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高於同行50%,只招45歲以上廚師,做企業跑得穩比跑得快重要

2019-08-15     職業餐飲網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春玲

「358合伙人模式」,讓喜家德成為水餃品類第一品牌;

「師徒制」的應用,讓海底撈成為同行所膜拜的企業;

「王品憲法」的出現,讓它得以輕鬆管理60多家直營店

……

實際上,我們會發現好的企業永遠都做培養團隊的事情,團隊也決定了企業的天花板在哪裡。

在廣州,同樣也有一家叫做陶陶居的企業在內部管理上十分出色的企業:

在行業普遍招人難的情況下,它的店裡卻從來不缺人,高管流失率幾乎為零;

整體行業薪資水平都高於同行,點心師傅的薪資甚至高於同行50%;

而且只招45歲以上廚師,管理層都是85後,長的胖的還不招;

……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它又有哪些選人、用人、留人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呢?近日,職業餐飲網記者就趕赴廣州對陶陶居董事長尹江波進行了專訪。


從事餐飲21年,我的店裡從來不缺員工!


說起尹江波,廣州的餐飲老闆們一定不會陌生,21年前山東人尹江波隻身一人闖蕩廣州,在越秀區開出了第一家店,因為老家在山東,思鄉之情經常躍然於心頭,便起名為「山東老家」。

從只有13張桌子,3個爐頭到現在僅廣東省就開出了30多家門店,員工數量高達4000人。

「誰能想到,一個山東人在廣州做餐飲還能鬧出這麼大動靜!」

這是當時很多同行對尹江波的評價,可更讓很多餐飲人驚掉下巴的事情還在後頭。

2015年,尹江波做一個讓一個令廣州餐飲界震驚的舉動:接手百年老字號「陶陶居」,消息一出,質疑聲紛紛而來:「一個做山東菜的能做好粵菜?




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尹江波選擇用低調做事去回應。

首先在環境上他將西關文化和陶陶居門店結合,注入了文化內涵;在產品上堅持手工遵循老味道,提煉出了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產品,引導顧客消費;在呈現方式上,選擇用老酒換新瓶的方式,就比如現在流行的「天鵝'造型榴槤酥,就是陶陶居首創的。

很快在整體老字號都陷入低迷的形勢下,陶陶居卻煥然一新,創造了日翻台10次的神話。

今年,尹江波創業的第21個年頭,他又開出了高端品牌「陶陶居雅園」,面向商務人群,除了尊重手藝人、重視產品,獨到的管理用人方法,是他麾下所有品牌門庭若市,21年不缺員工的主要原因。



(陶陶居首創的天鵝造型陶陶酥)

薪資高於同行50%,

只招45歲以上廚師,做有競爭力餐企!


「招人難、培養人難、留人更難」

「基層難招、中層不穩定、高層水平不夠」

……

對於勞動密集型行業,人才的多寡取決於了餐企天花板在哪裡,很多連鎖企業之所以能夠遍地開花就是因為人才儲備充足。

那為什麼餐飲企業會出現人才短缺的情況,而陶陶居的門店卻從來不缺員工呢?

這主要和它招人、用人、留人上獨特的管理方法有關。


招 人 上


1、只用45歲以上廚師

因為堅持所有點心手工先做,所有菜品先做,陶陶居的用人數量要比同等餐廳多出一半還多,一個580平的門店常常需要120個員工,點心師傅和廚師占比均高於同行業。

尹江波相信,做技術就要相信時間是最好的審判官,尊重手藝人的經驗,好的產品必須有好的手藝人完成,所以在陶陶居的門店廚師只用45歲以上的廚師,點心師傅除了年紀上有要求,還會引入香港的師傅,從而保證產品味道。




2、管理層只要85後

今日頭條,4萬員工,其中90後占比90%;

抖音,中國最成功的短視頻平台,年入95億元,其高管大部分為85後

……

管理層年輕化,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公司人才使用戰略。

但和廚師、手藝人,只要45歲師傅不同,對於管理層,尹江波選擇大膽的用85後。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舉個例子,本來我們做餐飲的人熬夜是家常便飯,而陶陶居的翻台率高又比其它餐企高所以也更辛苦些,幾年前可能熬幾個通宵不睡第二天我們還是會滿血復活,可現在肯定是熬不過年輕人了。

我們再考慮一個管理層年齡結構的時候,其實背後是他的知識結構,體力結構,兩者都跟上才能全心全意服務企業。」

3、不招胖人

在陶陶居,還有一項不成文的招人規定,就是胖人不招(因疾病和特殊原因導致的除外)。

接手陶陶居的時候,尹江波頂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因此他選擇用跑馬拉松做釋放通道,由於他的帶動,現在陶陶居的高管團隊也都每年不定期跑拉松,甚至發年終獎也要看這一年的馬拉松成績。

在尹江波看來:「一個人在身體上不能自律,也很難在生活中自律,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毅力和懂得自律的員工,因此身材管理對於我們選人也還是很重要的。」



培 養 人 上


1、高管雙周需到店裡做1天基層員工

別說做成美食地標,別說開出十幾家直營店了,很多老闆一家店開始賺錢以後,就立刻做甩手掌柜去雲遊四方了。

而在陶陶居,尹江波規定高管團隊雙周必須到店裡去做1天基層員工,統一聽門店店長分配,可以做洗碗工、傳菜員、也可以做服務員。

在陶陶居高管王麗麗看來:「雙周去店裡工作1天的好處有兩個,一個就是會起到一個表率作用,員工會覺得你看我的老闆都來幹活了,我們的經理都來幹活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做?



