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系治癒、有趣的日常是如何俘獲觀眾的?關於空氣系動畫的二三事

2019-09-17     動漫低手李嘉圖

如今空氣系動畫已經是每季新番必備的類型了,7月新番中的《街角魔族》、1月的《天使降臨到我身邊》都表現的非常不錯。甚至在某個季度,空氣系動畫作為一匹黑馬,化身為了「拳打紫羅蘭,腳踢骨傲天,頭錘國家隊」的大魔王。

雖然空氣系動畫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劇情稀薄,含義不明,令人費解,但是這樣悠閒緩慢的故事卻能讓人放空頭腦,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因此頗受現代人的喜愛。

而說到空氣系,就不得不提日常系。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空氣系動畫是日常系動畫的一個分支。雖然在維基百科的詞條中將二者等同起來,但是還是有細微差別的。

日常系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以推理為主的《冰菓》算是日常系,戀愛類的《四月是你的謊言》、《好想告訴你》、《月色真美》算是日常,奇幻類的《神薙》,勵志類的《銀之匙》都可以算作日常系動畫。

只要是以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普通事件為主,其他元素為輔的類型的動漫,都可以歸結為日常系。

而空氣系可以說是「擁有日常系動畫的精神內核」這樣一種類型的動畫,即「比日常還要日常的日常」。故事內容像空氣一樣,不帶有明顯的含義。

空氣系作品一般不注重連貫的主線推進,不具有中心思想與龐雜設定。空氣系作品時常圍繞幾個擁有特別的性格和帶有萌屬性的女角色,以及她們平凡的日常生活;劇情發展緩慢,而且沒有特定的發展方向;內容通常十分平和。部分空氣系作品會加入一些搞笑情節來帶出喜劇感,但作品整體依然遵從空氣系的特質──故事用意若有似無。

不過「空氣系」與「日常系」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並且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不必錙銖必較地將其區分。

不同於其他類型的acg作品擁有明確的起源點或爆發時期,空氣系動畫統一風格的形成,並不能完全歸結給某部單獨的作品或者某個時代,而是在相對漫長的積累和沉澱後,逐漸確立的。

起源之作《阿茲漫畫大王》

類似「空氣系」或「日常系」這樣的概念最早出現在西方文學領域,被稱為「生活片段」,是1890年由法國劇作家讓·朱利安提出的。

「生活片段」通常描寫角色的日常瑣事,缺乏明顯的劇情、衝突和結局。許多作品會仔細描寫各個瑣碎細節,但不加以整理、評斷或解釋。

雖然時間間隔久遠且與ACG的關係不大,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這個早期文學概念中看到今天的空氣系動畫的影子。

如果說「世界系」動畫的起源點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異世界穿越動畫的爆發點是《刀劍神域》,那麼空氣系動畫的「起源之作」,目前公認的應該是2002年的動畫《阿茲漫畫大王》。

《阿茲漫畫大王》是東清彥於1998年末在《COMIC電擊大王》雜誌上連載的校園搞笑四格漫畫,是第一部完全以女性角色的日常為主題的四格漫畫。

蘿莉、天然呆、御姐、百合、運動少女……凡是你能想到的帶有「萌屬性」的少女,都被作者一股腦地丟到了漫畫中,並且還貼上了一張「男性角色禁止入內」的封條。雖然這在現在看來實數基本操作,但是在當時可是創造了很高的話題度,動畫的DVD銷量甚至突破了2萬大關。

由《阿茲漫畫大王》開創的擁有獨特「萌屬性」的少女們+缺乏明顯衝突、劇情和結局的日常瑣事的風格,日後逐漸成為了日常空氣系的標配,甚至是區別於其他類型動畫的獨特氣質。

在21世紀初的幾年,《EVA》所帶動的世界系動畫熱潮依然清晰可見,業界此時正渴望著新鮮的題材。

伴隨著《阿茲漫畫大王的》火熱,日常系作品也逐漸得到了重視。2002年,萌系輕百合大廠芳文社創刊了專門連載四格萌系漫畫的雜誌《Manga Time Kirara》,被稱為「廢萌巔峰」的《輕音少女》、「萌豚聖經」《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還有《搖曳露營》等知名人氣動畫都是根據這本漫畫雜誌上的作品改編的。

到了 2004年,以《南家三姐妹》、《向陽素描》為代表的優秀日常系漫畫開始於各家雜誌連載。越來越多的日常空氣系漫畫和改編動畫出現在觀眾眼前,而在這些作品中,足以被稱為「空氣系教科書」的作品出現了,這就是由京阿尼製作的《幸運星》。

空氣系動畫的教科書:《幸運星》

2007年春季,《幸運星》播出。毫無故事性可言的日常瑣事,花式玩梗,以及其與御宅文化密不可分的關係,使得這部作品獲得了極大的人氣。主角之一的泉此方更是被冠以「御宅之魂」的稱號。

巧克力麵包的頭是粗的一邊還是細的一邊,怎麼在注重平衡的前提下吃美味的草莓奶油蛋糕,蔥鹽牛舌在炭烤時是否需要翻面……許多日常生活中根本算不上問題的問題,在《幸運星》中都被以一種極度無厘頭的方式演繹了出來。

而《幸運星》之所以被稱為「空氣系動畫的教科書」,是因為它從劇情到人物都充滿了如空氣般的稀薄感。20多集的動畫看下來,大多數觀眾記住的也只不過是OP魔性的舞蹈、ed後的彩蛋小劇場、還有充滿萌點的美少女。劇情和故事什麼的,當然是絕對不存在的了。

