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建築非常講究風水
山牆,潮汕本地俗稱「厝角頭」
就甚為講究
「厝角頭」是潮汕民居的顯眼之處
根據所處地理位置的五行屬性
製作不同形態金、木、水、火、土灰塑
這蘊含著傳統的哲理思想
又受陰陽五行學說與約定俗成的影響
氣勢恢宏、高聳挺拔的「厝角頭」
是潮汕民居的顯眼之處
巨大的牆頭是潮人認家的標誌之一
(《五行牆頭·金木水火土》)
人們在談論潮汕建築風格特點時,大都離不開"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百鳥朝鳳"等布局,頂多是旁及嵌瓷、石雕,殊不知最具潮汕特色的建築裝飾卻是--五行山牆(屋耳)。
牆頭是中原漢晉遺風和古越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古越族人本來就有在屋頂上樹柱安角的習俗,《隋書·東夷傳》載:「流求國,居海島之中……王之所居,壁下多聚髑髏為佳,人間門戶上必安頭骨角。」古流求國,即今台灣省,其族源與潮汕原住民同為古越族人。在門上安角是古越族人財富和權力的象徵,是雄性的代表。
潮汕民居的「厝角頭」大致有三種形制,一是人字形,比較簡潔實用,修造成本也不高,潮汕民間多採用;二是鍋耳形,線條優美,變化大,實際上它是仿照古代的官帽形狀修建的,寓意前程遠大,常用在祠堂廟宇;三是波浪形,造型起伏有致,講究對稱,起伏多為三級,實際是鍋耳牆的變形,更像古代的官帽,潮汕普通百姓基本不用。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顯然是從觀察事物的變化而總結出的一種樸素的認識論。
五行相剋的規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克土,其原本可能同樣根源於認識論。
潮汕山牆按形狀的不同可分為金木水火土各式,它們的命名和堪輿學的山形的命名是一致的。它們是:「金形圓而足闊」,「木形圓而身直」,「水形平而生浪」,「平行則如生蛇過水」,「火形尖而足闊」,「土形平而體秀」。此外還有大幅水、龍頭楚花火星式(多用於祠廟)等變體。
特點:金者頭圓而足闊
【金式】
特點:木者頭圓而身直
【木式】
特點:水者形平而生浪,
平行則如生蛇過水
【水式】
特點:火者頭尖而足闊
【火式】
特點:土者頭平而體秀
【土式】
按傳統的五行山牆裝飾,其講究是非常嚴格的。建屋前,要請風水先生考察,風水先生則要根據屋主的生辰八字,以五行之法推算,才能決定該屋應該採用哪種式。
民居厝頭多為金、木、土、式,少為水式,極少為火式,只有宮、廟、祠、才用火式,或許用意是希望香火旺盛,也是潮汕的傳統文化。
我們研習傳統潮汕民居風格,是與先祖智慧的再次相遇和碰撞。一磚一瓦,一牆一廊,溝通了人和空間的對話,串起歷史在今時的傳承。
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