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相比高考,儘管社會關注度低很多,但升學壓力壓得學生和家長更喘不過氣。因為高考失利,還有大專、職業學院墊底,再不濟復讀一年東山再起;而中考失利只有流向中職,別無選擇,復讀更是不可能。孩子讀中職,是許多父母不願意接受也不甘心的。
近些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行「普職比大體相當」政策下,約50%初中畢業生能上高中,剩下約50%學生接受中職教育。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壯大,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也逐步改善當前教育存在的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技術、重智育輕德育等問題,也是李總理號召發揚工匠精神的重要原因。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灌輸唯有讀大學才是出路,記得還沒有實行9年義務教育前,中專、師範類學校可是香餑餑,很多初中畢業生衝著中專、師範奔向中考。甚至有些高考成績不理想的高中生,退到初三復讀就為接受中等教育。在那些年裡,能考上中職學校的,都是成績拔尖的那一拔。自從高校擴招後,仿佛孩子上高中考大學,才是正兒八經的成長道路。
記得去年,我們一些同事們正興致勃勃的聚在一起拉家常,一同事一臉傲驕聊起她正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兒子,幾個同事立即作鳥獸散,剩下幾個勉為其難地附和,還有幾個無法掩飾的匪夷所思和不屑全寫在臉上。如果這個同事的兒子考上清華、北大,結果就大相逕庭了。重理論重學歷重智商的教育觀念,在我國形成已久,儘管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但接受度並沒有達到預想。
上高中考大學才是主流,「50%中考生才能上高中」給學生和家長帶來的壓力,幾乎到了令人抓狂的地步,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居心叵測地販賣焦慮,而是,對不願孩子上中職的家長來說,中考形勢嚴峻到寢食難安。
可是,南方這座經濟發達的城市,2019年公辦普高錄取率只有34.9%,這就意味著100個孩子有65個讀不了公辦普通高中。據教育廳預測,2020年初中畢業生數100595人,普通高中(含公辦和民辦)計劃招生人數47500人,普高錄取率為47.2%。那麼,上不了高中的一半多初中畢業生將何去何從呢?
上中職對一些學生來說,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他們對理論性知識不感興趣,學起來很吃力也很痛苦;但對技能類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動腦,需要身體力行去實踐,倒是很有興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職學校的發展實踐表明,「技能成就人生」、「技能至上」、「條條道路通羅馬」。
360行行行出狀元,更何況成功的範式、途徑、標誌也是多元化、因人而異的。有讀書天賦的孩子繼續在基礎知識的求學路上前行;沒有讀書天賦或對學習理論知識不感興趣的孩子,選擇接受中職教育是很明智的。高學歷是社會需要的,憑一技之長的工匠精神也是社會不可缺少的。成功的真正含義是不斷挑戰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當下的中職教育確實存在一些不足,對中職生的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良、自覺性自律性較差等現狀有些過於遷就了。比如學業沒有標準、畢業沒有標準。不管孩子學與不學,學得好與差,滿了三年就畢業。
公平地說,為了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增強其吸引力,各級政府不僅投入了巨額資金,還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措施,諸如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舉辦技能大賽等舉措。相信通過各方努力,中職教育將會提升到一個新台階,也相信越來越多家長能坦然接受中職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qfMpXEBnkjnB-0zW0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