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在中國空軍最黑暗的時代登場,每損失1架飛機能擊落擊毀7.7架日機

2023-11-20     國家人文歷史

原標題:「飛虎隊」:在中國空軍最黑暗的時代登場,每損失1架飛機能擊落擊毀7.7架日機

飛虎隊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不久前,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格林和飛虎隊老兵哈里·莫耶、麥克馬倫共同致信習近平主席,介紹基金會和飛虎隊老兵支持推動中美友好交往的情況,表示將傳承和弘揚中美合作的寶貴精神財富。

9月12日,習近平主席覆信格林、莫耶和麥克馬倫。覆信中,習近平強調,追憶往昔,中美兩國人民在抗擊日本法西斯的鬥爭中同仇敵愾,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結下了深厚友誼。展望未來,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對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負有更加重要的責任,應該也必須實現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美關係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新時期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新時期飛虎隊員的參與和支持,希望飛虎隊精神能夠在兩國人民之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飛虎隊老兵參觀柳州市壺西實驗中學。來源/新聞欄目《東方時空》大國來信·傳承飛虎隊精神截圖

那麼,飛虎隊當年究竟譜寫了一段怎樣的不朽傳奇呢?

中國空軍最黑暗的時代

1940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為艱難的第四個年頭。棗宜會戰中宜昌淪陷,日軍以此為基地開展對陪都重慶的大轟炸;9月,日本海航最新型的零式戰機進駐漢口機場,一次空戰就擊落擊毀中國空軍34架老式蘇制驅逐機中的24架,一批經驗豐富的中國飛行員壯烈殉國。隨著《蘇日中立條約》的突然簽署和蘇日媾和,曾經發揮重要作用的蘇聯空軍支援人員及裝備也開始撤離,使得已經消耗殆盡無法補充的中國空軍陷入絕境。

在中國某處,當空襲警報拉響時,配備降落傘的美國飛行員們飛快地跑向他們的戰機,升空驅趕來犯的日軍飛機。

在半年時間裡,重慶遭受了數千架次的轟炸。「日本轟炸機像加拿大天鵝在春天從路易斯安那州飛向北方一樣,擺著漂亮的V形陣……數百枚銀光閃閃的燃燒彈灑落,大火晝夜不息。」這一切都被退役少校陳納德目睹。作為前美軍航空戰術學校教員,他目睹了這支小型空軍逐漸被消耗的全過程。

20世紀30年代,受義大利人杜黑的「制空權」理論影響,「轟炸機制勝論」在歐洲頗為盛行,英國首相鮑德溫等政客都公開為之搖旗吶喊。美軍也把重點放在水平轟炸技術上,力主戰鬥機俯衝轟炸的陳納德鬱郁不得志。但在中國,他卻得到了蔣介石及宋美齡的信任,重操舊業承擔起飛行員訓練的老本行。1940年冬,在昆明航校擔任顧問的陳納德受委託前往美國,協助外長宋子文和駐美大使胡適,接洽美援航空武器的問題。陳納德首先利用其個人人脈和多方斡旋,終獲羅斯福總統授權,效法「不列顛之戰」中的「老鷹中隊」,以非官方渠道秘密組建一支500架飛機的志願軍,幫助中國儘快恢復已經消耗殆盡的空軍。

縫在飛虎隊飛行員制服上的字幅,用來指示軍民救護被擊落的飛虎隊員

這支部隊完全是燃眉之急下的急就章,第一批運抵的戰機是100架原本經澳洲運往英國北非戰場的P-40戰機,飛機匆匆塗上中國軍徽,但仍然保留了英國沙漠黃和橄欖綠的迷彩,還有少數洛克希德赫德森和道格拉斯A-20也是截留的英軍飛機。而第一志願大隊的100名空勤人員,則與「老鷹中隊」從社會青年中招募不同,全部是有經驗的美軍飛行員。按照國際中立規則要求,所有的美籍飛行員均需先辦理退役手續,與美軍官方釐清關係,然後再與中國中央飛機修理公司簽署合同,成為該公司的雇員,並持民間護照以遊客的身份前往中國。自此,這些美籍空勤人員將不再聽命於美國軍隊的指揮,他們的正式身份將成為中國空軍美籍志願飛行隊員——也就是後來的「飛虎隊」。

