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好人】教師楷模—耿宗梅

2019-09-04   西城先鋒

耿宗梅,女,1963年出生,龍家圈街道初級中學數學教師。作為學校堅守一線年齡最大、教齡最長的老教師,人如其名,就像一枝傲然怒放的紅梅,給校園平添了幾分秀色。她用博大的愛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譜寫了一曲當代教師的讚歌。

「那個每年都上台領獎的小姑娘哪裡去了?」

面對平均30分,及格率為0的數學成績單,諸葛鎮初中校長張煥義緊鎖眉頭,一籌莫展。學校每一個老師都在他腦海里過了好幾遍:誰能帶領大家把數學成績提上去呢?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八十年代,數學成績幾乎就能代表一個學校的全部。此時,那個身材不高、淳樸愛笑的小姑娘又浮現在他的眼前,忍不住問對面的教導主任:「每年鎮里開總結會,有一個村小的小姑娘都能上台領獎,最近幾次怎麼不見了?」「噢,您說的是王峪村小的耿老師吧,她是民師編制,前年考了師範,按理說今年該畢業了。」張校長眼睛一亮:「走,上教育局,把她要來!」

就這樣,三十年前的耿宗梅師範畢業成了諸葛中學一名數學老師。從此,小耿老師風風火火的身影就成了諸葛中學一道靚麗的風景。張校長後來總結耿老師工作有「一多二快三勤」形象的描繪了耿老師的工作狀態:在校時間多;腳步匆匆走得快,動作麻利幹活快;跟班勤,與學生談心勤,家訪勤。面對基礎薄弱的成績,小耿老師真正做到了以校為家、兢兢業業、全力以赴。第一次期末考試,耿老師的數學成績就是平均60分,三年下來,她所帶的班數學成績已經全面消除不及格,平均分達到90分以上,很多學生能考滿分。在她的帶動下,諸葛中學的數學教學成為拳頭學科,湧現出一批數學教學優秀教師。現在擔任龍家圈中學校長的宋付友當時就是耿老師的學生,參加工作後也成了諸葛中學的數學老師。宋校長說:「耿老師拚命三郎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讓我從來不覺得學習上、工作上還有什麼叫做困難的。」

這期間,耿老師收穫了愛情,成立了家庭。但遺憾的是由於不願意提前請假耽誤工作,直到最後一刻才到鄉衛生院,導致長子產前宮內缺氧,落下腦癱的終身殘疾。這是耿老師心中永遠的痛。

「沒有耿老師,我們這些『多餘的』的學生哪有今天的成就?」

九零年,隨著丈夫工作調動,耿老師來到更偏遠的柴山鄉工作。當時的柴山中學是剛剛在一所山村聯中基礎上籌建的,屬於「生源差、師資差、條件差」的所謂「三流」學校。「好學生都流轉到別的學校去了,我們學校生源相對較差,而你要接手的這個班又是程度更差一些的擴招班,嚴格地講,是『多餘的』學生,你能看好這些孩子順利畢業就行。」柴山中學吳永軍校長當時就是這樣給新到的耿老師安排工作的。

可耿老師不這麼想,哪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家庭的希望、父母的寶貝,怎麼是「多餘的」的呢?耿老師到柴山中學第一堂課講的不是數學,而是激昂勵志的誓師班會。她告訴孩子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勇於攀上高峰,才能見識無限風光;只有不懼風吹雨打,才有岩石上的蒼鬆勁柏。她以自身勵志的故事激勵學生,更以率先垂範的行動和學生一起摸爬滾打,一年後的中考,她所帶的後進班升學率居然超過了兩個優生班。現在已經是沂水一中地理備課組長的李清明老師就是那一批學生,他說:「沒有耿老師,我們這些『多餘的』的學生哪有今天的成就?」

「我就不相信更年期還管不了青春期!」

鄉鎮合併後,耿老師來到龍家圈中學任教,因為要照顧有病的長子和剛出生的幼子,領導有意安排她到教輔崗位,可耿老師卻離不開她心愛的三尺講台,始終堅持在教學一線。

2013年,耿老師已經50歲,殘疾的長子也有幸結婚生了小孩。由於兒媳也身有殘疾,一切都需要耿老師照料,耿老師覺得對兒子心中有愧,不能再苦了他,第一次萌生了請假照料他們的念頭。可是這個時候,學校教學成績正處於低估,她原先的學生宋付友臨危受命,赴任龍家圈校長。面對教師隊伍老化、學生管理鬆散的局面,宋校長想到了耿老師,向她問計求助。耿老師立即把想請假的念頭打消,安慰宋校長:「現在的孩子不同於你們那時候了,更加叛逆。不過,孩子總歸是孩子,我就不相信我們都已經到了更年期,還管不了青春期。」於是,面對自己曾經的學生,耿老師再也沒有提請假的事,繼續精神百倍的奮戰在三尺講壇,穿梭於學生之間,而把家庭又拋給了愛人。為激勵老教師煥發青春,她還帶頭利用工余時間組織大家健身、跳舞、唱歌、練書法……。「耿老師那樣的家庭都能顧全大局,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耿老師的精神感染著大家,一大批臨近退休的老教師誰也不好意思再提照顧要求。老教師又帶動中青年教師,形成了知恥後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團結奮進的幹事創業氛圍,使得龍中教學質量迅速再度崛起。如今,耿老師已經即將退休,但仍盤算著通過某種方式繼續為教育做貢獻。

工作沖在前頭,榮譽拋在腦後。耿老師曾三次獲得縣級優秀教學成績獎,是縣級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每年教師節都能評上鄉鎮優秀教師,但多次讓出縣市表彰機會。從活力四射的小姑娘到親和優雅的老教師,耿老師恪盡職守,殫精竭慮,教書育人,無怨無悔,桃李滿天下,師德昭日月。她一顆紅心奉獻祖國,一腔熱忱給了學生,一片情懷播撒教育。她永遠是一樹驕妍紅梅,丹心向陽,盛開在沂蒙崮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