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到底要不要練腿?這取決於目標是「穿衣好看」,還是「強壯」

2020-02-03   健身小食堂

一句話概括:

假如你健身目的單純為了」穿衣服好看「,那不練腿並無不妥;

但如果你有更高的追求,想要更強壯,更好的運動表現,那麼練腿是繞不開的坎。


在健身房有眾多的愛好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臥推、划船、二頭肌彎舉這類上肢訓練,但對下肢訓練往往就會刻意忽略,當然他們會告訴你,練腿太辛苦了,腿粗了不好買褲子啊,等等各種理由,也有人會說,這很正常,練不練腿只是個人愛好與審美取向的問題。

安排下肢訓練日,是健身愛好者是否成熟的標誌

當然,只練上肢,對於展示肌肉來說,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如果你花大量時間去練胳膊,姑娘說我想看看你的肌肉,你可以向她展示你的肱二頭肌;

你花大量時間練胸,姑娘說我想看看你的肌肉,你可以向她抖動胸大肌;

健身到底要不要練腿?這取決於目標是「穿衣好看」,還是「強壯」

巨石強森在《地心遊記》里抖胸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你花大量時間練腿,姑娘說我想看看你的肌肉,難道你要脫下褲子,「你覺得我的股四頭肌練的怎麼樣」?

唔。。。

但是,「上肢主義者」忽略了一個事實,他們在外表上讓別人感覺他很強壯的前提,是大家默認他被褲子遮掩的下肢,也像上肢一樣飽滿,一旦他穿上短褲,你就再也不會認為他強壯了。

典型的上肢主義者

為什麼呢?

因為「強壯」不僅僅是外觀上的「大塊頭」,更需要運動表現,或者說「功能性」,這裡說的「功能性」,並不是像很多健身房的教練一樣,教你拿個10磅啞鈴蹦蹦跳跳或者踩在平衡球上扛著20磅做深蹲這種所謂的「功能性訓練」。

這裡所說的「功能性」指肌肉支持身體,維持姿勢,更重要的是它收縮輸出功率的能力,能夠更快更高效地移動你自身或者重物。

而符合人體生理結構的發力模式是什麼?

上肢固定,核心穩定,下肢做功。

此圖深刻地反映了人體的本能發力模式

無論是你看到的體育對抗(掰手腕比賽除外),還是大媽去超市提籃子蔬菜走回家,下肢特別是臀腿都是發力的主導源頭。

平時走路是靠下肢驅動的

打籃球的同學會知道,你和別人搶位置,一定是靠屁股和腿把人頂出去,而不是靠你的胸大肌和三頭肌做個臥推把對手推出去。

如果你想提升運動表現,而不僅僅像只肥大多彩的錦鯉一樣供人觀賞,那麼下肢一定是需要花大力氣去練的。

這個例子更典型

這才是上肢主義弱爆了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很多健身營銷號鼓吹的「健身不練腿,早晚得陽痿」,他們只是什麼也不懂,給你製造焦慮,否則按這個邏輯,那些不健身的朋友,是不是都得縮陽入腹?

那麼自然界有沒有存在,上肢主導做功的發力模式呢?

當然有,但是它只存在於猿猴,人類當中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