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滬深兩市高開低走,延續橫盤震盪格局。滬指高開點位即是全天最高點,全天均在零軸下方運行,尾盤半小時小幅跳水,收跌8.7點,報2915點。深成指最後半小時翻綠,收跌0.17%。兩市成交4488億,小幅縮量。北向資金連續21天凈流入,今天流入65.23億,是11月26日以來最大流入額。
創業板早盤高開後在科技股的帶領下震盪上行,午後創日內高點1733點。隨後震盪回落,2點半跳水,收盤價與開盤價相同。成分股中,半導體領漲,環保領漲。高頻指標繼續看跌創業板 (12月11日開始看跌)
MACD為負占比排名前五的行業是:林業,醫療服務,鐵路運輸,化學製藥和醫療器械。前2個行業的MACD指標為負占比超過50%,環比增加2個。
對指數負面影響較大的行業有:生物製品,煤炭,水泥,飲料製造,裝修裝飾,電力,中藥,銀行,醫藥商業,建材,房地產,環保,汽車配件等。
對比前一交易日,綠柱小幅擴張,結速之前的連續9天萎縮。醫藥、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煤炭、水泥、飲料、銀行等相對弱勢。這些行業中有20-50%的個股MACD指標仍出綠柱。
MACD為正占比排名前五的行業是:機場,園區開發,通信運營,石油開採和儀器儀表。前40個行業MACD為正占比全部超過了85%,其中前7個行業為正占比達到了100%,環比持平。
對指數正面影響較大的行業還有:半導體,文化傳媒,通信設備,元件,旅遊,黃金,證券,高壓設備,光學光電子,化學原料,計算機應用,計算機設備,石油化工,玻璃,航空裝備等。
對比前一交易日,紅柱連續2 天保持穩定。儀器儀表、半導體、5G、元件、光學電子、證券、軟體等在紅榜中排名靠前。科技類行業未見頹勢,但停止擴張。
這兩天市場處於風格輪動期,活躍資金在科技與周期行業里輪換。半導體成為科技類行業中最強勢的板塊。
另外,昨天文章提到了兩個時間節點,分別是15號會不會加關稅,16號會不會降MLF利率。從外資動向來看,不加關稅機率較大。北向資金已經連續21天凈流入,今天流入65.23億,是11月26日以來最大流入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滬股通流入額明顯大於深股通。截止12月12日,本周滬股通流入98.73億,深股通流入53.63億,相差84%。滬市以周期股為代表,特別是銀行、保險、證券、鋼鐵、有色、地產等權重占比較大。深市以科技成長股為代表。這或許預示著未來上證指數大盤漲幅將強於深成指。再次證明市場風格將向低估值、高股息、泛周期行業切換。
指數日線級別趨勢弱化,行業趨勢停止了擴張。綠柱結束了連續9日萎縮,今日小幅擴張,醫藥、醫療器械、生物、煤炭、飲料、銀行等行業中有20-50%的個股MACD指標出綠柱。但從輪動的角度,這些行業有可能成為反彈窪地。
科技類的儀器儀表、半導體、5G、元件、光學電子、軟體等在紅榜中排名靠前。科技類行業未見頹勢,但停止擴張。這種觀望是在等待不加關稅的利好落地。如果達成協議,現在還在場內的投資者將獲得利好消息刺激下的收益。這種收益叫作風險補償。我個人還是覺得站在旁邊輕倉觀望比較好,漲了不羨慕,跌了我再進場撿便宜。
綜上所述,臨近年底,機構資金在科技與周期之間輪動切換,這種再配置過程帶來了市場風格變化。短期有MY打電話,JJ工作會議,年末資金面季節性緊張等不確定因素干擾。稍有某個行業小利好(比如帶薪休假)資金就馬上搶跑,快速填滿利潤空間,賺錢效應不強,搞不好還會在機構再配置過程中受到傷害。
明天是周五,市場仍是上下兩難、區間震盪、風格切換。等待不確定事件落地可能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