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血虛、陰虛等,你覺得虛嗎?你一定需要這3種補益方法

2019-07-26     中醫五養同調館

「虛」這個概念可謂深入人心,男人害怕腎虛,女人擔心血虛,所以人們特別喜歡「補」,整個社會補益之風大行其道。那麼,問題來了。

現代人到底虛不虛?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虛」這個概念。

中醫所說的「虛證」是指各種不足。

腎虛、血虛、氣虛、精虛,這些概念裡面,有的是在說「功能」不足,比如氣虛、陽虛,就是身體化生、溫煦的功能減弱了,具體表現可以是氣短、乏力、自汗,或者四肢畏冷、大便溏稀等;

而血虛、精虛則是在說用來化生的原材料,也就是「精微物質」不足了,具體表現可以是月經量少得可憐,顏色淡粉,也可以是腰膝酸軟、皮膚乾澀、心悸多夢。

所以,「虛」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功能減弱,即陽虛;一類是物質減少,即陰虛。

「虛」這個問題很嚴重嗎?

回答是,有點兒嚴重。怎麼個嚴重法呢?

病久體弱則為「虛」,久虛不復則為「損」,虛損日久則成「勞」。

比如很多女性由於最初血虛,沒有及時調理,後來在常年血虛的狀態下生活、工作,結果血虛就發展為血枯、血熱,最終形成那些功能偏弱的陽虛、氣虛型人相比,血虛的人往往更需要實實在在的補益。

而最好的補益方法莫過於睡覺。

此外,著名的四物湯,可以作為這類人群補血養陰的基礎方。

如果有口乾、便乾的津虧現象,還應該適當吃一些甘涼生津的藥食。

如果因為陰虧日久,已經出現了陰虛火旺的情況時,則可以用生地黃等來平抑虛火。

這類人的特點就是看上去挺咋呼,但一摸脈,脈多細弱,且面色無華,月經量少,舌紅苔薄白或黃。

有甚者會有夜間多夢、潮熱盜汗、咽干便乾等一派陰虛津虧之象。但對於濕滯苔膩的人來說,這些補血養陰的藥食是不適合的。

3、補益大法之補精固元法

還有一類人,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腰膝酸軟,疲憊乏力,耳鳴,頭暈目眩,這無疑是我們常說的那種腎虛類型了。

對於腎精虧虛的情況,要以填補下元為主,用的都是一些填補且固澀腎精的補益之品。

但是用這些藥食之前,一定要確保沒有濕邪,如果濕邪留戀不去,那麼補益只會增加身體負擔,非但補不進去,反而容易助生濕邪。

如果有積滯,可以先用焦三仙消積導滯,如果氣機不暢,則應該先行氣解郁,如果有濕氣阻滯氣機,可以用蒼朮、白朮等化濕運脾。

最後

以上就是適合現代人虛損的補益3法,大家在辨別清楚自己的類型後,在日常生活中適度補益,輔助調和身體的陰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OgzRGwB8g2yegNDQj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