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
第【449】篇原創
猶抱琵琶半遮面
結果顧客看不見
--張大寬
新店開業,幾乎所有的老闆們都希望「人氣爆棚」,期待開門紅。
尤其是為了讓開業期間顯得人氣火爆,不惜邀請親戚朋友,甚至「民間操作排隊」的方法,製造爆滿的景象,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來。
尤其是看到了一些使用這種「人工降雨」套路成功的網紅店,更讓不少老闆們躍躍欲試,期望用這個套路達到開門紅。
這麼做,無非是期望新店開業能夠「一鳴驚人」,能夠在開業的時候快速聚集人氣。
但在看過那麼多新店開業之後,有一點我不太能理解。
就是這些店,在開業的那一天之前,不吭不響,甚至都不願意讓人知道他是幹啥的,啥時候開業。仿佛是在憋大招,那種也開業整條街就要黯然失色的大招。
而結果呢?
本以為是個王者,結果是個青銅
開業之前都搞的羞羞答答的,像那小家碧玉,連胳膊都不能外露那種,生怕被誰看見了,然後擄走當人家媳婦。。
而過了開業那天,瞬間變了個人,無比奔放,恨不得是個男人都要拉來相個親。
所以我就非常奇怪,他們為啥會這樣。
你一定見過有些店,在開業之前都要包的嚴嚴實實的,就像那剛滿月的孩子大冬天要出門,里三層外三層的裹著。
門頭做好了,也要拿紅布包起來,有人來問這是啥店,都不好意思說,讓開業那天來看看就知道了。
別驚奇,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我猜測,他們內心的獨白應該是這樣的。
等開業了再揭紅布,拉橫幅,放炮,來個一鳴驚人,讓大家都知道知道。現在要是說了,就沒有期待了,就沒有新奇的感覺了。
然鵝,真的是這樣嗎?
試問,那些大大小小的商場,開業之前哪個不是提前半年就開始鋪天蓋地的廣告?
那些剛剛開挖基坑的樓盤,哪個不是四處廣告,效果圖做的和真的一樣?
動物之間打架,都是先大吼大叫一番,才開始試探性的進攻?
為啥偏偏到自己開店的時候,就要藏著掖著,就要憋大招,非要一鳴驚人?
開車的都知道,出發之前都要熱車幾分鐘,才掛檔起步。
打著火就掛檔地板油的,不多見吧。
那,為啥開業就要打著火就地板油呢?不費車嗎?不傷人嗎?
為啥這時候就把「預熱」兩個字忘了呢?
我舉個歪果的例子。
說漢堡王在1980年進入法國,結果在1997年因為一直虧損,無奈離開了法國市場。之後又在2013年在巴黎重新開業。隨後的2年時間,在法國開了50多家店。
為啥會有這麼大的改變呢?
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了「預熱」的重要性,開業之前就開始演戲了。而不是藏著掖著。
看看這張圖,這是他們在裝修時圍擋上貼的推特截圖。
圍擋的內容,都是和粉絲互動的對話。
比如:網友說,漢堡王,快來土倫開餐廳,你們將是我的第二個家。漢堡王就回覆:好的,但是請不要期待我們幫你洗衣服。
再比如網友說:哪天我做了法國總統,我就把漢堡王開到布來斯特。漢堡王回覆:你好,我們來了,現在就等你成為總統了。
在開業前就進行類似這樣的預熱,製造話題,讓潛在顧客提前關注,還沒開業就先火了。
所以說,預熱是非常重要的,千萬再別羞羞答答的,整那個大家閨秀的樣子。
要知道,這麼一「裝」,損失了多少流量,這段時間就是黃金期啊,裝修同樣也付了租金,天天都是錢鴨!
這羞羞答答的習慣,吃了多大的虧啊!
「開業了,沒人氣,有啥引流的方法嗎?」
這樣的問題,我收到的不少。
我不禁想問一句,開業之後需要流量,難道是你開業了才知道的嗎?
如何確保開業之後有足夠的流量,難道不該是開業前要做的功課嗎?
為啥非要等到開業了才著急呢?
就像你早早就知道了孩子3歲就要上幼兒園,就要提前準備好錢,找好要去的幼兒園。
而不是等到開學了
「呀,我娃要上幼兒園了,去誰家啊,錢從哪來啊」
點開在哪,開給誰,肯定是提前都要弄清楚的。
在開業之前,就可以在門口做做預購。
比如1元預購招牌菜,每人限1份。
或者提前購買會員卡,99元辦卡,贈送價值99元的禮品。
馬上中秋節了,那就提前加入會員,贈送月餅不就好了嗎?
會員卡餘額開業後可以直接消費,月餅已經領走了,顧客沒有後顧之憂,而且開業期間還會來。
知名度有了,流量也有了,豈不一舉多得?
所以說,別再學那種大家閨秀了,開店就要盈利,要賺錢,不賺錢就是浪費社會資源。
通過提前的預熱,準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開業後的流量和營收,搭配上你優質的菜品和服務,至少能保證你有個好的開始。
無論是開業,還是店慶,還是平常的活動,都要有提前的思維,才能讓你少吃虧,多賺錢。
我是大寬,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解決一個餐飲問題。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與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你可以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他,或許你能幫到他。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張大寬 微 信 個人 ID:BG9FBG,頭條號:張大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