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西之水
近日傳出消息,國際奧委會將在2020年5月評估日本疫情,以探討是否按原計劃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雖然如今言之尚早,但本次奧運會真的延期乃至停辦,那就是歷史上第二次因為「武漢」這個概念而受影響的東京奧運會。畢竟,日本之所以棄辦1940年東京奧運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日本陸軍在1938年發動武漢會戰。
1940年東京奧運會有著許多「第一次」的象徵意義。它象徵著國際奧組委第一次認可亞洲國家擁有舉辦奧運會的能力,第一次將舉辦地放在歐美之外的大洲,第一次試圖打破種族與民族界限弘揚19世紀末顧拜旦男爵所宣傳的奧林匹克精神,但與此同時,這也是主辦國政府因為戰爭原因第一次主動棄辦的奧運會 (一戰時期的1916年柏林奧運會的中斷為國際奧組委主動宣布)。
2019年日本NHK大河劇、以東京奧運會為題材的 《韋馱天》收視率並不高,但觀眾只要能繼續看下去,卻都對這部劇評價甚高,更對貫穿全劇的嘉納治五郎有了嶄新印象。
日本NHK 大河劇《韋馱天:東京奧運的故事》中的嘉納治五郎
對於體育愛好者來說,嘉納治五郎自然是以柔道創始人名揚世界。他以不甚出眾的身體條件參悟日本傳統柔術中「以小搏大」原理,從而創立標準的柔道訓練模式,告訴所有人只要找准「重心」,再健壯的對手都會被輕易摔倒在地。這不僅強化日本人的體育基礎,更讓當時缺吃少穿的日本人找到挑戰比自己健壯之人的精神支點。正因如此,早在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大日本武德會認為嘉納治五郎對鼓舞日本人精神功不可沒,授予其「柔道範士」(「范士」為日本「武道」中最高名譽者)稱號。
然而 《韋馱天》卻完全沒有把重心放在「柔道」一面,而是放在作為國際活動家的一面。在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男爵的請求下,1909年開始,擁有流利英語會話能力的嘉納治五郎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他也是第一位出任此職的亞洲人。
雖然這份榮譽如今看來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奧運會設立初衷並不是舉辦國際最高水準的比賽,而是為了弘揚奧林匹克運動精神與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好交流,參賽者也大多為有著其他專業工作的業餘選手。為了把奧林匹克精神從歐美國家弘揚到全世界,那就必須藉助當時歐美之外唯一受到西方國家認可的 「文明國」日本之手,而日本最著名的體育教育家自然就是嘉納治五郎。因此,嘉納治五郎當選奧委會委員一職,既是對他作為柔道創始人的認可,也是對他作為奧林匹克精神推廣者的一種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FR7LHEBnkjnB-0zYT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