陳納德的預期是在美國非官方的穩定渠道援助下,通過《租借法案》援助的美製飛機和志願飛行員組成技術隊伍,幫助中國培訓和重建空軍。但戰事的發展迅速超出了預期,當志願大隊還在緬甸組裝戰機開展訓練時,太平洋戰爭就全面爆發了。珍珠港遭到突襲,日軍席捲南洋,兵鋒直指印度,滇緬公路的重要性凸顯。剛剛成型的這支小部隊變成了護路隊。

陳納德將僅有的三個中隊一分為二,兩個中隊駐紮滇緬公路的終點——昆明,一個中隊派駐公路另一端的仰光,在那裡協防英國空軍。在昆明,「飛虎隊」擊落4架從河內來襲的日機,使昆明安享了一段時間的寧靜。在仰光,「飛虎隊」一次就擊落日軍8架九七式重轟炸機和5架九七式戰鬥機。1941年的聖誕節,日軍派出88架轟炸機和戰鬥機再次空襲仰光,志願大隊只剩12架P-40,真正的以寡擊眾,但卻擊落了10架日機。

這些小勝逐漸積少成多,在中美英盟軍將士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此時滇緬地面戰局的失敗已經無法挽回,遠征軍撤往緬北野人山,志願大隊也面臨著最為困難的時期,留在緬甸的P-40戰機損耗到只剩4架。但志願大隊還要按照軍方高層的要求,每天飛掠被圍困的步兵部隊頭頂來鼓舞士氣。隨著滇緬戰役的失利,「飛虎隊」摧毀了怒江上日軍搭建的浮橋,扼殺了日寇進攻雲南的企圖。

鋁與血的基因

志願大隊的飛行員主要來自美國陸軍航空兵、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根據美國海軍公開的文獻表明原計劃要招募300-400人來華,但在珍珠港事件前只完成了第一批100人的招募。從履歷來看,這是一群了不起的飛行員,有西點畢業生,有企業號航母的飛行員,也有郵政飛機的貨機駕駛員。這些年輕人為了金錢、榮譽或者戰鬥的刺激來到中國,莽撞散漫而勇敢。

志願大隊的風氣和駐歐美軍飛行員有相當不同,為了破壞日軍的電話線,他們會像中國飛行員那樣節約子彈,貼地低飛用機翼割斷電線。在日軍強渡怒江時,飛行員大衛·希爾受命率4架P-40戰機孤軍突襲,在高差1600米的藏南險峻河谷中,連續4天轟炸將日軍浮橋和工兵炸癱,徹底斷絕其過江入侵的企圖。飛行員詹姆斯·霍華德在後來離開轉調歐洲戰場為轟炸機護航,曾遭遇30多架德國戰機並擊落其中6架,目擊此景的轟炸機乘員這樣評價他:「仿佛整個德國空軍都升空了,但我們那一架野馬戰機撲上去和他們單挑,上上下下到處都是他的影子,他就是一支軍隊。」

1943年,美國空軍地勤人員在中國組裝美國共和飛機公司生產的P-43戰鬥機

志願大隊從建立到解散,在7個月的空戰中出現了19位王牌飛行員,擊落日機229架,而自己只折損了22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接收的129架P-40戰機損失了78架,和盟軍其他陣線相比有著較高的交換比。

1943年,「飛虎隊」3名王牌飛行員查爾斯·邦德、大衛·李·塔克斯、愛德華·雷克托在英國駐美國大使館接受傑出飛行勳章

牛鞭末端的航空隊

「飛虎隊」的輝煌很快被美國本土用來正面宣傳。在日軍凌厲的攻勢下,珍珠港的裝甲戰艦被打斷脊樑翻沉港內,麥克阿瑟丟下幾萬菲律賓的駐軍敗走澳洲,香港和新加坡在短暫的抵抗之後都紛紛淪陷,而這支活躍在滇緬地區的小型孤軍的表現卻顯得格外突出。

珍珠港事件三個月後《生活周刊》某期雜誌里,曾經展現過這樣鮮活真實的40年代。翻過一篇講童星秀蘭·鄧波兒成長煩惱的八卦新聞,接下來是大幅的圖片報道:芒果林中簡陋的中央飛機修理公司,摔得稀爛的日本飛行員,塗著鯊魚頭的掉漆戰機,開吉普叼煙捲的老美。報紙廣告上用整版展示陳納德給通用汽車的書信:「在滇緬戰場上我們用貴廠發動機驅動的戰機擊落200架敵機,沒有因為發動機故障丟失過一架飛機,望再接再厲,中國陸軍美籍航空志願飛行隊,陳納德中校。」

