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不管是誰錯過它,我都覺得太可惜了!

2022-07-03     伊姐看電影

原標題:2022年不管是誰錯過它,我都覺得太可惜了!

了解 伊姐本人最新動態、參與 線下活動

加伊姐微信: eemoviekf04(不閒聊)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每天上午9 :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小星

轉眼間,2022年已經進入下半場。

上半年起起落落,希望下半年對我們都好一點,要有信念,有希望,有儀式感,說到儀式感,我當然選擇走進電影院。

它是七月的第一部電影,也讓我被溫暖治癒。

酷夏已至,它的片名,多多少少讓人有種「反季節」的恍惚感;關於疫情,我們心裡多少有「一聲嘆息」。

可是,黑暗裡,這些情緒都在電影的一個一個細節里慢慢消失,當片尾字幕出現時,我鼻子一酸。

幸好沒有錯過你。

《你是我的春天》

《你是我的春天》做得最好的一點是 ,它沒有迴避疫情的殘酷,也沒有一味地「歌頌」,而是直面了苦難和死亡,某些場面,仿佛紀錄片一樣真實。

在電影里,你可以看到,每天小區都有人被抬走,每個人都被有感染風險的陰影籠罩。

你可以看到醫療擠兌的場面,醫院裡人潮湧動,每個人都奔跑、焦慮、詢問,聲嘶力竭,走廊里全部是床位,老人需要在地上被搶救。

超高壓的工作量、眼前不斷消逝的生命,志願者也情緒失控,渾身發軟癱坐在休息室的地上。

最震撼的是,《你是我的春天》讓我們看到,醫護也只是普通人,和我們有著一樣的七情六慾。

影片中有一個完整的段落是關於ICU醫生 龔臣 (黃超 飾)和護士妻子楊珊 (楊斯 飾)的故事,代入感真的太強了。

不誇張地說,這一段,黃超和楊斯兩位我們不那麼眼熟的演員奉獻了年度級的高光演技,而且,這也是迄今為止,所有疫情題材影片中最真實、戳心到令人震撼的呈現。

龔臣(黃超 飾)是ICU的主治醫生, 急診室,是他的戰場。

他每天穿梭在這裡,送走逝者,繼續全力搶救下一個病患。

下班後,他就住在車上,那裡有她的妻子,同一個醫院 護士 楊珊。

為了保護家人,他們選擇了吃住都在車上。那個狹小的空間,是他和護士妻子休息的地方。

他們很少說話,除了偶爾會給兒子打個電話,其餘大部分情況都是寥寥幾句,然後裹緊被子,抓緊 空隙休息一下。

作為ICU的主治醫生,龔臣非常清楚同事們的恐懼與悲傷。

但是,他能做的也只有疲憊地安慰、打氣,然後繼續硬挺著奔赴「戰場」,繼續搶救擠滿病房的病患們。

「人只要有口氣在,希望就在。」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們挨個打電話通知家屬的全過程,用武漢話說著「蠻抱歉、蠻遺憾」,聽著電話那頭家屬們的哭聲。

電影銀幕上,特寫著龔臣的後腦勺,那是他無言的沉默。

醫生和護士,每天面對死亡,一遍遍重複著自己強烈的無力感,已經是巨大的摧毀;然而,真正讓他們更崩潰的是,戰友的離開。

龔臣的戰友,紀永亮醫生在救治疫情病患的過程中,感染了新冠。

病情極速惡化,第一次靠插管穩定住了。

但第二次,一群人拼盡全力,卻也無力改變心率監測逐漸從波動變成一條直線。

在應該宣布死亡的時刻,龔醫生依舊不甘心放棄,繼續為戰友做著心肺復甦。

這個場景全程無聲,沒有人敢打斷他,提醒他,一直到他精疲力盡,輕輕說——我按不動了,夥計。

頃刻間,眼淚濕潤了大家的口罩、護目鏡。

但很快,他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給大家打氣:「我們沒資格垮掉,我們沒有退路,往前搞往前沖,搞一仗。」

他心裡真的能過去嗎?

他自己默默抽了一支煙,回到車上,面對妻子不斷質疑:「為什麼一天才給你們一個N95口罩」、「別人跟我說,你在插管時面罩被病患噴濺的血液和唾液污染了,這些事你從來不跟我說」,不想妻子擔心,因此屢屢迴避問題,但最後還是難免地與妻子激烈地爭吵起來。

直到,妻子朝他吼:「你不要這樣跟我說話!你知道每天我除了工作壓力,就是擔心你,我心理壓力多大嗎!」

那一刻,他終於繃不住了,情緒崩潰地大喊:「紀永亮死了!」

那一晚,夫妻倆淚眼婆娑地坐在車裡,彼此依偎,無言到天亮。

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龔醫生崩潰那一夜道出的心裡話,那麼無力、絕望又帶著不甘心、不服輸的倔強與堅挺。

我相信這就是站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最真實的心境。

在這種殘酷里,正因為平凡,才顯得格外偉大與充滿能量,讓人深深敬佩。

黃超和楊斯的表演真是太棒了,看的過程中無數次讓我產生錯覺: 以為他們就是真實的醫護工作者。

演員紮實的表演功底是一方面;為了儘可能地真實,他們也全力以赴,以最真誠的姿態準備著。開拍前期,演員們特意前往醫院實習體驗,還邀請了真正的醫護人員指導。

(演員黃超還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用百字小作文記錄這一切)