而這正是「空氣系」動畫的核心奧義:不像寫實動畫一樣反映和還原現實,而是通過一水到底的劇情去展現一種獨特的氛圍感。

「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美少女,大概也不能度過那樣快樂的日常生活」。雖然是日常系動畫,但是誰都知道,那樣美好的無憂無慮的日常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

在《幸運星》看似繁瑣細碎的表面之下,雖然沒有角色的代入感,我們卻還是會不知不覺地被帶入其中,渴望能在同樣的氛圍中快樂地聊天度日。

這也許就是「空氣系」動畫的魅力吧。

強國之源&廢萌巔峰

《幸運星》之前,京阿尼憑藉《涼宮春日的憂鬱》完成了從世界繫到空氣系的過渡,《幸運星》也奠定了接下來動畫的格調。而接下來的這部動畫,不僅被廚們冠以「廢萌巔峰」的稱號,甚至憑藉一己之力,成為拉動了日本經濟發展的「強國之源」。

相信不用筆者多說,很多小夥伴都已經知道了這部動畫是什麼。沒錯,就是《輕音少女》。

通過與同為音樂番的其他動畫對比一下,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輕音少女》被稱為「廢萌巔峰」,也可以看出空氣系動畫與其他日常系動畫的區別。

4月番《卡羅爾與星期二》在音樂中包含了關於夢想和自由的探討,主題清晰明確;同為京阿尼自家作品的《吹響上低音號》是少女們為了實現青春的價值的奮鬥物語,同時有參加音樂大賽和少女們不斷成長的感情路線。

再看看《輕音少女》,美其名曰輕音部,卻基本沒參加過什麼音樂活動和比賽,從頭到尾都充滿了聊日常,喝喝茶,可愛的美少女之間的嬉笑打鬧。

難怪會被叫做「喝茶部」、」養老番」。

而就是這樣的看似水到不行的動畫,在少女們畢業分離的時候,卻讓無數觀眾淚目。究其原因,《輕音少女》用精湛的製作將少女們的可愛與青春感表現了出來,不煽情,不做作。從監督山田尚子到系列構成吉田玲子再到「京都臉」的始作俑者堀口悠紀子,主創團隊全部都是女性。

在角色設計時,為了展現美少女們的「萌感」,將每個角色都畫的更加圓潤,更肉感,同時再輔以細微的表情和腿部動作,輕音少女們就如同要跳出螢幕一般出現在觀眾眼前了。

同時,繼承自《幸運星》中的「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美好的氛圍感」更是為其《輕音少女》的觀賞性錦上添花。

《輕音少女》的播出,給動畫市場掀起了從未有過的狂潮,bd銷量達到了4w以上。

2009年《輕音少女》第一季ed的cd以19萬銷量成為動畫歌曲史上最高,直到2013年才被《進擊的巨人》op《紅蓮的弓矢》超越;2010年第二季播出後,cd銷量不僅霸占了日本ACG音樂cd排行榜前十,前25名都出現了《輕音少女》一家獨大的情況。

而在周邊方面,不論是角色們佩戴的耳機,還是演奏用的吉他,都被炒到天價。平澤唯使用的那把吉他,因為原版過於昂貴且稀少,官方甚至推出了專門的手辦版解決市場需求。

同時得益於「聖地巡禮」的舉措,《輕音少女》為旅遊業了貢獻了不少經濟效益,所有的效益加起來甚至帶動了2008年經濟危機而低迷的日本經濟,因此被稱作是「強國之源」也就不奇怪了。

總結

無論從各個方面來講,《輕音少女》在空氣系動畫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從2010年前後,空氣系動畫迎來了爆發期。2011年融入了輕百合元素的《搖曳百合》播出,2012年以男性角色為主的《男子高中生的日常》播出,再到後來的《悠哉日常大王》《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等數不清的空氣系動畫,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人氣。

而隨著逐漸穩定下來的作品數量,為觀眾們所接受並喜愛的輕鬆有趣的風格形成後,日常空氣系動畫在每季新番中都能有不錯的表現。

就像開篇說的,空氣系動畫之所以大行其道,與我們的審美改變和社會文化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空氣系動畫注重充滿萌點的美少女們的日常互動,這樣的氛圍本身在我們身邊就很難發生,再加上一些娛樂元素如旅行、音樂、露營,甚至加入非日常的魔法、奇幻元素的點綴,就使得空氣系動畫擁有了更好的觀感。

在去年《搖曳露營》熱播以後,有人就去了富士山的實景進行露營,遺憾的是完全沒有碰見獨自活動的高中生美少女,而且當時是冬天,冷得要命,也完全沒有感受到動畫中的那種溫馨的感覺。

雖然殘酷地現實一次次地擊碎阿宅們的心理防線,但是不管露營中充滿艱辛、遇見的只有吵鬧的少年,還是現實中並不存在的輕音部,空氣系動畫都讓我們有了走出屋子,擁抱自然,追尋打破平淡日常的有趣活動的理由和動力,不是嗎?

這大概也是空氣系動畫最鼓舞人心,吸引觀眾的地方了吧。

部分參考資料:

1.《二次元狂熱》雜誌110期:《在不一樣的空氣中自由呼吸——「空氣系」專題研究(上)》

2.維基百科「空氣系」詞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M5LR20BJleJMoPM6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