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韓國國父流亡在長沙,組成了臨時政府

2019-07-31     心好懶人

從潮宗街往南走的一條巷子裡「藏」著一處老公館建築——被稱為「金九活動舊址」的楠木廳6號,見證了一段難忘的歷史。

金九,又名金昌洙,韓國獨立運動領袖,被譽為「韓國國父」。1926年至1927年、1940年至1948年兩度擔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主席。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金九等「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要員及家屬百餘人轉移到當時尚屬大後方的長沙,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將他們安排在西園北里和楠木廳6號。

1938年5月6日深夜,他們在楠木廳6號召開會議,一韓國青年突入會場槍擊金九。金九遇刺後隨即被送入湘雅醫院救治,轉危為安。事發六天後,兇手李雲煥被捕,但幕後指使者是何人,至今仍是一樁歷史懸案。

金九先生出院後,張治中安排其到嶽麓山張輝瓚墓廬靜養療傷。現在,張輝瓚墓廬石階旁立有「金九先生療養處」的碑記。

1938年,戰火逼進長沙,金九先生等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輾轉遷往重慶。抗戰勝利後,金九回到祖國,因主張南北協商成立統一政府,被陸軍少尉安斗熙刺殺身亡。

作為見證了這段特殊歷史的「楠木廳6號」,是一處民國風格的二層復合式公館建築,原為一夏姓大戶私宅,建於20世紀30年代,木構樓梯與地板,青磚白粉外牆。現在,這裡被闢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長沙活動舊址」、「金九活動舊址」,對外開放。巷口兩側的牆面上懸掛了很多介紹這一段歷史的圖片、文字,成為一條「中韓友好街巷」。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自1919年在上海租界成立,就一直活動於中國,金九本人就在中國各地輾轉生活了27年。記得我在上海曾見過位於盧灣區馬當路的大韓流亡政府舊址。

再往南,有升級街、三貴街,都是舊時的老街。東邊與萬達廣場毗鄰,新與舊在這裡形成了奇妙的對比。

譚嗣同、唐才常、梁啟超創辦的時務學堂舊址就在三貴街,這條街上有一個名為「天倪廬」便是時務學堂舊址的一部分,但門關著,沒有看到裡面的建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SU9kG0BMH2_cNUgfl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