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而充足的營養是保證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因此,在寶寶的吃喝上媽媽們肯定沒少操心。可好心有時也會辦壞事,喂養不當反傷寶寶健康,11個最常見的兒童飲食誤區,媽媽趕快來自查一下,看你中招了沒有。
不少家長喜歡說:「如果寶寶乖,我們就吃蛋糕。」「寶寶今天吃飯好,獎勵一個冰激凌。」殊不知,家長的這種做法很容易對孩子的飲食習慣產生不利影響。因為用來獎勵的常常是不健康的食物或零食,大多口感好、熱量高卻沒有什麼營養,由於平時吃不到,再加上積極的獎勵,就會在寶寶心中形成這些食物都是好東西的概念。
「把蔬菜都吃光,否則就不許看動畫片」......還有一種家長恰恰相反,他們喜歡把食物作為懲罰孩子的一種手段。而且不難發現,把食物當作獎勵手段時,獎勵給孩子的都是零食或不健康的食物,而把食物當作處罰手段時,不吃就處罰孩子的往往是孩子不喜歡吃的健康食物。結果是寶寶越來越喜歡垃圾食品,而討厭有營養的蔬菜。
因為擔心寶寶吃得不夠多,營養攝入不足,不少媽媽習慣將自己認為有營養的飯菜夾到寶寶碗里。實際上,媽媽的這份愛心在無形中可能會破壞寶寶的飲食均衡。想要食物發揮對身體的最大益處,講究的是搭配和適量,偏食或者吃得過飽,其實都不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建議給寶寶準備一個大小合適的盤子或碗,將根據營養成分搭配好的食物全部擺放在裡面,如此一來,家長可以輕鬆地掌握寶寶每一頓飯吃的食物的種類和數量。如果媽媽總是不停地給寶寶夾菜,只憑感覺很難判斷寶寶到底吃了多少和吃了什麼。如果寶寶本身胃口就不好的話,他更會感覺吃飯像任務一樣總也完不成。
為了讓寶寶多吃點兒,你總是不辭辛苦準備一大桌子菜肴?小心,你這樣做其實是在縱容寶寶養成挑食的習慣。即使是大人,喜愛的東西也會不自覺地多吃點兒, 寶寶的胃口本來就不大,如果愛吃的東西太多,自然會排擠那些他不愛吃的,於是,挑食偏食的習慣就會加劇。要想讓寶寶吃他原先不愛吃的食物,那麼就要把「干擾項」儘量去除,餐桌上只出現兩三個選項,最好的搭配是一個寶寶原來就愛吃的,但量不多,另外是寶寶不愛吃,但你想給他吃的,讓寶寶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進食。
有一類寶寶非常招媽媽的喜歡——每次吃飯都能吃得又多又快,特別讓人省心。多數媽媽都有這樣的心理: 寶寶吃得多代表胃口好、身體棒,不容易生病,而且看著寶寶大口大口地吃著自己做的飯菜也會產生很高的成就感。吃得又多又快在媽媽看來是好事,但實際上,寶寶吃飯過快就不能充分咀嚼食物,而沒有得到充分咀嚼的食物進入身體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而吃得過多則是導致兒童肥胖的元兇。專心吃飯、細嚼慢咽、每餐吃得適量等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媽媽用心督促寶寶從小養成。
爸爸媽媽做的現成菜固然不錯,但偶然給寶寶留一些自己動手的機會則會讓寶寶胃口更好。媽媽可以準備好米飯、紫菜、火腿以及各種蔬菜,讓寶寶捏飯糰、做手卷壽司,或者用蔬菜葉子把調好味的牛肉粒和胡蘿蔔絲捲起來吃,還可以把煎好的牛排、蔬菜、煎雞蛋、奶酪片等搭配起來製作漢堡......在做飯的過程中只要讓寶寶參與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寶寶就會對自己做的東西產生興趣,產生成就感,吃起來就會格外香。如果吃飯像過家家那樣,還有哪個寶寶會討厭吃飯呢?
「寶寶不愛吃魚,那媽媽給你做紅燒肉吧!」疼愛寶寶的媽媽一點也不怕辛苦,唯恐餓壞了寶寶。有些父母溺愛寶寶,對其要求幾乎是百依百順。嫌魚不好吃, 就做紅燒肉;青菜不吃,那改吃水果;要吃炸雞漢堡包,那趕快去快餐店!這種千方百計地哄寶寶吃飯的做法,會使其對飯菜越加挑剔苛求,一不稱心如意,就飯碗一推,撒賴示威,因為他們已經摸透了父母的心理。建議在飲食方面,父母千萬不要投其所好,否則長此以往,寶寶勢必養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
如果你經常說辣椒辣,苦瓜苦,寶寶還會喜歡它們嗎?如果爸爸不吃蔬菜只愛肉,那怎能期盼兒子愛吃 素?作為偏食寶寶的家長,首先應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再沒有什麼比父母以身作則更富有說服力了。如果父母吃什麼都津津有味,那麼寶寶就會加以效仿。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寶寶一定也不喜歡,這種預先給寶寶灌輸「哪種菜好吃,哪種菜不好吃」的思想,也會輕易地就剝奪寶寶選擇食物的權利。
一項調查顯示,有75%的媽媽在寶寶拒絕某種食物3次後,就會誤以為寶寶以後再也不喜歡這種食物了。其實,寶寶對食物的接受有一個適應過程,陌生的食物會讓敏感、生性小心翼翼的寶寶感到「恐懼」,只有當這種食物反覆出現在餐桌上,寶寶才會試著去嘗試。因此,媽媽在「誘導」寶寶接受新食物時要有足夠的耐心, 任何一樣寶寶不吃的東西,應千方百計變換花樣讓寶寶嘗試,即使嘗試 20 次也不過分 !
不少媽媽總認為,加熱後的蔬菜要比生冷的蔬菜對身體更加溫和。殊不知,有一些蔬菜加熱後營養流失嚴重,特別是水溶性維生素較多的綠葉類蔬菜,只有生食才能更有效地為人體提供營養。因此,吃蔬菜的時候可以以炒為主,同時適當以沙拉的形式補充生食蔬菜。別擔心寶寶消化不了,因為所有生的食物里都有酶,而酶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邊吃飯邊看電視,或邊吃邊玩耍,這樣的情景你也很熟悉?甚至有些父母為了讓寶寶乖乖吃飯,往往全家跟著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對全國2000多個家庭進行的「兒童早期喂養狀況調查」發現,1/4的1至2歲寶寶的家庭、三成2至3歲寶寶的家庭有吃飯看電視的習慣。但這樣會分散寶寶吃飯的注意力,寶寶不但不能充分感受到食物的美味,而且由於寶寶在關注電視,大腦在思考,所以消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吃飯就得專心,媽媽要學會對寶寶說NO,或者把動畫片時間和吃飯時間錯開。
吃粗糧?恐怕寶寶不容易消化吧,而且寶寶也不喜歡粗糧的口感,那還是算了吧。事實上,現在的寶寶吃得太精細,而粗糧中富含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有利於通便,對牙齒的發育也有好處。1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嘗試吃粗糧啦。雜糧的口感往往不好,因此寶寶吃雜糧,最好的方式是煮玉米、蒸紅薯,或是吃全麥麵包、玉米饅頭、小米粥等。寶寶吃粗糧好,但也不應過量,否則會影響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吸收,每日攝入粗糧不超過主食總量的 1/4 為宜。
編輯/艷艷 文/文利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