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三大國際組織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國遏制疫情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衝擊,防止這場公共衛生危機引發糧食危機,導致糧食供應中斷或糧價過高。疊加此前俄羅斯、越南、哈薩克等主要糧食出口國宣布停止出口,東非、南亞等地國家出現蝗災影響,一時之間,「糧食危機」通過網絡傳遍市井巷間,個別群眾因擔心「米袋子」安全而去囤糧。
我市「米袋子」情況如何?
我們一起來看看
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陳麗華是如何說的。
糧食生產經營整個鏈條已恢復
據介紹,從全市來看,我市雖然是糧食主銷區,但與江西、廣西、安徽、黑龍江等糧食主產區建立了良好產銷合作關係,糧源渠道穩定,糧食供應鏈條通暢,現在不但各糧食企業庫存充裕,而且市縣兩級庫存糧食可保障全市常住人口半年以上的供應量。
「我市的糧食應急保供能力是比較強的。」陳麗華說,目前,全市建立了糧食應急配送中心5個、應急供應企業60家、應急加工企業39家(日加工稻穀量3580噸)、應急儲運企業34家,建立市區(含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區、仲愷區)應急成品糧(大米)儲備規模2.2萬噸,超過1.1萬噸的國家規定標準。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糧食生產經營的整個鏈條已經恢復。
全市春耕春種總體進度快於去年
目前正值春耕時節,各地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春耕春種。在龍門縣龍田鎮鄔村,記者看到,插秧機駛過連片稻田,秧苗整齊「碼」在田間。這是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水稻生產基地之一,該產業園正通過種植技術指導、配套加工的方式,加快春耕生產。
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市現有耕地面積208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61.36萬畝。今年全市意向春耕春種面積158.3萬畝,其中糧食生產面積78.81萬畝,早稻生產面積比增2.63萬畝。
「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多措並舉,通過分解生產任務、出台生產方案和加強檢查指導等措施,全力抓好春耕生產工作。」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負責人介紹,目前,春耕春種生產必需的種子、化肥和農藥等農資供應充足,降雨和氣溫等條件較為正常,春耕春種工作正有序開展,總體進度快於去年,夏糧豐收有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規模化的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在保供給方面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據統計,去年全市年產超過1000噸稻穀的農業經營主體有17家,在我市種植或帶動我市農戶種植水稻面積共計23.33萬畝,總產量約10萬噸。17家水稻生產經營主體今年計劃種植和帶動種植早稻面積約14萬畝。其中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去年種植或帶動惠州本地農戶種植水稻面積1.74萬畝,總產量約0.7萬噸,今年春耕計劃種植和帶動種植早稻面積1.95萬畝。惠州伴永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去年種植或帶動惠州本地農戶種植水稻面積12萬畝,總產量約4.8萬噸,今年春耕計劃種植和帶動種植早稻面積8萬畝。
「希望廣大市民理性消費,按需購買,沒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陳麗華表示。
來源:惠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