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的就是人才,我家只能是個素材...

2019-10-09     大孩子家庭教育

來源丨三個媽媽六個娃

中秋假期的第二天,我帶著小張去人大附近吃飯。並不是為了感受黃莊的氛圍,而是幾個住在海淀的同學把聚會地點約在了那裡。 我很多年前走人大旁邊那個過街天橋時,總是怕被賣黃盤的、辦假證的攔住,要麼就是怕錢包給摸走。可現如今再次踏上這方熱土時,我竟然覺得這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地方。個個牛掰,人人雞娃。 我雖然努力不受「別人家」孩子的影響,堅持按照自己緩慢的步伐雞娃。 但是耳朵很忠誠,總是能一字不落的聽到所有關鍵信息。 同學在中關村某小的閨女二年級,比小張還小半歲,已經考完PET了,單詞量小6000,再考就是FCE了。就這樣,她媽說:這根本不算特別快的。 這小姑娘連跳繩都是一分鐘180個起。 同學都這樣,不到150個,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跳繩。 奧數已經是三年級水平了,不用家長看著,基本自己可以搞定。同學對各種語數外培訓機構了如指掌,給我看了她的各種群,其中一個正在分享ZP模擬題。 小女孩非常活潑,一點兒不是書呆子的樣子。說覺得學習挺有意思的,成績好,老師同學都喜歡她,覺得很享受。我因為實在沒什麼好說,只能表示:哎呦,可真棒!一直沉默的小張說話了,我們班女生也挺喜歡我的!我表示:你此話怎講?他說:她們總是打我,有幾次都把我追到廁所去了!大家鬨笑。我兒子,真是可愛得很呢!

上周末,我帶著小張去一個養狗的朋友家做客。她家兩隻汪,一隻大邊牧,一隻小泰迪。養狗的老母親和養娃的老母親各種寒暄後,進入了自說自話環節。我說兒子,她說狗子。但顯然因為不用看作業,不用陪學習,養狗的老母親對於狗子更為滿意。哎呦,我們家大王(邊牧)可聰明了,你說什麼話它都聽得懂。我跟你說,特神奇,我遛它的時候看小區里大媽跳廣場舞,看了幾次,它就會跳了。它還識數,我覺得只要我好好教教,它能做數學題!它還能幫我帶小咖(泰迪),別提多和諧了,哎呦......我表示實名羨慕:養兒方知養狗好。養兩兒方知養兩狗好。

中年婦女之間可以維持友情,無外乎是知道把握尺度。她看我一副悵然若失的樣子,就表示其實狗子也並不完美:你不知道,狗子有多愛啃咬東西。我所有帶花的鞋子,包,只要上頭有花,都給我啃下來。我的小香呀,簡直欲哭無淚!我心中暗暗慶幸,還好我兒子沒這習慣。 你都想像不到,我們家沙發墊也讓狗子撕得亂七八糟的,我爸訂的報紙,基本都得從它嘴裡搶,一不留神,就給撕碎了。 小張回到家,十分認真地和我說:媽媽,你可以給我養一隻狗嗎?為什麼?你不是一直夢想著有一隻貓嗎?因為,因為,他眼中閃著光:因為如果我養好了,它可以給我做數學題。 萬一養不好,它還能把我的作業撕碎。 我聽了吐出一口鮮血。 生命定格在八月十五之後那個微涼的北京秋夜。 我兒子看我臉色不太好看,十分誠懇地說:媽媽,你是不是特別感謝我?兒子,此話怎講呀?你哪兒來的自信?媽媽,你要這麼想。我要是每天回家就寫作業,一天總是做題,你公眾號不就沒的寫了嗎!你看看你現在,那麼多可以寫的,不都是因為我嗎?我謝謝你啊。你要是一天到晚做題,我可以寫怎麼給我兒子做各種啟蒙,怎麼把他培養成學霸,我可寫的多了!現在倒好,別人家孩子是人才,我兒子是素材。 

我仔細思考兒子怎麼就成了素材這件事兒,並且在我的「難媽營」群里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

老母親們一致認為兒子是素材庫這事兒,應該和他是一個男孩有關。男孩子,尤其是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要比女孩子難養很多。為什麼?心理學家早就把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研究得透透的。舉幾個例子吧:

所以小男孩兒媽媽們,勇敢地接受這個素材庫對我們的磨練吧。我也不能全怪命運的安排,他成為素材,其實和我曾經的教育理念也有關。作為一個朝陽媽媽,我一度在素質教育的深海里不能自拔。我前前後後給他報了14個興趣班,總覺得我可別耽誤了他。但是太雜了。素質教育也應該是有規劃的,有針對性的,絕對不是別人家孩子都學,我們家也得學。我現在改了。好多不知道學了是為什麼的,我都停了。停了之後,家裡消停多了,就那點兒作業,那點兒53天天練,孩子的黑料少多了。那個,不和別人比,和他自己比。 我在教育孩子這事兒上,可能「爆點」有點兒低了。看別人的時候我們都很清醒,但是一輪到自己上場,就立刻擼胳膊挽袖子,欲揍之而後快。小孩有時候真的太氣人了。你教7遍,8遍不會也就罷了,還一會兒摳摳這,一會兒碰碰那,一副心不在焉無所謂的樣子,要麼就是我就不會了你怎麼樣的耍無賴。我真是曾經吼到從心臟到子宮都覺得要爆炸。比如上周末,在讀文章的時候,foolish這個詞小張怎麼都讀不對。我教了四五遍,他還是一張嘴就fluish, flush,各種胡說八道。我說你能用心聽我讀嗎,他表示我就是不會。我發現我現在道行真是深了,氣極會笑。說孩子不能吼不能罵,純屬胡扯。但是一點兒問題就大吼大叫,也真是一點兒用沒有。因為只有兩種結果,孩子疲態了,你說什麼他都無所謂;或者孩子變得非常膽怯,不敢說不敢做,總怕錯。我現在能忍多了,雖然他依然一道題目的條件超過三句話就懶得讀。

昨晚,小張突然問我:

媽媽,你最愛誰?你猜?你最愛爸爸。 

我和老張驚恐地互相對視了一下:我們戲太足了,給了孩子這種誤會?

你再猜。

吉米。

你再猜。爺爺奶奶。這太過分了。我表示:你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你從來不讓他們寫作業,學習。所以你肯定更愛他們。我腦子裡出現了奇怪的一幕:新聞報道,一個中年婦女每天雞自己的公婆學習,最後把他們雞進了985。老張聽了小張這麼說,語重心長:兒砸,別總覺得學習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爸爸,你小時候吃過苦嗎?特別苦嗎?當然了,爸爸小時候當然吃過苦了,那會兒呀......可是,爸爸,為什麼你不是人上人呢?

是呀,其實我們最終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只是普通人要想生活得更精彩,才需要付出的更多。

希望我兒子懂這句話時,不是已經人到中年。

-end-

Tips:喜歡請轉發!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更多好內容,請把我們置頂/設為星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WIetW0BMH2_cNUgdG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