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幾十年前,我那舌尖上的中秋節蘊含的食物甜和歲月甜

2019-09-13     吉林烏拉永昌源

作者:優雅的鬍子(吳永剛-Max)

80年代福源館

過了40歲,吃月餅的願望未減,吃月餅的能力卻大不如前。往往一塊月餅下肚,「燒心」胃酸之感便噴涌而來。據說胃腸不好的人進食月餅後,因月餅高糖,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胃腸刺激,誘發腹痛或腹脹。而我鍾意的蘇式月餅恰恰就屬於高糖食品,只是吃月餅的習慣自幼而來,形成過程又有太多情感羈絆,於是竟想出「無論什麼狀況都是一種生命歷程」來釋懷,作為堅持吃月餅的理由。

吉林市青年收藏家崔子衡先生收藏的月餅包裝紙

在我的記憶中,吉林市的傳統月餅以福源館和食品廠的為著名,五仁、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為常見餡料,後來又出品了鬆軟而厚實的「翻毛月餅」,而無論怎麼變化,終是重糖重油的高熱量食品。好在物質還未極大豐富的那些年,又甜又膩的月餅還是比較稀罕的,普通家庭也只有在中秋節的時候購買品嘗,所以頗受孩子們的歡迎,甜膩反倒成了口腹之慾追逐的核心。於是想起一個和中秋有關的段子說得最為貼切:小時候過中秋,嫦娥的故事根本聽不進去,心裡老想著月餅

除了甜膩的月餅,中秋節勾引孩子的還有各種應季水果。農曆八月正是各種地產水果上市的季節,各種園栽水果和山上的野果紛紛出現,所有水果都在果香中透著甜,讓人們的腸胃感受一個又一個驚喜。水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葡萄,葡萄粗分大粒的家葡萄和小粒的山葡萄,其中山葡萄色澤紫黑,酸甜適口,可鮮食,也可釀酒。我童年時在永昌胡同居住的院子裡,長輩就種了一架山葡萄,在經歷暑假吃酸酸的葡萄「腕兒」解饞後,中秋節時,葡萄終於成熟。因為這架葡萄產量極高,因而可以不限量食用。我最愛咀嚼帶有特殊葡萄香味的葡萄皮,山葡萄最甜、最香的部位就在葡萄皮內壁上,所以一直搞不懂為什麼「吃葡萄非得吐葡萄皮」。

海棠果也成熟了。吉林的氣候不大適宜出產大個兒的蘋果,可稍小一些的海棠果卻非常甜脆,除了個頭,口感絕不輸給國光蘋果,果香不亞於後來的「香蕉蘋果」。海棠果的品種很多,我記得雞心果、沙果、么二三等品種,只是這些水果大多是農村親戚送的,數量很大,甜既泛濫,吃的時候便有些不在意了。

圖片取自百度

中秋節前後,農村親友不僅僅送海棠果,還會送山梨、圓棗子。圓棗子和獼猴桃很像,個頭如棗子,表皮光滑,送來時往往又綠又硬,需要「捂」幾天,讓果子變軟,吃起來才甜。後來在山區見到攀附在水曲柳上的圓棗子藤,晃動下來若干幾近熟透的果實,才知道自然熟的圓棗子是醬紅色的,味道卻因少了酸味只剩下了甜。若說中秋節食物中最紅的,還得是西瓜。印象中西瓜往往是我童年時,自家唯一掏錢買的水果。我比較喜歡干沙瓤的西瓜,果汁的甘甜隨著咀嚼一點點瀰漫在口腔,比水沙瓤的西瓜口感含蓄

吃月餅和水果時,長輩們會囉嗦一些老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仙兔搗藥等等。這些故事聽得太多,根本提不起聽的興致,反倒是對遙遠的月球產生了連綿不絕的好奇。長輩說如銀盤般高懸的月亮中的暗影就是桂樹,我經常拿著月餅,奔入秋涼蕩漾的院中,抬頭仰望夜空。那時我還沒有近視,如水的月光流入眼中,月中的桂樹頃刻便在我的腦海中搖曳婆娑。然而一切光亮和暗影又都那般遙遠,嫦娥與白兔總是不能清晰窺見。悵然間,只能恨恨著咬一口手中的月餅——這才是我生命中可及之月啊!

除了老故事,長輩們還會說起一些舊時過中秋節的往事,其間也會有些爭執辯論。如拜月供桌上擺放的磁碟是六圍一還是八圍一,為什麼拜月只焚香不磕頭,為什麼旗人非得把中秋節喚作八月節……這些舊典是我所不知道的,邊吃邊聽,沉沉若醉。於是建言在院子裡放桌子拜月,說那樣吃月餅和水果,豈不是更有味道!而剛才還言之戀戀的長輩卻面帶怒色,說那些封建舊習是用來批判的,絕不可在眾目睽睽下公然效仿……

那時候的中秋節,家裡老老少少十餘口人,嘻嘻哈哈著圍在桌邊,邊吃邊聊。而今回憶起,那時光與月餅、水果一樣,都泛著甜甜的味道。不知不覺,家裡的人越來越少,曾經認真咀嚼的月餅和水果也因甜膩而被詬病。一群曾經缺少碳水化合物的人更是以「月圓事圓臉不圓」作為相互的中秋祝賀。而那搞笑段子的後半段也漸漸光臨著我的生活:長大了過中秋,月餅根本吃不下去,心裡老想著嫦娥; 如今老了,月餅不想吃了,嫦娥也沒興趣了,開始琢磨兔子了。

今天吉林市陰天,八月十五徹底雲遮,好在那一絲屬於中秋節的始終縈縈於心海,讓這看不到月色的中秋節始終沒有被溫暖丟棄……

本文為優雅的鬍子原創作品,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同意

特別鳴謝崔子衡先生一直以來對本頭條號的支持和鼓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eBzUG0BJleJMoPM_1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