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動態、參與線下活動,加伊姐微信:eemoviekf06(不閒聊)
文 | 伊姐(周桂伊)杉姐
前幾天,我去看了電影《攀登者》點映。
珠峰有多難爬上去?
極端情況下,颶風時速可達189千米,氣溫可達零下73攝氏度。
喪命在登頂路上的攀登者中,大概有120具遺體還留在那裡。大多數遺體都散落在最後的大本營之上,登山的繩子還纏在腰間。
珠峰上最著名的遺體馬洛里,當年他攜帶的柯達照相機已不知所蹤,他是否登頂成為未解之謎
《攀登者》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它改編自歷史真實事件,講述了1960年、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攀登珠峰的驚心動魄之旅。
電影的開篇,中國登山隊要從被稱為死亡之路的珠峰北坡爬上去,而之前,從沒有人這麼走過,難度與危險係數有多大,難以想像。
最後關頭,方五洲甘當人梯,曲松林為增加摩擦不打滑而脫掉了靴子。珠峰下來,他的腳凍成壞死,只能截掉一半腳掌。
他們遭遇了太多次險情,包括,在千鈞一髮的時刻,隊長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而放棄了相機。
但是,相機丟失,沒留下登頂照片,國際上拒絕承認我們中國人曾經征服珠峰。
方五洲看著隊員的犧牲化為質疑,曲松林自責為何不死,以保住相機——這個遺憾,折磨了所有登山者十五年。
《攀登者》這部電影,有真實原型,有珠峰險景,有宏大特效,但我萬萬沒想到,讓我在影院潸然淚下的,居然是方五洲和徐纓的感情戲。
登山歸來卻遭受質疑的方五洲成了失敗者,在一個沒有解的問題里畫地為牢,自此一蹶不振。
登山隊沒了,他在鍋爐房渾噩度日。面對眾人的嘲諷,他一語不發。
他的沉默和自卑不光葬送掉了自己的光陰。
還有另外一個人——徐纓(章子怡飾)。
第一次攀登珠峰,支撐方五洲活著回來的信念是徐纓。
但因為相機失誤,迎娶告白成了壓在心底的石頭,一個在迴避,一個在等待,兩個相愛的靈魂無法再有下文。
直到徐纓遠赴蘇聯,方五洲痛苦沉默良久,只說了一句——「去吧,那邊氣象學發達,登珠峰,氣象學太重要了。」
徐纓含淚遠去,在寫給方五洲的信里,她的話驚心動魄——「五洲,我到了莫斯科後才知道,原來你登的那座山,是在我們倆之間」。
電影中,很多人都有和我們一樣的疑問。
人為什麼要登珠峰?
尤其在那個年代,登珠峰能解決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嗎?
楊光(胡歌飾)的回答是,因為山就在那裡。這是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的話說。
方五洲說,幾億人民只能想著吃飯這點問題,我們這個民族又有什麼希望呢?
但《攀登者》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比珠峰更高。
方五洲和徐纓這樣的情感故事,我們現實中,見的還少嗎?哪對夫妻或者愛人,沒有隻屬於自己,無法宣之於口的秘密?
我認識一對夫妻,他們的問題其實很常見,也很不戲劇化。
男方很喜歡孩子,也很愛自己的妻子,但是雙方努力了四年,都沒有懷上。
第五年,男方的媽媽去世了,臨終最大遺憾是,在她有生之年,沒看到孫子盡享天倫。
第五年,妻子被確診終身不孕。雙方互相安慰,但某種遺憾像霧一樣起了,就漸漸濃得再也化不開。
妻子開始拒絕跟他過性生活,甚至認真談過希望離婚解脫。男方在各種壓力和痛楚里,開始沉默。
旁人大可以說一句,領養就好,或者,為了孩子影響感情,政治不正確啊。
可那是他們自己的真實人生,誰能代替他們的感受?
人之所以稱為人,是因為有理智和情感衝突的、不可自控的落差,在不能解決的問題面前,我們如果選擇迴避和沉默,這就會成為我們和親密愛人,甚至我們和自己之間,高不可攀的珠峰。
表面上來說,《攀登者》登的是珠穆朗瑪峰,挑戰的是生理極限。
但認真揣摩一下,這部電影中每一個主角的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珠穆朗瑪」。
- 方五洲的山是「國家榮譽不被認可」,多少次夢回珠峰,卻只能對著徐纓壓抑地哭喊「對別人來說珠峰是地獄,對我來說那是天堂!」
- 曲松林的山是「那台丟失的相機」,15年鬱鬱寡歡,對方五洲又謝又恨:「如果是你負責攝影,你一定會保全相機,放棄生命。但你為什麼幫我做選擇?!」
- 徐纓的山是「沒說出的話」,她堅守在礦山,她遠赴蘇聯學氣象,她選擇去爬珠峰,都是為了離方五洲的世界更近一點,再近一點。
外表的傷痛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到,但內心的傷痕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倉央嘉措有首詩,用來形容方五洲和徐纓的感情,真的再合適不過。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卻仍有那麼多人,
因心事過重,
而走不動。」
由於國際不承認1960年的那次登頂,中國登山隊決定在1975年再次嘗試登頂,同時還要測繪最新的珠峰高度數據。
而當年登頂珠峰的方五洲和曲松林,便要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如果說電影里,1960年攀登最讓人難忘的是方五洲,那1975年攀登最讓人難忘的,是徐纓的表現和選擇。
15年了,她比任何人都知道,如果他爬不過這座山,這座山就永遠長在了他心裡。
- 她遠赴蘇聯學習十五年,是為了加入1975年的登山隊,因為她知道,方五洲一定會在那裡。
- 她在中央氣象局宣布窗口期已過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判斷,預測出一個極度短暫的窗口期,但這是給方五洲通往天堂的路。
- 最後衝刺時刻,因為巨大風暴干擾了通訊,她害怕無法獲得準確消息的方五洲貿然登頂,做出了驚人的舉動。
在徐纓人生的最後時刻,我在電影院聽到了分明的啜泣。那一刻,銀幕上的徐纓說——
- 「真好,我們之間的山,消失了。」
一個為愛情敢於犧牲生命的女人的勇氣,和一個要挑戰世界第一高峰的男人的勇氣,他們要去攀登和越過的高度,孰輕孰重?
《攀登者》是一部特效一流的大製作,很多個時刻,我的心跳隨著鏡頭加速。
影片展現了登山時那些瞬息之間,命懸一線的場景。
隨時隨地,無法預測的巨大雪崩。
憑藉架梯才能通過,而下面就是萬丈懸崖的冰裂縫。
時速超過龍捲風,頃刻就會把人刮跑到幾公里外的大風。
傾斜度呈90度的雪坡,帶著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懸崖。
在絕境之中,登山隊員挑戰的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極限。
電影也請到了阿來作為編劇,五年磨一劍,所有演員主創,都對表演奉獻了最大誠意,就像對珠峰的敬畏一樣。
(吳京在2019年1月初抵達崗什卡雪峰,進行了半個月的極寒訓練。其間缺氧生病,或者被雪埋住的場景,太多太多了。)
人為什麼要爬珠峰?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章子怡完美飾演了徐纓,作為一個演員,她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要爬的不一定是珠峰,是一個你的目標,但它一定要在那裡。」
祝福每個人可以在內心的珠峰,見眾生,見自己。
9月30日,《攀登者》上映,你記得去看看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