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我們在電視廣告上,經常會看到「一副眼鏡既解決看近,又能看遠,不用摘下眼鏡看,不用換著眼鏡戴」等等廣告語,一般指的都是漸進式眼鏡。漸進眼鏡屬於鏡片中的功能性鏡片,也稱為多焦點鏡片,在國外發展較早一點,而國內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該鏡片的生產力水平也比較成熟了,但由於物理光學性能的問題,該多焦點鏡片始終客觀存在一些利弊問題,但總的來說,如果你能夠適應漸進式鏡片,其利絕對大於弊。
多焦點鏡片屬於鏡片中科技含量較高的一種功能型產品,一個鏡片上下兩個區域的度數各有不同,而中間有一個漸變的過度區域,一般我們將其稱之為可以解決「遠、中、近」可視區域的全能型產品,所以它對於驗配的技術性要求較高一點。一般眼鏡店(包括知名連鎖店)的大部分員工由於沒有經過系統性的專業知識培訓與驗配經驗積累,是沒法把該產品驗配定製好的(很多眼鏡從業人員是不承認這一點的,就好比驗光,70%的從業人員只是懂得怎麼驗,但並不能驗得「好」,這是同一個道理。)這樣會將該功能鏡片的缺點無限放大,導致客戶選配了漸進鏡片後的用戶體驗與使用效果極差。
當然,由於該鏡片成本較高,所以一般眼鏡門店都不會願意主動承認自己的驗配環節出了問題,只會說是顧客的適應性問題,讓顧客回去適應多一段時間。方老師可以直接說,一副漸進眼鏡如果按照我們的適配標準去進行適應,你超過兩個星期都還沒能適應下來,那麼只有兩種可能了:一,你可能屬於無法較好適應使用漸進眼鏡的人群;二,你的漸進眼鏡在驗配環節可能出問題了!
對於驗配漸進眼鏡的問題,本文章就不浪費篇幅敘述了,這裡只想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漸進眼鏡理論上任何人都能選配,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好該鏡片,如果漸進鏡片沒法被較好的使用,那麼你幹嘛還要選用它?甚至有時候,漸進鏡片在少部分人群的使用中,其優點沒能體現出來,反而缺點被無限放大了,這不是添堵嗎?一般眼鏡店為了「成交」與「高單值」,逢人就推薦漸進眼鏡,這其實是不厚道的,因為有的人,確實無法較好的適應與使用該功能鏡片。
什麼人不適合配用漸進眼鏡呢?我們行業內有一個說法,據說某一位老總,兩眼相差4.50度,但他配了一副漸進眼鏡,用著也沒什麼問題,所以他的部下在培訓時,就講了一個謬論:兩隻眼睛在相差4.50度時,也是可以配漸進眼鏡的!這個說法沒問題,但是問題在於,配的這個漸進眼鏡有作用有效果嗎?我們都知道,在雙眼屈光度相差4.50度時,其單眼的視覺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首先大小上就差異就挺大了,那麼戴著漸進式眼鏡對於眼睛的單眼視與雙眼視覺融像功能有正作用嗎?顯然沒有,而且還會有負面作用!那這位老總為什麼能戴用漸進眼鏡?其實他有一隻眼睛是弱視的,對於弱視的那隻眼鏡,無論戴用什麼鏡片,都沒有太大差別,依舊都是遠近都不清楚,所以發揮視覺作用的只是好的那隻眼睛而已。這樣的案例,是沒有實質上的視覺功能分析作用的,因為他的鏡片並不具備改善雙眼視覺的意義。
我們通常來說,雙眼屈光鏡度差超過2.00度就不建議選配漸進眼鏡了,因為你的雙眼單視像互相干擾,難以形成雙眼單視;還有行走習慣上,如果你的身體橫向擺動幅度過大,漸進視眼鏡的視覺劣勢會被無限放大,視覺效果與用戶體驗也極差;如果有明顯的暈動症狀者,更要慎重選擇漸進眼鏡,因為漸進過渡帶的視物上會有一定的視覺變形,暈動者根本無法適應下來;從來沒戴過屈光矯正眼鏡的中高度遠視眼患者,一般都無法直接適應漸進眼鏡,最好還是配一副低矯的單光眼鏡進行適配後再考慮漸進眼鏡的問題;雙眼屈光性質為混合散光的屈光不正患者,也不要選用漸進眼鏡,一般都無法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以上講的這些問題,都是建議不要選用漸進眼鏡的,無論驗配環節多麼專業精細,用戶都會出現適配性的問題。
有些特殊屈光不正的患者,是有可能適應漸進眼鏡的,但是他的適應時間要比普通顧客較長,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下。(特別說明一下,漸進眼鏡驗配環節不出問題外,在顧客初次使用上一定要進行專業指導,否則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你驗配的漸進眼鏡,沒有經過仔細的戴用指導,靠自己摸索適應的過程都會必然延長;對於沒有戴過眼鏡的低度屈光不正者,即使有較好的佩戴指導,一般也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適應,所以我們更建議你先配一副單光眼鏡進行過度一下;對於年齡較大,下加光(或者說老花度數)較高的單純老視眼人群,個人認為單光的老花鏡實用性更高,如果你一定要選用漸進眼鏡,適應時間必然更長,而且還有可能無法持續去適應的情況。
任何一個產品,都不是萬能的,好比任何事情必然有兩面。漸進眼鏡以後必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選用,因為其利大於弊,但是有些顧客的情況我們必須要了解清楚,如果他屬於「不適用」漸進眼鏡的人群,我們能不能先幫他區別開來,給他更好的配鏡指導呢?何必為了「單值」而浪費顧客的金錢與彼此的時間呢?
這篇文章希望幫到想配漸進眼鏡的顧客,如果你屬於上述的情況,我建議不要去眼鏡店被忽悠了。也希望同行們看到後,能夠懂得區分不適用漸進的顧客,避免造成差評、投訴,與不必要的口碑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