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防輸入工作 中外一視同仁

2020-04-13     珠海香洲

4月12日,針對社會關注的境外輸入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復工復產等問題,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

截至4月11日24時,全省已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183例,其中,中國籍145例,外國籍38例。外籍病例主要來自奈及利亞、安哥拉、巴西、法國、英國等國家。全省還報告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6例(中國籍10例,外國籍6例),無症狀感染者44例。

此外,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就廣東省實施防疫措施涉及非洲國家在華公民有關問題發表談話,廣東高度重視對包括非洲籍人士在內的所有外籍人士確診病例的救治工作,制定專門方案,作出妥善安置,成功救治了一些非洲籍危重病例,最大限度保障了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同日,廣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取得的階段性重要成效。

焦點1

目前境外來粵在粵人員底數已基本摸清

發布會披露,截至今年4月11日,廣東共有常住外國人11.7萬人,其中亞洲6.08萬人,美洲2.89萬人,歐洲1.57萬人,非洲6700多人,大洋洲4700多人。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183例,主要分布在廣州119例、深圳37例、佛山11例。

此外,全省報告的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6例中,外國籍6例(奈及利亞5例、賴比瑞亞1例)。在廣州市的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中,土耳其籍病例引起關聯病例1例、非洲籍引起12例。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克慶介紹,目前廣東防範境外疫情輸入任務艱巨、壓力很大。

如何扎牢「外防輸入」的籬笆?廣東抓住關鍵點,通過由口岸檢疫、醫學觀察隔離點、社區排查、發熱門診、醫院救治組成的「五道防線」,全方位織密織牢境外疫情輸入防護網。

林克慶介紹,全省目前報告的183例境外輸入病例,均是被「五道防線」所攔截髮現,其中口岸檢疫發現87例,醫學觀察隔離點發現81例,社區排查發現8例,發熱門診發現7例。

從3月21日起,廣東對所有14天內有國外旅居史,且目的地為廣東的入境人員,實施14天隔離醫學觀察。3月27日6時起,對港澳經廣東口岸入境旅客實施全部隔離醫學觀察、全部核酸檢測,切斷輸入病例交叉感染渠道。

針對前期入境人員,廣東則持續加大主動排查力度,在省內開展了拉網式大排查。3月22日,省委、省政府部署對3月8日至3月21日的近5萬存量入境人員,組成「三人小組」逐一上門排查,開展健康狀況問診,並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同時,組織對各國特別是疫情高風險國家來粵在粵人員全部進行滾動摸查,目前已核查近9萬人。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多例境外輸入病例及其關聯病例。

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周斌介紹,廣州市對3月8日之後入境、未納入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入境人員進行全面排查,並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對排查中發現的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第一時間集中收治,對密切接觸者、潛在密切接觸者等全部納入健康管理,實施隔離醫學觀察,落實醫學巡診。

據林克慶介紹,目前境外來粵在粵人員底數已基本摸清,相關人員已全部納入健康管理。

廣東未來疫情發展形勢應如何研判?省疾控中心主任鄧惠鴻表示,目前,廣州等地正加緊開展社區排查消除隱患,隨著排查工作的持續深入,預計還有零星的病例報告。

焦點2

反對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差異性做法

隨著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增加,廣東開展來粵在粵外國人疫情防控工廣受關注。

林克慶明確在外防輸入過程中,廣東始終堅持依法依規、一視同仁、人文關懷。「中外一視同仁、各國一視同仁,對所有來粵在粵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視,對所有入境人員執行統一的疫情防控措施。」他說。

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從一開始就專設了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牽頭的外事工作組,隨著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形勢變化,又進一步成立了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專班。

在制定相關措施時,廣東嚴格遵照有關國際公約和慣例,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有關規定,按照上級外事部門的要求和指導意見,依法制定和實施各項防控措施,做到依法依規。

而在落實這些措施時,廣東同樣始終堅持一視同仁原則,既不給予外國人「超國民待遇」,也不對其進行差別對待,既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合理訴求,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協助,也堅決反對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差異性做法,對歧視性言行更是零容忍。

一視同仁對待在粵外國人的同時,林克慶也表示,所有在粵外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和地方法規,如拒不配合,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焦點3