(陶陶居菜品)


另外一個,就像任正非先生講的一樣:「讓聽的見炮火的人去做決策」,只有在一線你才知道哪裡出現了問題,出現了怎麼去解決。

就像有一段時間,我就覺得店裡的碗洗不幹凈,後來我去做洗碗工才知道是洗滌用品的原因,果斷更換,如果我在辦公室上上網、發發微信、去臆想一些管理方法,問題是很難解決的。」

現在,陶陶居的高管雙周必去門店工作一天,已經成為了他們工作中的一部分。

2、在乎管理者情緒,店長廚師長不和立刻調店

在工作中有摩擦是工作中難免會遇到的事情,和其它企業調節、溝通、繼續工作不同,尹江波更覺得人與人之間氣場、舒服是最重要的,不要讓情緒影響工作,一旦知道店長和廚師長不和立馬會調店,讓員工快樂工作。

3、設員工懇談制度,向上管理

管理層管理不公、基層員工一肚子怨氣,導致工作不順暢,這是很多餐廳都會出現的問題,但很多餐企老闆雖然知道,可因為沒有什麼辦法,只能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過去算了。

在陶陶居的店,可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陶陶居的人力資源不僅僅是要坐在辦公室里,還要不定期的去到門店裡,和不同崗位的基層員工談心,從而向上管理,杜絕管理者的不公平管理,讓員工舒心工作。



(陶陶居菜品)

留 人 上


基層留不住人,中層不穩定,高層容易被挖是餐飲行業的用人現狀。

但在尹江波看來:「如果我們的企業員工留不住,一是說明我們的企業沒有競爭力,二十說明生意沒有競爭力,薪資待遇沒有競爭力,一個良好的企業應該是員工嚮往的。

1、尊重手藝人,薪資要比同行高50%

在陶陶居由於菜品都堅持現做,點心100%現做,手工師傅對於門店來說至關重要。

尹江波覺得在這個到處被標準化占據的時代,手工現做的競爭力會慢慢凸顯出來,儘管人力成本會很高,但高翻台和好生意會將人工成本持平。

對於一輩子專一做一件事情的老師傅來說,他們就是餐飲界的寶藏,為了留住老師傅,在陶陶居的店裡十分尊重手藝人,薪資要比同行高出50%之多,而且如果技能過硬師傅可以根據市場行情自己定工資,這在行業內也屬罕見。



(陶陶居菜品)


2、服務員屬臨時崗,薪資高於同行200元/月

「在餐飲行業里,很多餐飲老闆幾乎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和服務員稱兄道弟,恨不得一輩子不讓他們流動,過去我也一樣,可是後來我發現這一想法是極其自私的,20多歲的小姑娘、小伙子,你讓人家干一輩子服務員不是害人家嗎?

服務員是臨時崗,流動是正常的,我們只需要薪資高於同行一些,比如別人給4000,我們給4200,這樣就能保有競爭力了」尹江波說。

3、開新店不愁人,廚師長、店長薪資和人才培養掛鉤

很多品牌企業開店,不愁資金、不愁好的商鋪位置,但唯獨缺少合適的人才;

老員工不愛帶新員工,新員工學不到技能;

也有很多門店,人才有,可是店長、廚師長卻不願意把人才給到新店;

……

針對以上問題,陶陶居有一個每月每店輸出人才計劃,規定每月培養員工數量,並且和店長廚師長的薪資掛鉤,人員培養多了店長廚師長的工資就能多一些,這樣一來店長、廚師長就會賣力培養人才,有了好的人才也不會握在手裡不放,讓整個企業良性運轉。



職業餐飲網小結:

華為,員工平均年薪70萬元,年培養員工花費1403億元,因為有了高精尖的團隊,也讓華為成為了中國最賺錢的公司;

格力,這家以核心科技見長的企業,在人才培養上從不吝嗇,連續三年給員工加薪,優秀員工還獎勵一套住房;

今天的陶陶居也是如此,表面看那些風生水起的公司都是掌握「核心科技」的企業,實際上它們無一不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對於品牌企業來說「未來歸根到底是人才與人才的競爭」!

你所在的公司,又是否具有競爭力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WIilGwBvvf6VcSZYB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