「飛虎隊」已經成為美國人民的明星,但此時的志願大隊也到了無法作戰的低谷。然而,以寡擊眾的最艱難時期也已經過去,美國的戰爭機器全面啟動。實際上,珍珠港事件的當月,美國軍方已經決定將這支編外的「志願軍」重新歸建。

陳納德自然不願意將這支本屬於中國空軍的獨立力量拱手交給美軍,何況當下滇緬戰事如此緊迫。更為可惡的是,來接班的居然是導致他離開美軍航校的死敵比塞爾中校,一個「轟炸機制勝論」者。此人並不熟悉中國戰場,如果他擔任駐華美軍航空兵總指揮,那將是一場災難。但中緬印戰區最高指揮官史迪威將軍和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將軍施加了壓力,威脅將切斷志願大隊本來已經非常脆弱的補給。

1942年3月,在蔣介石、宋美齡、史迪威和比塞爾的會談中,蔣介石堅持未來的美軍駐華航空隊仍然由陳納德指揮,意見被史迪威接受。駐華美軍航空隊將改編為一支美軍航空特遣部隊,由已經提升為準將的陳納德指揮,原定接管這一職務的比塞爾擔任駐印度的第10航空隊指揮官,成為陳納德的上司。一些老隊員因為厭惡比塞爾,申請脫離志願大隊返回各自原來的陸海軍部隊服役。

抗戰期間,蔣介石、宋美齡與「飛虎隊」陳納德將軍合影。

陳納德的幾個主要中隊長留了下來,成為新成立的特遣隊第23大隊的中堅——這就是新的「飛虎隊」。陳納德將軍還動用東方式的謀略,申請讓比塞爾的第10航空隊第16中隊來昆明輪戰,並藉機將這支部隊納入自己旗下,再未歸還。在接下來的9個月里,飛虎隊又擊落了149架來襲的日機,並向華南、緬甸和印度支那的日軍傾瀉了數百噸的TNT。

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羅斯福總統鑒於志願大隊的突出戰績,以及杜利特轟炸東京取得的奇襲效果,認為轟炸日本將極大地鼓舞中國人民的士氣,因此特批成立駐華美軍第14航空隊,陳納德為少將指揮官。

卡薩布蘭卡會議後,盟軍領導人視察在中國的美國空軍部隊,路過一架P-40戰鬥機時的合影。

陳納德戰術

第14航空隊的戰術,明顯帶有當年滇緬作戰的影子。中國軍民先在靠近敵占區的前方建立秘密的前進機場,儲備油料和彈藥,美軍每日派出遠程的P-38戰鬥機對日占區後方的基地進行照相偵察,把握日軍車站、渡口和機場的動態,一旦發現機會就派戰鬥機進駐前方機場,以此為跳板發動出其不意的遠距離突襲。

同時,陳納德還利用中國的戰略縱深建構出一套遍及鄉村城鎮的空襲預警網絡防衛日軍的空襲,並得到了中國民眾在人工和後勤上的全力協助。那是一幅歐洲戰場上看不到的軍民一體抗戰場景,沒有推土機和壓路機,中國勞工用石磙碾平泥土跑道,用鋤頭鐵鍬和柳條框建設油庫和彈藥庫,小孩子們偶爾還可以得到美軍散發的糖果巧克力。民工是第14航空隊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地面作戰被日軍攻克一些機場,新的前線機場很快又會建成。日軍飛機來轟炸過後,民工立刻前去挖土修補彈坑,好讓空中的戰機能安全返航。從老河口的前線機場出發可以威脅到北平、徐州、南京和上海,而從湖南衡陽和遂川的基地出發,則可以威脅到台灣海峽。

1944年3月31日,一群不同族裔民工奮力拖拉一個巨石碾子滾過跑道,用血肉之軀鋪築通往民族解放之路

自此開始,陳納德終於可以將其戰術轟炸理念付諸實施,北起濟南—黃河一線,南到河內仰光,東至台灣本島,西跨香格里拉和怒江,一支混編的戰術航空隊成為主宰。與盟軍在義大利登陸相呼應,中國空戰的轉折點來了。

空襲台灣是中美空軍多年的願望。「第一次飛臨日本上空的,是中國空軍。而第一次空襲台灣的,也是中國的空軍。」早在1941年,陳納德就曾策劃由「飛虎隊」來空襲日本本土,如果那次獲得成功,則後來杜利特也無須冒險空襲東京了。

