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視頻: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歐陽婷
隨著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現的作用,中醫再一次吸引了大眾的眼光。實際上,在不少西醫「霸占」的領域,中醫也有著當仁不讓的表現。比如,在不孕不育領域,女中醫尤昭玲就開闢了一方領地。
「我現在收集到的,經過我治療調理後懷孕的病人體溫檢測表都已經超過1.2米高了。」1月10日,在湖南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以下簡稱「湖南中醫附一」)尤昭玲工作室內,尤昭玲比划著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從2010年開始,她就養成了收集患者孕後體溫檢測表格的習慣,「這些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患者懷孕後沒有到我這裡來的。」
尤昭玲和新中國同齡,同時擁有西醫和中醫學科知識背景,首創試管嬰兒生殖輔助技術中醫參與治療的理念、程序、方案,用中醫的治療方法造福了成千上萬名不孕症患者。2004年,尤昭玲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患者4次試管嬰兒手術失敗
她成「最後一根稻草」
中午1:40,尤昭玲終於看完了當天挂號的70多名患者。負責叫號的護士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尤教授中午匆匆吃了個盒飯,就馬不停蹄地繼續看病人」。
從醫44年,尤昭玲給自己的團隊定位為「站在西醫婦產科前沿陣線的中醫人」,這個定位源於尤昭玲自身的學習經歷。
「我來幹什麼?」1976年,從湖南省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中醫學院(現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尤昭玲感到了迷茫,因為對中醫不了解,當時,她「經常被吩咐去整理資料」。
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尤昭玲看到了中醫的發展歷程,萌生了學習的想法。於是,在院裡老中醫的指導下,她開始精讀《傅青主女科》《金匱要略》,自學本科中醫知識。1980年,尤昭玲考上了湖南中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開始正式系統學習中醫的理、法、方、藥。
「每當有病人前來,我就尋找她的病在中醫的癥結,在西醫的本質,目前的現狀是什麼,有怎樣的發展態勢,如何發揮中醫的優勢,對症下藥。」1983年,尤昭玲回到湖南中醫附一,擔任婦產科副主任,本科西醫和碩士中醫的學歷背景讓她不僅關注著中醫婦產科,同時也關注著西醫婦產科的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一個月經不調的患者找到了尤昭玲,希望她能夠幫助自己。原來,不僅患者自己懷孕困難,而且她的丈夫也患有生殖疾病。尤昭玲決定,為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經過手術,患者成功懷孕,生下了一個女兒。從此,尤昭玲對生殖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幾年後,一個患者找到了尤昭玲,希望尤昭玲能幫忙,因為她此前4次試管嬰兒手術都失敗了,想要通過中醫的方法來調理自己的身體,「她說,我是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這是我第一次涉及試管嬰兒手術。」尤昭玲告訴記者,於是,她從頭學習了試管嬰兒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思考中醫在其中的作用。經過研究後,尤昭玲發現,可以將試管嬰兒技術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根據每個階段可能會造成失敗的地方,她提出了中醫輔治的「六期七步曲」,在經過反覆的臨床驗證後,精簡為「三期三法」,首創了試管嬰兒生殖輔助技術中醫參與治療的理念。在這項技術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不孕不育女性實現了做母親的願望。
國外患者「打飛的」來看病
醫院特別開闢「國際診室」
隨著尤昭玲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患者慕名而來,既有國內的,還有從國外遠道而來的。
「土耳其、日本、加拿大、美國……」尤昭玲回憶著,「全世界幾乎都有我的病人。」
尤昭玲記得,曾經有一位在英國定居的華人,每次都「打飛的」飛到湖南,完成了整個療程。
國外的病人越來越多,但尤昭玲也有著自己的堅持,「必須要到中醫附一來找我,我才給看病」。原來,尤昭玲認為,藥材會因為產地不同存在效果差異。
2019年,湖南中醫附一特地為尤昭玲開闢了一間「國際診室」,接待前來的外國患者,與其他診室唯一不同的是,為了溝通方便,裡面有一位英語翻譯,並且「一天只看8個病人」。
除了來自國外的患者,還有不少來自國外的求學者。之前,28名來自日本的學生組團到湖南來向尤昭玲學習,希望她能夠單獨為他們講課,但是尤昭玲拒絕了,「既然是來聽我講課的,當然要聽我的安排」。隨後,每當尤昭玲前往看診的時候,這群日本學生便跟在她的後面,「跟了一個星期」。
當然,尤昭玲從不吝嗇讓自己的成果被更多的人知道。僅2019年,她就去了馬來西亞、德國、法國等地,去了解最新技術的同時,也將自己在中醫婦科領域的成果分享給大家。
每天下班後,她回復病人兩三百條信息
雖已年過古稀,但尤昭玲依舊堅持工作在一線,「一周要工作六天的」。翻看著手機里的記錄,她告訴記者,每年年初,她就會給自己定下一個「超過兩萬人的小目標」,因此會每天將就診人數記錄下來。而每天下班後,她通常還要回復病人兩三百條信息。
在尤昭玲看診時,其身後通常跟著一群穿著白大褂的學生,圍成一個半圓。
「他們都是我的研究生。」尤昭玲告訴記者,1990年,她開始在湖南中醫藥大學任教,1997年成為博士生導師,2004年,擔任湖南中醫藥大學校長,直到2009年退任。
退任後,尤昭玲堅持帶學生,有香港人慕名而來報考她的研究生。「我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活躍在中醫婦科的一線。」如今,尤昭玲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成為了所在醫院的領頭人,「有11個是省里各大醫院的婦科主任」。
面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中醫不好」的說法,尤昭玲也有自己的見解,「中醫藥也要與時俱進。」在她看來,傳統的中醫是背景,也是靈魂,但是「傳承的同時,也要創新」。而中醫的發展也不能完全依靠國家和政府的扶持,「應該要靠自己的修煉,靠療效說話」。
小檔案>>
尤昭玲,1949年出生,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婦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餘年,獲得9項國家及部省級科技進步獎。2004年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
小編:喜之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9A-W3EBiuFnsJQVrs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