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面肥的4大種類、10大優點、7個技巧、6大錯誤

2019-07-06     農資銳評

葉面肥在作物的生長過程中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可以改善其滋生的生長條件,還能加強作物的抗性。研究表明,植物角質層由一種帶有羥基和羧基的長碳鏈脂肪酸聚合物組成,這種聚合物的分子間隙及分子上的羥基、羧基親水基團可以讓水溶液滲透進入葉內。當然,葉片表面的氣孔是葉面肥進入葉片更方便的通道。葉面施肥,可使營養物質從葉部直接進入體內,參與作物的新陳代謝與有機物的合成過程,因而比土壤施肥更為迅速有效。

葉面施肥的10大優點

具體來說,與根部土壤施肥相比,葉面施肥有10個優點:

1.養分吸收快,肥效好。

2.針對性強,滿足作物特殊性需肥,可以及時有效的矯正作物缺素症。

3.補充根部對養分吸收的不足,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

4.提高養分利用率,減少肥料用量。

5.對土壤條件依賴性小,養分利用率穩定。

6.施肥方便,不受作物生育期影響。

7.緩解重金屬毒害。

8.葉面噴施可與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及其他活性物質結合使用,相互促進,提高葉片的吸收效果,增強作物抗逆性,防治病蟲害。

9.減輕對土壤、水資源的污染。

10.施肥經濟簡便,可減少農業生產投資。

葉面肥的4大種類

目前,市場上的葉面肥的種類繁多,五花八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範圍約有數百種乃至千種之多。根據其作用和功能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

1.營養型葉面肥:此類葉面肥中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等養分含量較高,主要功能是為作物提供各種營養元素,改善作物的營養狀況,尤其是適宜於作物生長後期各種營養的補充。

2.調節型葉面肥:此類葉面肥中含有調節植物生長的物質,如生長素、激素類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調控作物的生長發育等。適於植物生長前期、中期使用。

3.生物型葉面肥:此類肥料中含微生物體及代謝物,如胺基酸、核苷酸、核酸類物質。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長,促進作物代謝,減輕和防止病蟲害的發生等。

4.復合型葉面肥:此類葉面肥種類繁多,復合混合形式多樣。其功能有多種,一種葉面肥既可提供營養,又可刺激生長調控發育。

使用葉面肥的7個技巧

葉面肥雖好,但只有正確使用,才能充分發揮葉面肥的增產、增收作用。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使用葉面施肥需要注意的7個問題。

1.選擇適當的噴施濃度

葉面施肥濃度直接關係到噴施的效果,如果溶液濃度過高,則噴洒後易灼傷作物葉片;溶液濃度過低,既增加了工作量,又達不到補充作物營養的要求。所以在應用中要因肥、因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對症配製。

2.選擇適當的噴施方法

配製溶液要均勻,噴洒霧點要勻細,噴施次數看需要。

3.掌握好噴施時期

葉面施肥時,要根據各種作物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情況,選擇作物營養元素需要量最多也最迫切時進行噴施,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4.選擇適當的噴施時間

葉面施肥效果的好壞與溫度、濕度、風力等均有直接關係,進行葉面噴施最好選擇無風、陰天或濕度較大、蒸發量小的上午9時以前,最適宜的是在下午4時以後進行,如噴施後3-4小時下雨,則需進行補噴。

5.選擇適當的噴施部位

植株的上、中、下部的葉片和莖稈由於新陳代謝活力不同,對吸收外界營養物質的能力強弱差異較大,要選擇適當的噴施部位。

6.增添助劑

在葉面噴施肥液時,適當添加助劑,提高肥液在植物葉片上的粘附力,促進肥料的吸收。

7.與土壤施肥相結合

因為根部比葉部有更大更完善的吸收系統,對量大的營養元素如氮、磷、鉀等,據測定要10次以上葉面施肥才能達到根部吸收養分的總量。因此葉面施肥不能完全替代作物的根部施肥,必須與根部施肥相結合。

葉面肥施用的6個錯誤觀念

使用葉面肥有很多好處,但如果錯誤使用則會起反作用。根據筆者多年田間經驗,農戶在使用葉面肥時有6大常見錯誤:

錯誤1:產品選擇聽信廣告

在作物生長初期,為促進其生長發育,建議應選擇調節型葉面肥,若作物營養缺乏或生長後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應選用營養型葉面肥。

錯誤2:噴施濃度高低無所謂

有些朋友認為葉面噴肥溶液濃度越大越好,這是不正確的。在一定濃度範圍內,養分進入葉片的速度和數量,隨溶液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濃度過高容易發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作物營養從缺乏到過量之間的臨界範圍很窄,更應嚴格控制;含有生長調節劑的葉面肥,亦應嚴格按濃度要求進行噴施,以防調控不當造成危害。

肥害跟藥害很相似,會造成作物葉片脫水、枯萎等,不同作物對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濃度要求。建議:一般大中最元素(氮、磷、鉀、鈣、鎂、硫)使用濃度為500-600倍,微量元素鐵、錳、鋅500-1000倍,硼3000倍以上,銅、鉬6000倍以上。

錯誤3:只要化得開、溶於水的肥料就可以噴施

很多人有個錯誤的認識,只要「化得開」的肥料,就都可以作葉面肥噴施,其實不然。如揮發性很強的肥料如氨水、碳銨等,如果作葉面肥噴施,噴施後遇到高溫會對作物造成傷害,灼傷葉片,所以不能作葉面肥施用。

此外,很多微肥不可與農藥混合施用,酸性化肥與鹼性化肥不能混合噴用,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肥—肥、肥—藥混配混施,起到「一次噴施,多種效果」的作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錯誤4:任何時期都可以噴施

有些農民葉面噴肥抓不住關鍵噴施時期,因而達不到預定的效果。有的農戶認為,在植物生長發育的任何時期、任何時間都可以實施葉面噴肥,其實也不對。建議:葉面噴肥最好是在作物的生長轉折期進行,每次噴施時間至少間隔20天,一般來說每季作物噴施2~3次。不同植物、不同肥料葉面噴肥,適宜時期也有一定差異。水稻、玉米、小麥等禾穀類作物,宜在孕穗、揚花、灌漿期噴肥。大豆、花生、蠶豆、菜豆等豆類作物,宜在開花、結莢期噴肥。棉花宜在花鈴期噴肥。鉬肥宜在植物開花前噴施。硼肥和鋅肥則在植物初花期噴施效果最好。

錯誤5:肥料噴施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

葉面施肥時,濕潤時間越長,葉片吸收養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況下保持葉片濕潤時間在30~60分鐘為宜,因此,葉面施肥最好在傍晚無風的天氣進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噴肥,會降低溶液的濃度,影響施肥的效果。雨天或雨前也不能進行葉面追肥,因為養分易被淋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若噴後3小時遇雨,待晴天時補噴一次,但濃度要適當降低。

錯誤6:噴施方法粗暴、不細緻

噴施要對準有效部位。葉面施肥要求霧滴細小,噴施均勻,尤其要注意噴洒在生長旺盛的上部葉片和葉的背面,將肥著重噴施在植物的幼葉、功能葉片背面上,因為幼葉、功能葉片新陳代謝旺盛,葉片背面的氣孔比上面多若干倍,能較快地吸收溶液中的養分從而提高養分利用率。只噴葉面不噴葉背,只噴老葉而忽略幼葉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會大大降低肥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v_sLGwBmyVoG_1ZeL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