第14航空隊突襲台灣新竹基地,是一場將上述戰術發揮到極致的硬仗。P-38偵察機對台灣進行了600多次照相偵察;江西遂川的秘密基地儲備了足夠的炸彈和油料;新式的P-51野馬機也進入了第14航空隊。在大衛·希爾的指揮下,先起飛一批老式的P-40戰機作為佯動欺騙日軍,主力的B-25機群和護航的P-51、P-38機群則從遂川起飛,低空飛行近1200公里,成功對新竹基地進行轟炸,將日軍海航基地及其空中訓練的若干戰機擊毀。

這次轟炸直接導致了1944年日軍的「一號作戰」,日軍以40萬兵力猛攻從湖北到華南的各個中美空軍前進機場,並奪占了威脅最大的江西贛州與遂川、廣西的桂林和柳州等基地。如果說日本海軍的「神風特攻」是美國海軍節節逼近下的頑抗,「一號作戰」則可以視作第14航空隊直接威脅日本本土情況下,日本陸軍的孤注一擲。在「一號作戰」中,第14航空隊的戰機在惡劣的天氣和低能見度情況下,依靠簡單翻譯成英文的粗略地圖,冒著日軍的防空炮火反覆出擊,重創了湘江流域的日軍地面部隊。

每當第14航空隊的戰機出現在上海南京等敵占區中心城市,在中山陵燕子磯上空與日機接戰,塗有星徽的戰機繞城低飛時,城區市民紛紛不加躲避地在屋頂觀戰,江上船夫亦大膽站在船頭招手。飽受戰爭摧殘的國人明白,日本人的日子不長了,我們的軍隊很快就要打回來。中美航空部隊已經不再是一支單純的戰術單位,而變成中國和盟國的象徵。

到太平洋戰場勝利之日止,第14航空隊保持了1:7.7的優勢交換比,即每擊落擊毀7.7架日機才損失一架美機。在中緬印戰場上有超過4000架日本戰機被摧毀,110萬噸的日軍運輸船被炸沉江海,1000多台鐵路機車和近5000輛各式運輸車輛被中美空軍戰機打成廢鐵,此外還摧毀了數百座橋樑。其中2054架日機,超過一半對地攻擊的戰果來自第14航空隊。中國天空最困難的時期已經成為歷史。

飛虎血脈的傳承

1945年8月1日,第14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離開了這個他戰鬥了8年的國度。去機場途中,成千上萬的中國軍民走上重慶街頭送行,陳納德的司機深受觸動,關上發動機。而熱情的送別人群將專車一路推到了機場。

1945年4月4日,在中國的美國陸空軍第14航空隊軍官參加紀念儀式

「飛虎隊」的得名來自於最早美籍志願大隊戰機上的鯊魚頭塗鴉,後來由迪士尼公司設計了帶翼小老虎的大隊徽章。從狹義上講,「飛虎隊」應特指美籍志願大隊以及之後的第14航空隊第23大隊。但熱情的中國民眾和記者將其推而廣之,整個第14航空隊,所有抗戰期間駐華美國航空兵都受到了同樣待遇,包括保衛滇緬航線、抗戰後期移師中國昆明、柳州航空站的第10航空隊;裝備B-29超級空中堡壘駐防於成都周邊,轟炸日本本土、台灣島的第20航空隊轟炸機部隊,乃至1944年進占菲律賓轟炸中國東南沿海的第5航空隊等,這些美軍部隊都佩戴了中國戰場特有的「軍民一體協助」證章。

但真正的「飛虎隊」只有一個,和參加不列顛空戰的美籍「老鷹中隊」一樣(後來發展為美空軍戰鬥機第4大隊),作為這場艱苦戰事中最早的老鳥而被傳承。70年後,美國空軍第23戰鬥機大隊的A-10「雷電II」攻擊機仍然保留滇緬戰場的「鯊魚頭」,並在尾翼上標有FT字樣(飛虎隊的首字母縮寫),成為美國空軍唯一的特例。

陳納德將軍回憶錄《戰士之路》節選。來源/新聞欄目《東方時空》大國來信·傳承飛虎隊精神截圖

(本文摘編自《國家人文歷史》2015年4月下,原標題為《每擊落擊毀7.7架日機損失一架美機「飛虎隊」傳奇》,作者王曉雲,有刪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b883b45b24dbe091ea0fb0679d902ca.html