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孩子離不開家庭的培養,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帶給下一代自信和善良,懂得尊重和禮義廉恥。
前兩天,小區一樓發生了小孩子「縱火」事件——一樓停著很多電動車,很多電動車現在依舊安裝著防風的把套和擋板。
這個「熊孩子」平時就喜歡拿著打火機玩,孩子知道他的爸爸慣著他,只要他不哭不鬧幹什麼都行,絕對有求必應。
因此,這個孩子就明目張胆地帶著打火機,一溜煙地就跑出去點燃了布料的防風把套,然後撒腿就跑回了家,裝作沒事人一樣。
萬幸地是有人發現了著火的把套,及時地將火撲滅,沒有人受傷,不然造成的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事情發生以後,經過調監控才揪出了這個「熊孩子」,那時他爸爸才知道嬌縱孩子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
經過批評教育以後,看著燒得面目全非的把套和擋風板,他也知道自己闖禍了,哭著跟車主道了歉,保證以後不會再作了!
唉.....現在想想還心有餘悸!
經過這件事,我想各位家長都能夠引以為戒,熊孩子操心,但這是一時的操心,趁著這個時期好好教育,立下規矩,以後可以少操很多心!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拿捏分寸很重要,但都是初為人父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幼年期到少年期的心理發展
從1歲開始至滿3歲稱為幼兒期,這個階段是智力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也是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時期。
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個性形成是以後個性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對萬事萬物都好奇的階段,在他們的世界裡覺得任何事物都陌生且有趣。
但只有我們成年人才會明白,有趣的同時也伴隨著危機,就像是每一朵美麗的花蕊下都是有毒的……就像我們家長口中說的「熊孩子」,裡面包含了多少家長的心酸與無奈?
任何一方的感情缺失,都會造成孩子心理發育出現缺陷:
- 作為父親,孩子能感受到那份榜樣的力量、能學會堅強和擔當。
- 作為母親,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內心的那份柔軟和溫度。
雖然有些孩子不會表達,但他們明白父母之間的交流表達方式、是否開心難過,這都在無形之中植入孩子們的內心。
如果造成對一方太過依賴,就會失去平衡,在孩子心理造成的結果是不可逆的。並且,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如果這個階段沒有負起責任去陪伴,那麼將是永遠的遺憾。
青春期對異性的認知
你是什麼時候懂得了要和異性保持距離呢?
青春懵懂,我想這是所有家長都經歷過的事情。
你還記得你懵懂無知太年少的時候發生過什麼事情嗎?
我們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我們有過的青澀和情竇初開,孩子們也會有。
所以需要父母有和孩子共情的能力,當孩子在遇到青春期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可以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問題,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他們度過心理的障礙和小心思,接受內心的歡喜,同時能夠理智正確的去處理情感問題。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面對異性的追求,家長可以通過交流,更能了解孩子的性格和所處的環境是否會帶給孩子壓迫和危險。
有時,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如果孩子的想法跟家長的想法背道而馳,作為家長的我們卻極力反對,這種方法就很不理智。
作為家長要及時發現問題所在,用正確的引導疏解孩子的叛逆心理,不要一味地打壓或者讓孩子聽話照做,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家長們要時刻記得,你跟孩子是平等的,想辦法和孩子變成朋友,這樣溝通交流起來才能在一個頻道,能夠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位置著想。
性教育是否正確合理
現在學校也有相應的性教育知識的課程,這些都給了家長正確且專業的指導。
作為家長,尤其是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分寸,慢慢在生活中引導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和性別意識。
父親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習慣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拿捏好分寸,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關愛,有時候適度的放手比一味的寵溺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我想說,父母的愛必須是有限度和界限的,這可以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讓孩子內心是自我約束的,否則父母就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傷害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X7n7XgB9EJ7ZLmJeW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