在粵外國人必須接受新冠肺炎預防控制措施

有記者問「在粵外國人在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疫情防控方面要注意哪些事項?」對此,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楊日華表示,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也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疫情防控期間,在粵外國人必須接受新冠肺炎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拒不配合,或者阻礙執行職務,公安機關將給予警告、罰款、拘留等處罰。

此外,根據《出境入境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違反中國法律法規的外國人,公安機關還可視其違法行為作出宣布證件作廢、註銷、或收繳證件、限期出境、驅逐出境等決定。涉嫌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呼籲外籍人士配合防控工作的同事,發布會上也介紹了對來粵在粵外國人的疫情防控服務工作。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陳秋彥介紹,該辦加強了信息發布工作、加強與駐穗總領館的溝通聯繫,加強對在粵外國人的人文關懷。他說,廣東開通24小時多語種諮詢服務熱線等方式,宣傳我省疫情防控政策。自熱線服務開通以來,目前已承接話務近9000宗,外籍人士諮詢最多的問題是隔離措施、口岸通關及境內停留有關政策要求。

焦點4

尚未發現無症狀感染者造成的後續傳播

廣東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少,有無造成後續傳播?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段宇飛在介紹,截至2020年4月11日,廣東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360多萬人份。目前,全省共398人首報為新冠病毒感染無症狀感染者。至今,我省尚未發現無症狀感染者造成後續傳播的情況。

段宇飛介紹,我省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早期,就高度重視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和管理,通過對重點人群主動開展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儘早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並進行規範管理,極大地降低了傳播風險。

為了儘早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廣東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針對「密切接觸者」「來粵返粵人員」「發熱門診患者」「非發熱門診及住院患者」「重點場所排查的發熱人員」等五類重點人員,開展全面排查,確保一個不漏。目前在全省設立311個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對所有密切接觸者全部實行單人單間集中醫學隔離觀察。

對來粵返粵的存量境外來粵人員,廣東持續開展拉網式系統全面摸底排查,排查出的境外來粵返粵人員一律開展核酸檢測;加強湖北來粵返粵人員健康管理,對湖北來粵返粵人員統一納入社區管理,及時進行核酸檢測。目前,我省對無症狀感染者實施與確診患者相同的措施。

此外,廣州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唐小平介紹,4月5日,廣州啟動了對重點國家、地區的重點人群大排查。廣州市近期報告的無症狀感染者,全部是通過主動排查發現的,包括通過入境口岸排查、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篩查發現等,「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顯示,相對於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較弱,引起的傳染在較為密切接觸的人群中、在密閉通風不良的場所中才會發生,其傳播力有限,目前廣州的無症狀感染者還沒有引起後續傳播的情況。」

焦點5

規上工業企業總體復工率超過99%

林克慶介紹,廣東堅持戰疫情、穩經濟「兩手抓、兩促進」,及時出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30條」「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條」「金融暖企18條」「穩外貿20條」「支持中小企業26條」「促進就業9條」等系列「政策包」,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下堅定不移推動復工復產,努力把「兩難」變成「兩全」。目前,全省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

截至4月11日,全省企業總體復工率達87%以上、總體復產率達98.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體復工率超過99%,批發、零售等服務企業已基本全面復工,異地務工人員已基本返崗;984個在建省重點項目復工率超過99%;全省糧食、蔬菜、水果、豬肉、蛋類等儲備和供應充足,人民群眾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下一階段,廣東如何統籌做好防疫情境外輸入和復工復產工作?林克慶表示,廣東將進一步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的條件,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堅持投資、消費、出口齊發力,抓好農業生產,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實安全風險防範各項工作,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林克慶表示,廣東將持續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精細化措施,繼續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他介紹,我省將更加精準有效地落實復工復產的各項舉措,及時清理企業復工復產有關前置條件,加強重點企業復工復產跟蹤服務,為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創造更好條件。同時,紮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和穩投資工作,多措並舉加快釋放市場需求,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加快復工復市,因勢利導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

另外,在保持防控力度的同時,廣東著力構築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全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解決好部分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千方百計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民生保障各項工作。在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介紹,廣州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服務企業,出台「暖企15條」「穩增長48條」「信用助企9條」「政策包」支持企業,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提振企業信心,強化防疫物資供應保障企業需求,有力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來源:南方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OOvc3EBiuFnsJQVDi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