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二戰110分,分享他的備考方法和常用資料

2019-10-11   北木教育

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下面是一位二戰托福,最終考了110分的學員分享。

閱讀篇

閱讀備考資料

TPO1-30

無老師7天搞定托福單詞

劉文勇黃金閱讀7.0

閱讀是托福考試的第一部分,這些文章大概接近大學水平。

大家有60-80分鐘的時間來回答基於三到四個段落的問題。每個托福閱讀段落的長度大約為700字,接下來會有12-14個問題。傳說部分段落來自美國大學的教科書,無論如何,內容很學術就對了。

拓展詞彙量

在最開始複習的時候,第一件事是要擴充自己的詞彙量。詞彙量對托福考試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但閱讀部分能獲得的增益效果最大,其中相當一部分的題目會直接考察單詞意思,非常地簡單粗暴。

市面上單詞書非常多,我建議不要選順序版的,因為我也背過,背起來感覺就是非常枯燥,而且形近的單詞都放在一起了,容易混淆意思。

按照托福考試中單詞出現頻率來排序的單詞書會比較好,因為如果大家來不及背完一整本單詞書,至少能把前面的高頻詞都背完了。

背單詞的方法各人都有不同,小白們可以先快速地過一遍書上的詞彙,記錄下不熟悉的單詞,然後再反覆快速地刷熟悉度,一遍一遍篩,直到每個單詞都過關;最後在考試前一個星期再過兩遍全部的單詞。

練習閱讀學術性文章

練習閱讀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閱讀本身,不過閱讀的內容越接近考試水平越好。托福閱讀文章通常來自大學水平的學術書籍,所以聯繫閱讀的文本最好也是各科目的學術性文章。

怎麼讀呢,個人不建議一次性大量閱讀。那樣信息量會非常大,也完全不像托福考試的模式了,有些本末倒置。

每天只需要讀main body中的一兩頁,閱讀的同時花時間總結一下每一段的內容,作者在這一段中提出了哪些要點?使用了哪些論點或例子來支撐主要內容?如果有不認識的單詞,核心的就翻字典查,非核心的,就鍛鍊一下通過上下文猜詞的能力。

有一點想要提醒一下,大家沒必要強行記憶特定領域的詞彙。這些專有名詞在領域之外就不會遇到了,而且很可能翻譯成中文也不知道是啥,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所解釋的機制和過程,花里胡哨的名詞在腦中替換成ABCD就可以。

但是!!備考時間緊的話,這部分的閱讀練習直接用TPO的考題就行,閱讀和思考的步驟不變,重點在於鍛鍊抓重點、做總結(和無視專業術語)的能力。

尋找自己的解題步驟

如果在每篇文章上花費相同的時間,那麼每篇文章都會有20分鐘的時間來回答12-14個問題,這個時間是非常緊的,所以解題步驟和速度非常重要。花五分鐘閱讀整篇文章,一分鐘回答一個問題,是比較好的節奏。

常規的解題步驟有兩種,一是先瀏覽一遍考題,然後再讀文章;二是直接開始閱讀。這兩種方法建議在練習的時候都嘗試一下,差別就在於閱讀速度,看看怎樣不需要過多的重複閱讀。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別致的方法,比如拿著考題直接找對應段落來做題,因為每道題會涉及的內容最多也就是一個段落(除了最後一道題),直接找對應段落來做題速度會更快一些。但這個方法需要各位對托福出題思路很熟悉才行,否則就算速度提高了,也沒法保證正確率,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學會利用上下文

上下文的聯繫對於托福閱讀來說很很很重要。以詞彙題為例,即使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擴展詞彙量,考試的時候仍然可能會遇到不確定的單詞。這時候就要通過上下文來填補這個詞義空缺,所以一定要多看看上面幾句和下面幾句啊!

另外,基本的十大語法一定要掌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懂語法,你還看什麼文章!

最後,使用行號

這是個很傻的tip,但是挺好用的,托福在一篇文章中每五行就會編個號,這就是一個導航,幫助我們節省時間找到對應的單詞或句子。另外,也可以對照這個,看自己為了找一個答案,到底閱讀了多少行。

通常一個問題的答案在五行內是可以找出答案的(除了主旨題),如果讀了十行還沒找到,就不要浪費時間繼續往下啦,那些內容是留給後面的答案的=v=

聽力篇

聽力備考資料

TPO1-30

SSS(美國的節目,全稱是sixty seconds science)

《藍色DELTA》

聽力確實是個磨人的小妖精,語篇長,話題學術,且無法提前看到題目,聽力80%靠能力,20%靠技巧,相較於題型、筆記等,更重要的是如何練習提升聽力能力。

考試通常包含三種聽力材料,對話、學術講座、包含討論的學術對話,後面兩種聽力材料會稍難一些。

練習方法

如果第一遍做新題的時候沒有一種掌控感(基本全都聽清楚),就回去進行聽寫。如果有能力的話,強烈建議加快倍速,個人感覺堅持加快倍速真的很有用,如果長期習慣了1.5倍速(可以從1.2倍速起步),再聽原速真的是感到相當幸福了,感覺是一字一句念給你聽。

當然練習的時候不必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倍速內,如果某一句話在某一速度下聽寫有難度,可以逐步放慢速度,直到聽清為止。

聽力跟不上可能有幾種原因:

單詞沒有學過;

單詞發音對不上,可能句子中有連音,也可能自己學的是錯的;

句子結構太複雜,從句套從句就lost;

材料篇幅太長,屬魚的記不住(比如我)

上面的聽寫方法只能應對後兩種原因,對於前兩種,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聽不清就是聽不清。

如果是「聽不出」,可以反覆播放對應的聽力段落,鍛鍊讀音、連音、語句結構等導致出錯的方面。

如果是「聽不懂」,可以返回原文文本,積累不認識的單詞。

說到這裡,還有一點想提醒大家。做聽力時,並不需要每一個詞語都能聽懂,但是和題目有關的句子一定要掌握。

猜題猜考點

拿筆把自己認為的題目中的信息點標記出來,最好再猜一下考法。

這樣站在出題者的立場來做題,慢慢地會摸索出一些規律,不求所有的題目都踩對,但對重要節點會有更強的敏感性。

其他高人也總結過譬如開頭、結尾、舉例、對比、重複等節點容易出題。

用這個方法,逐漸會感受到對材料的掌控,後期比較神的時候,聽到某一段就會自動提起精神,自個兒提醒考點來了考點來了。

筆記相關

不少考生對記筆記會感到非常無力。全力記下全部內容,後來發現做題的時候根本用不著筆記,也看不清自己寫了啥,有時候還影響集中注意力去聽。但如果完全不記了,分數會不穩定,腦子記住多少都靠緣分。

建議筆記只記重要的內容(邏輯上的因果轉折並列等,例子,術語,觀點態度),關注文章的結構(總分,線性,對比,並列等),如此筆記才能夠派上用場。

接下來還會和大家分享口語和寫作的備考方法,喜歡的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