳播疾病的頭號殺手。印度一些女性也是受害者。因為家裡沒有廁所,外面治安又差,她們只能整夜憋尿,以致腎臟受損。

印度電影《廁所英雄》劇照

在菲律賓,很多人喜歡住在河邊,這樣就可以把糞便排在河裡,但是水就不能喝了,也不能洗衣服。

在肯亞,人們是怎麼大便的呢?他們把可樂罐切開,放在塑膠袋裡,大便後就丟在外面。在肯亞走路,要小心別被這些飛翔的便便砸到。

世衛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仍有23多億人無法使用最基本的廁所。衛生狀況的惡劣,也導致了腹瀉、霍亂、傷寒等疾病的傳播,每年有近50萬名5歲以下兒童因此死亡。每90秒鐘,就會有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因缺乏清潔飲水和衛生條件而死亡。

03

據統計,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年時間是在廁所里度過的,要拉6噸糞便。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都免不了跟屎尿屁打交道。人生自古誰無屎?

1996年,新加坡的公廁衛生狀況遠不如今天。時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建議,「以公廁的清潔作為標準,來判斷新加坡創造優雅生活的進展程度」。

前文提到的新加坡人沈銳華看報紙讀到這個新聞,大受啟發。5年後,他創立了民間組織「世界廁所組織」,簡稱WTO,跟世貿組織的簡稱一樣。他甚至希望世貿組織把他告上法庭,這樣可以藉助媒體的報道把廁所問題炒熱。

有一次,他在一個論壇上遇到當時的世貿組織總幹事。還沒等他開口,總幹事就說,我知道你,你們是一個更強大的WTO。

2008年,沈銳華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當年的「環境英雄」。

世界廁所組織的創意海報

2011年9月,「世界廁所日」在谷歌上被搜的次數達到4200多萬次,與母親節的5800萬次的差距正在縮小,距離1.1億次的情人節還有些距離。

2013年,他去聯合國遊說,呼籲把11月19日定為「世界廁所日」,結果獲得全票通過。

小時候,哥哥叮囑沈銳華,長大後千萬不要從政,因為你的照片會出現在報紙上,然後很可能被人們拿來擦屁股。五十多年後,沈銳華確實沒有從政,但也沒人在新加坡的廁所里用報紙擦屁股了。不過他的照片卻免不了還是和「廁所」緊密聯繫在一起。

04

在世界級名人里,蓋茨不是唯一一個關注廁所問題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著名影星馬特·達蒙,都表達過對廁所的關注。

柯林頓支持的方式稍微特別一點,你跟我拍照,然後你拿著我們的合影去籌款。

柯林頓和沈銳華的合影

2014年,馬特·達蒙還不顧自己的形象,在脖子上套了個馬桶圈,呼籲大家幫助窮人解決如廁問題。

馬特·達蒙脖子上套了個馬桶圈

貧困的農村地區解決廁所問題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簡單,除了觀念,最重要的是經濟問題。從19世紀沖水馬桶發明以來,世界上大部分廁所的構造並無本質改變,都需要大量的水、電、地下污水管及污水處理廠。對於不通水電和道路的偏遠地區,想建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廁所,既不現實,也不環保。

好在現在有了新技術。

2011年7月,蓋茨基金會投入4200萬美元研發新世代廁所。這些廁所無需水電和排污管道,內置微型處理設備,可以把糞便的病菌完全殺滅,並轉化成肥料或凈水,而且成本低廉,每天不超過人民幣3毛錢。

在過去的七年里,蓋茨基金會投入了兩億多美元,開發出了很多革命性的產品。他們攜手氣味專家——瑞士香精香料公司芬美意(Firmenich),投入1300萬美元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方式解決糞便惡臭問題。通過異味抑制技術來阻斷糞便中的臭味被嗅覺受體捕獲,所以人們聞不到廁所里的惡臭。這一技術已經在南非和孟加拉使用。

在無數傳統行業紛紛被科技顛覆的今天,排泄——這一人類最原始的需求,能否迎來更為舒暢身心的改變呢?

參考文章:

1、《搞廁所「革命」的「億萬富翁」們》,作者:李婕

2、《比爾·蓋茨在中國的這四天》,作者:李一諾

3、《我們的2019年度公開信》,作者:比爾·蓋茨

4、《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作者:申亞欣 宋子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BrmtW4BMH2_cNUgsu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