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的一場春節聯歡晚會,演員自帶服裝,現場直播,觀眾互動,竟然都是因為沒錢

2020-01-07   人民藝術家雜誌

說到過年,每個人心裡都有很多美好的記憶,而這其中最有儀式感的,恐怕就是每年除夕夜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了。儘管近年來,央視春晚的表演越發平淡,觀眾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一家人還是會坐在電視機前,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

與現在斥資千萬、場面宏大的春晚相比,37年前,在不到600平米的演播廳里,在不到200位觀眾面前,僅僅60多人便撐起了中國第一場春節聯歡晚會。

198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那是一場非常簡陋甚至有些「土味」的晚會。

整場晚會幾乎沒有什麼花費,場地布景現成,主持人和嘉賓服裝自帶,沒有焰火也沒有專業燈光,唯一的一筆花費便是猜謎獎品——1000本藍色筆記本,共500元。晚會主持業餘,節奏鬆散,節目比例失調,僅有的幾台攝像機還經常失焦。

第一屆央視春晚非常簡陋

但就是這樣一場並不完美的晚會,卻成為慘痛歲月後第一次全國性的文藝狂歡,開啟了39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先河。

「就現場直播!同意馬季、姜昆上!」

1982年11月的一個下午,時任央視文藝部歌舞組導演的黃一鶴被叫到台長辦公室,得知要舉辦一次迎春晚會。台長的要求也很簡單——盡力辦好,要有新意,能夠吸引觀眾。

第一屆春晚總導演黃一鶴

黃一鶴出來後,便組織團隊開會。會上有人提議,請觀眾參與晚會活動,進行電話點播和有獎猜謎。但要有互動,就必須現場直播。

央視1958年開播之初,所有的節目都是直播的,但隨著特殊時期的幾次直播意外和停播事故,復播之後,連《新聞聯播》都是錄像播出。恢復直播,這個決定非同小可。黃一鶴當即向上級請示,第二天一早,台長回覆:「就現場直播!」

其實,同意恢復直播,台長心裡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因為沒有錢做錄像了!當時錄像機技術剛起步,一個磁頭就要3萬美元,要保障日常節目的錄像播出,實在是沒有錢弄晚會了。」

前央視台長王楓(左一)

得知提議被批准,導演組更加期待大展拳腳,辦一場讓觀眾滿意的晚會,因此對於主持陣容的選擇也更加慎重。

多年的《新聞聯播》錄播習慣,使得播音員風格穩重卻不善臨場應變,晚會直播對於他們來說壓力不小,導演組想到了更擅長臨場發揮、活躍氣氛的相聲演員。

相聲演員擅長臨場發揮(從左至右:姜昆、趙炎、馬季)

當「馬季、姜昆加入主持陣容」的消息一傳出,央視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相聲演員當主持人不夠莊重」,「相聲演員格調不高,不僅會使晚會流於庸俗,弄不好還會出政治問題」,「馬季太俗,姜昆太嫩」……

但出於整體考慮,導演組還是力排眾議,讓馬季和姜昆挑大樑,並找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員兼導演王景愚以及著名演員劉曉慶,組成了春晚歷史上第一套主持陣容。

春晚主持陣容(從左到右: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

1983年2月12日20點,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正式拉開帷幕,四位主持人同台亮相。

李谷一爭分奪秒獻唱

晚會第一個節目就是李谷一的獨唱《拜年歌》。整場晚會中,李谷一一共演唱了9首歌曲,創下了「春晚演唱歌曲最多歌手」的紀錄,直到現在仍沒有人能超越。

李谷一共演唱9首歌曲

然而,能邀請到李谷一參加春晚,節目團隊可是費了大功夫。

大年初一當天,李谷一所在的中央樂團要在深圳劇院有一場面向港澳地區的大型表演,李谷一作為招牌演員,必須到場。

那時深圳沒有高速公路,沒有機場,去深圳必須過兩條河和邊防安檢,參加完春晚演出,在一天之內馬上趕到深圳演出幾乎不可能。

李谷一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手

節目組與中央樂團的領導開了兩天的電話會議,但樂團始終不願意放人。李谷一是當時全國最火的歌星,這場別開生面的春晚直播,要想成功,李谷一必不可少。

最後,節目組求到了公安部。公安部決定,等李谷一春晚的表演一結束,馬上由央視派專車將她送到首都機場,乘坐上午8點多的飛機飛往廣州白雲機場,到廣州後,再由廣東公安廳的專車護送,一路免檢過邊防,直達深圳劇院,以確保中央樂團在當天晚上的演出。

無實物「吃雞」征服觀眾

當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剛剛開始展露頭角,馬季、姜昆、趙炎等人的相聲頂起了半邊天,而王景愚的啞劇《吃雞》和嚴順開的戲劇小品算是最早的央視小品的雛形。

