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大魚!又鮮又肥的大活魚……」「賣甜白酒!賣甜白酒……」3月30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劉廠鎮王家莊社區農貿小市場熱鬧非凡,村裡和來自別村的買賣人彙集在村莊與田野交融的小市場,兜售著水果、蔬菜、肉類、禽類、魚類、禽蛋和米線、餌絲等食品和其他生產、生活用品。
王家莊歷史上曾在村時有個「小街」,至今還存留著「小街」遺址遺蹟。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的改擴建,以及紅色旅遊項目開發建設,「小街」已不能滿足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購物需求,就連前些年群眾自行在塘子山自然村路邊進行商貿交易的場所,但由於場地所限,「油鹽醬醋在村裡,日常用品趕大集,大件商品跑城裡」成為當地村裡消費市場的寫照,難以適應當前發展的商貿需求,農村市場的短板成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跳板」。對此,王家莊社區黨總支部和村委會把解決群眾買難賣難擺在重要議程日程上,規劃建起農村商貿市場,幫助群眾解決買難賣難的問題。
「農產品的根基在農村,農村市場大有可為。」王家莊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汝學介紹,藉助滬滇扶貧協作的項目資金支持,村裡通過規劃,建起了農貿市場,村裡和鄰近村莊的群眾每天上午都集中在這裡交易生產生活物資,場面很壯觀。如今,家門口有了集市,從這兒買回去的物品,價格公道,品質和城裡一樣。
王家莊社區在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中,通過將農村設施簡陋、經營方式落後的路邊集市進行整體搬遷,對閒置空地進行規劃改造成具有一定規模和鄉村特色、風格的農村集市,讓農民不出村就能買到質優價廉的消費品。這天,王家莊社區建檔立卡群眾王學富一個人在家,他一大早就到田間勞作,收工後順道在市場買了菜便可回家做飯,既方便,又不誤農時。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大夥都希望吃到時鮮蔬菜。」王學富說,以往好一點的時鮮蔬菜要到趕集的時候到鄉鎮的集市上才能買到,趕一次要買加家不少的蔬菜,有時吃不完,只能放爛掉,浪費很大。自從村裡建了農貿市場,在家門口要啥買啥。(通訊員 陳應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ig0aXEBfwtFQPkdvB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