電影用了手持攝像機的紀實方式,兩個場景:一個急診室、一輛車裡,緊跟著龔臣楊珊這對醫護夫婦,通過寥寥幾人貫穿這個故事。

除了黃超和楊斯,鏡頭裡ICU里其餘的醫護人員都是真實的在一線抗疫的醫護們,電影也完整展現了殘酷疫情下的醫療擠兌、插管過程、搶救過程,通知病患死亡過程。

就像導演董越說的,那是一種無限堅持真實的效果。

一次次讓你感受到,那個武漢的冬天是真的,那麼寒冷,而那些為此付出生命的人,我們永遠也不能忘卻。

電影還特別在片尾為我們,為那群用生命在救命的人們準備了一個誠意滿滿的小彩蛋:滿屏的曾經在一線守護過我們的醫護人員名字。

這些名字,不管時隔多久,都值得被記住。

《你是我的春天》不迴避真實和苦難,但它的好也是,它不止於渲染悲痛,它最終想告訴你——

也許會遲到,但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跨越山海,終被救贖。

I CU里的醫生龔臣和 楊珊是武漢疫情里,普普通通的醫護人員,也是電影要描寫刻畫的其中一組,電影把鏡頭對準了那些好幾組最真實的小人物,最後你會明 白: 最殘酷的人間,依然有希望。

他們是為愛相守的情侶。

為了心愛的姑娘 尚小雨(周冬雨 飾), 李南風(尹昉 飾)不顧危險從異地趕來, 奔走在空城之中,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和守護著她,以及警告他「離我女兒遠點」的「准丈母娘」。

他們是離鄉打工的農民兄弟。

劉二紅(宋小寶 飾)和王大鵬(潘斌龍 飾),為了討回血汗錢,機緣巧合地馳援武漢,逆行而上。

他們是社區幹部。

社區幹部老王(王景春 飾)協助大家搶菜,調節鄰里矛盾,被各種雞毛蒜皮煩擾 。因為媽媽做了醫護志願者,而獨自在家的小麥(趙今麥 飾),是他最大的「麻煩」之一。

因為疫情,我們都經歷過聚離,但這些故事讓你明白—— 「家」不止於血緣,它有很多定義。

它是願意天涯海角給你的陪伴,不離不棄給你的守護。

影片里,在那段艱苦的時光里, 小雨永遠地失去了媽媽,但是,她並不孤單。因為疫情的考驗,男友南風堅定地進入了她的生命里。

家,也不止於完整的形式,最重要,是彼此可以看到,彼此可以體會,彼此真的發生聯結。

李敬(黃曉明 飾)一家子的故事,讓我非常觸動。

特殊時期,身為護士的妻子王雅爾(宋佳 飾)趕往前線支援,家裡只剩下丈夫李敬(黃曉明 飾)和兒子樂樂(張航誠 飾)。

平時不怎麼溝通的父子倆被迫日夜相處,時刻「鬥智斗勇」,正如很多個現實中的居家日常,彼此關係一度變得很緊張。

樂樂聽媽媽的話,每天都要給外出回家的爸爸進行消毒。然而,消毒液用完了,爸爸珍藏的茅台變成了替代;

居家學習原來是那麼痛苦的事兒,因為他和媽媽有約定的作息時間表,李敬粗暴打斷,一頓暴怒;

雖然家裡有爺爺奶奶給的臘腸和葉兒粑,但是不太會做飯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的李敬,天天帶著他吃泡麵。

樂樂心裡對爸爸的「怨念」也越來越深。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李敬根本意識不到,這個家媽媽付出了多少;而兒子和自己雖然是父子,但事實上多麼陌生。

他終於懂得, 只有付出愛的行動,才有真正緊密的家。

李敬的心,終於慢慢柔和下來。

這個故事裡最讓我感動的,是孩子對父母的那種承擔。

我們總覺得,只有我們對孩子付出,但事實上,孩子沒有一刻不希望,有能力將父母拯救,表達感恩。

聽完哪吒的故事,樂樂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希望的種子:他希望自己變成哪吒,可以幫媽媽一起打敗病毒

電影用非常溫暖的方式告訴我們, 不管世界變成怎樣,有愛的存在,本身就是春天,有愛的日子,我們就活在春天。

正如片名,以及整部電影里滲透出的「春天」那勁兒:溫暖、治癒、充滿希望。

雖然今天疫情還沒有消失,但是——

只要你在,四季皆春

2022下半年剛剛開始,帶著愛的人,一起去《你是我的春天》里迎接我們之間的春天吧,去感受一下溫暖、治癒和希望。

2022下半年,請對我們好一點。

獲取更多好文

·《33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4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5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6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37歲知道的事: 關於性,關於錢,關於愛》

微信訂閱號總是莫名其妙改版

為了避免我們一不小心 錯過彼此

大家記得把「伊姐看電影」設置為星標 關注

只需要五秒鐘哦~~

先點擊任意一篇文章標題下的藍色字「伊姐看電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a7f5dc7efc032acc4950f1e75fe3d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