啞劇《吃雞》是一部「歷史悠久」的作品,早在1963年的元旦晚會和之後央視舉辦的「笑的晚會」上便表演過。

王景愚表演啞劇《吃雞》

作品的靈感源於王景愚的一次吃雞經歷,有一年他在廣州吃罐燜雞,雞肉不太爛,吃起來非常費勁,於是他便創作出了這個小品。

據說,1963年演出的時候,坐在台下的周總理和陳老總曾經笑得眼淚直流。但是,隨後的特殊歲月里,這部沒有主題的啞劇小品,因為「無緣無故地笑」,被評判為「笑裡藏刀」,王景愚也因此多次受到批判。

所以,當導演組邀請王景愚在十幾年後重新表演這部作品時,王景愚仍然心有餘悸。

雞肉不爛,吃起來費勁

姜昆拿自己因《如此照相》被批判的經歷安慰王景愚,馬季也苦口婆心地開導:「十幾年時間,老百姓都沒怎麼樂,為什麼這幾年相聲這麼受歡迎?就是大家需要歡樂嘛。咱們搞晚會膽子要大點兒,讓大伙兒樂了就好。」王景愚還是沒有鬆口。

直到導演組找到台長,獲得了台長的親筆批示,王景愚才放下了思想負擔。

王景愚肢體動作誇張搞笑

春晚當天對於這個小品的串場也很有趣。晚會期間,姜昆不停地在喊著肚子餓,走來走去找零食。

斯琴高娃和嚴順開表演《逛廠甸》時,斯琴高娃看中了王景愚手裡端著的燒雞,嚷著要買,王景愚不賣,兩人正吵著呢,沒想到姜昆把燒雞偷到了手。

王景愚丟了燒雞,氣沖沖地去找馬季評理,馬季剛要說話,嘴裡便被姜昆塞了一塊雞肉。馬季一改要「主持公道」的態度,回過頭批評王景愚:「沒有雞你就不能表演了?老演員嘛,就來個無實物表演嘛!」

王景愚、姜昆找馬季評理

就這樣,王景愚「無奈之下」進行了一番無實物表演,「歪打正著」紅遍了大江南北。

《鄉戀》解禁,晚會推向高潮

本屆春晚的一大特色便是與觀眾互動。為此,節目組特意準備了四台電話,隨時接聽觀眾來電。

晚會開始不久,負責電話記錄的小姑娘就端著一盤子的點播條送進了導演間,總導演黃一鶴隨手打開一看,幾乎都是點播《鄉戀》。

幾戶人家湊到一起看春晚

這首誕生於1979年的歌曲,隨著電視劇《三峽傳說》的熱播在群眾中紅極一時,卻受到文藝界的點名批評,成為「禁歌」。如果在春晚舞台上公然演唱這首歌曲,造成的轟動可想而知。

黃一鶴不敢擅自決定,暗示小姑娘去找坐在觀眾席的時任廣電部部長吳冷西,吳冷西看後毫不猶豫地搖了搖頭,把盤子放到了面前的桌上。沒過多久,小姑娘又送來一盤點播條,吳冷西一看,還是點《鄉戀》。

等到一連四五盤送來,吳冷西實在坐不住了。他在過道里走來走去,即便身為廣電部部長,他也沒有權利將這樣一首歌在春晚上解禁。可面對這麼多點播條,如果不唱,又會把觀眾激怒。

末了,吳冷西拿出手帕擦了把汗,走進導演間,沉默了一會後跺了跺腳:「黃一鶴,播!」

李谷一演唱觀眾點播歌曲

節目組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興奮,由於事先根本沒有想過能表演這首歌曲,黃一鶴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家裡有《鄉戀》磁帶的技術人員,託人家跑回家去拿。

當時演播現場的人並不知道這些事,李谷一不知道要唱《鄉戀》,現場的觀眾也不知道。二十多分鐘後,主持人姜昆走上舞台,點了一大堆熱心觀眾的名字,然後說道:「他們點播《鄉戀》,大家歡迎她唱一下好不好?」

站在姜昆身邊的李谷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伴奏聲音一出,李谷一眼含熱淚,懷著自己的深情,再一次唱起了這首使她遭受了無數委屈的《鄉戀》。多年以後回憶起來,她滿懷感慨,說自己當時心裡只有三個字——「解禁了」。

李谷一深情演唱《鄉戀》

《鄉戀》無疑是這場晚會帶給大家最大的驚喜,也把晚會推向了高潮。

2月13日0點30分,總時長四個半小時的198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落下了帷幕,總導演黃一鶴早已滿頭大汗,連貼身的秋衣都濕透了。

第一屆春晚演播室現場觀眾

這場晚會,開創了太多「第一次」,「吃雞」和「鄉戀」成為街頭巷尾鄰里街坊談論的熱門話題,劉曉慶的一身紅衣,引領了中國女性的穿衣風潮,金雞、百花雙料影后斯琴高娃竟然在舞台上伴舞……一切一切都在向觀眾證明,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演出。

「曉慶衫」引領時尚風潮

晚會結束後,中央台收到了大量觀眾來信,評價央視是「人民自己的好電視台」。導演黃一鶴哭了,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也哭了,他們頂著巨大壓力策劃的活動,終於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沒有比這更高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